贺克斌院士 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京津冀空气质量达标要等到2030年
在12月24日举办的第五届《环境保护》年会“融合与创新——2016中国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上公开表示,“经济发展结构决定了环境质量现状,经济结构改变之前, 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雾霾的核心内因是排放,重要外因是气象。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这“三快”在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增强的同时,也说明污染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多。
贺克斌指出,关于北京的雾霾要客观地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过一份关于北京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报告,可以作为参考。
该报告指出,1998年至2013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增长了70%、303%和76%。北京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已经能够稳定达到现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4 微克/立方米和60微克/立方米,NO2和PM10的年均浓度也已接近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40微克/立方米和70微克/立方米,但是PM2.5和臭氧达标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吴舜泽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环境形势有三个特征:一是容量超载,即短期内无法全方位、全要素达标,只能是总体改善,二是区域分化,需要管理的科学化;三是质量较差,这就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攻坚战。
贺克斌介绍,根据研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中,珠三角地区2020年可以实现空气质量达标,长三角地区2025年可以实现达标,京津冀地区达标时间最晚要等到2030年。
赵华林认为,在雾霾问题上济结构是第一性的,环境保护是第二性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污染排放量的多少,经济结构调整至关重要,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贺克斌说,“我们新的减排潜力在哪里?这就必须要往前端走,所谓的往前端走就是不能用传统的环保技术末端治理的概念,而是要延伸,延伸到绿色技术,什么是绿色技术?即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