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nature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文章,分析了全球性空气质量与过早死亡率,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贸易活动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29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地学系张强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林金泰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Steven J. Davis。
细颗粒物(PM2.5)占全球室外空气污染所致过早死亡人数的90%以上。虽然本地来源(如工业和交通)的污染物被认为会影响心脏病和肺癌的发病,但是人们对国际贸易所含污染对全球健康的影响了解不多。随着全球化贸易的不断发展,生产造成的污染和产品被使用的位置逐渐被分离开来。
这也就意味着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除了针对各个区域的研究,还需要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分析不同位置之间的贸易等其他因素与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之间的关系。
索取Thermofisher PM2.5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方法包介绍及应用文章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以两种不同方式分别计算各个地区和大气污染相关的死亡人数:1)和该地区产生的污染相关的死亡;2)和该地区消耗的商品和服务相关的污染相关的死亡。1)包括和污染排放相关本地人死亡和因大气流动而受影响的其他地区(包括其他大陆)的相关死亡,2)则指该地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属的原产地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相关的死亡。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新研究将全球划分为13个区域,发现与国际贸易相关的PM2.5跨界污染水平远高于与长距离大气输送相关的跨界污染水平。国际贸易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在2007年造成全球约76万人过早死亡,约占全球因PM2.5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人数的22%。而同期研究估算的与PM2.5长距离输送相关的过早死亡人数为41万人。
研究人员使用四种计算模型,并用独立数据辅助检验,评估了2007年全球345万与PM2.5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案例。结果表明,其中约12%(441,100)与死亡发生地之外排放的污染物相关,约22%(762,400)与本地生产但异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相关。
其总数超过100万。2007年中国产生的PM2.5污染和中国以外地区的64,800例死亡相关,而西欧和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与中国的108,600例死亡相关。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使中国、印度、东南亚和东欧等地区的PM2.5污染暴露和过早死亡人数增加,而美国、西欧、日本等地区的过早死亡人数减少,表明污染通过国际贸易从发达地区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
作者简介:
贺克斌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5年、1987年和1990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介质复合污染与控制化学”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区域复合大气污染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
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做访问教授。担任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球排放研究计划(GEIA)中国工作委员会主席,全球能源评估研究计划(GEA)环境组组长,国际清洁交通技术委员会(ICCT)委员,亚洲城市清洁空气行动中心(CAI-Asia)理事会理事等。
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PM2.5 的研究,以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技术-复合污染多维溯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为核心,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动态调控新技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主持建立了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在线技术平台,在动态排放清单技术领域成为国际引领的研究团队,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Nature、PNAS、ES&T、ACP和JGR和“中国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60多篇,被SCI 收录160多篇,8篇进入ESI数据库“高引用论文”,被爱斯唯尔评为 “2014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道路机动车排放模型技术方法与应用》等专著6部。
张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兴趣:区域及全球尺度大气成分排放的定量分析;大气成分的卫星遥感观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解析。
教育背景
2000-2006 博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995-2000 学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工作经历 2012.12- 教授,清华大学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2009.
11-2012.12 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2006.01-2009.08 博士后,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 2004.06-2004.08 暑期青年科学家项目,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 2004.02-2004.05 访问学者,田纳西大学 2003.10-2003.12 研究助理,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