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那些事】盘点中国古代最有才情的皇帝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首词而丢了性命.他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不管你是否有文学修养,我想,只要读过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恐怕未有不为之动容的.鲜少有诗词能像虞美人这样,把作者如此鲜活地带进读者的脑海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真实.他信手拈来的文字,胡乱地组合了一下,就把心中的苦闷一古脑地诉说了出来.他很天真地,很认真地想着故国的楼阁,我坚信,他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勇气,甚至想也没想过.他只是个诗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首词而丢了性命。他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不管你是否有文学修养,我想,只要读过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恐怕未有不为之动容的。鲜少有诗词能像虞美人这样,把作者如此鲜活地带进读者的脑海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真实。他信手拈来的文字,胡乱地组合了一下,就把心中的苦闷一古脑地诉说了出来。他很天真地,很认真地想着故国的楼阁,我坚信,他绝对没有卷土重来的勇气,甚至想也没想过。

他只是个诗人,只会听天由命。他不懂政治,他之所以想念他的国家,是因为他怀念那里的自由,而此刻他却像笼中鸟一样,呆滞地看着窗外的天空,任羽毛渐渐脱落。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还幻想着太祖仁慈,赐他一块安隅之地。李煜后来作了俘虏,最宠爱的小周后屡屡被太宗强留宫中,他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是欲哭无泪。甚至连思念故乡也不允许,那心中的惆怅,是何等的凄惨?清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正是李煜国破家亡的命运,才塑造了他文坛宗师的地位,其后的宋词无不受他的影响。

和陈后主一样,赵佶同样享受了皇帝可以得到的所有享受。而不同的是,赵佶自幼聪明,心地也算善良,知道百姓疾苦,多少也有几分家国社稷之念,最后被金国俘了去,也不至于狼心狗肺地忘了故国之思。从陈后主,到宋徽宗,无不是帝制的悲剧,本来可以流芳百世的人物,结果却遗臭万年。后人对他们除了嘲讽外,多是同情,不像桀纣那样,一昧地批评,原因就是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不忍,不愿。历史上很多有才情的皇帝,大多只是表现在一时的风流上,如陈叔宝,乾隆等,对于文学,艺术的后世影响并不长远。

像曹丕之于文学批评,唐玄宗之于曲艺,宋徽宗之于画院,都是有深远影响的,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文学和艺术的生命力就表现在这个方面,不追求一时的轰动,而在于经久不息,为世人接受。赵佶在政治上确实碌碌无为,昏庸不堪,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非常惊人。中国历史上美术学院的最早雏形便是赵佶主导成立的画院,他自己还发明了”瘦金体“书法,在书坛上也算独树一帜,小有地位。至于书画作品,更在香港,欧洲的拍卖行上创下了华人作品之最。套用一句影视台词:卿本佳人,奈何为帝?

历史上有两个炀帝,一个是杨广,一个就是陈叔宝。陈叔宝自幼长于妇人之手,不知天下大势,更不知所承之责。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于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陈叔宝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他被缚往隋国,表现的比刘禅更不可思议,主动向文帝求一官职,谓,“召之方便”。如此之语,让人哭笑不得。

能把皇帝所能享受到的东西全部享受到,而又不用承担责任,到头来还能保全性命的皇帝,恐怕未有出陈后主之右者。他一好色,于是有张,孔,龚等美人相伴。特别是张丽华,十岁便被陈后主相中,而且有意栽培,终于成为一代”靓“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陈后主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史载,丽华吹弹歌舞,一见便会,诗词歌赋,寓目即晓。未成年之时,后主常常将其抱坐在膝上,拂其后背,对其可谓”给予厚望“。在这样的靡靡之音色下,陈叔宝不堕落恐怕就不可思议了。

历史上有个逃脱不了的怪圈,但凡多情的皇帝,老百姓就会遭殃。俗话是这样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不过,用这句话形容唐玄宗有点文不对题,我敢说他老人家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否则,他儿子在灵武登基,他不会气得说不出话来。

话又说回来,很多皇位继承人在登基之前都会借助文章来粉饰自己,而在登基之后便鲜有雅兴了。李隆基是个例外,他当皇帝之前似乎没表现出对文艺的爱好,可是当了十来年后,突然就成了梨园曲艺的开山鼻祖。还与杨贵妃一起,一人作曲、一人编舞,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华美的舞蹈。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魏文帝曹丕文武双全,八岁便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位。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他算是古今第一文武双全的皇帝,跟他有得一比的是清朝的雍正,不过从诗词文章上比,后者差远了。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他还对经学和史学有所研究。曾撰《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多卷。

并且对佛学也颇有研究。萧衍对佛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佛经的注释和理解上,而是创造性地把道家的”无“和儒家的”礼“糅合了进去,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山鼻祖。能在如此多的方面集大成者,萧衍不可谓不出类拔萃。可惜,才子皇帝永远摆脱不了的规律就是得此失彼。因耽于佛事,大权旁落,落了个被困饿死的下场。不过他也算值了,活了八十六岁,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仅次于乾隆的。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萧绎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

萧绎在当时文化圈的地位相当于现在余秋雨啊,金庸啊,总的来说,他当皇帝之前,是个好诗人,好画家,当了皇帝后呢,既不是诗人了,也不是画家了,连皇位都丢了。除了采莲赋,流传至今的还有一幅宋朝摹本《职贡图》。价值很高。因为内容是二十五个外国使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