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生平资料简介及照片【图】
时光网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今日遭遇车祸不幸身亡,享年76岁。
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1960年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系,后进入法国电影高等艺术学院,由于与老师闹意见而被赶出校门。回国任记者,常发表影评。1970年开始自编自导剧情长片。《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探索希腊历史、寓言式的情节及反戏剧的疏离手法,构成他的最大特色。
希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曾经在这里诞生过多少的奇迹、英雄与神话,关于宇宙、关于大地、关于生命。从来我们都对她有一种尊敬。她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人类追求美的起始处。今天这里又诞生了世界影坛的新生命,他就是安哲。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Angelopulos 1936年生于雅典,这是我们熟悉的奥运之乡,直到他18岁服役进入部队,安哲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这里是他回忆梦的开始,也是噩梦结束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全家都惨受政治迫害与饥饿煎熬,安哲的童年是在绝对的凄惨中度过的。我们无法想像那是个什么社会,什么情景,迎接安哲的只有无边的黑暗与恐慌。德军占领期间,安哲的父亲被判处死刑。小安哲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被送上断头台,这种震撼、这种痛苦、这种恐惧使得安哲的内心过早的麻木了,人生中凄惨悲凉之事统统降临在他幼小的心灵之上,也许这也是安哲为什么要走上电影之旅的原因。内战结束后,他把各种悲痛压在心底,通过关系安哲进入雅典的一所学校进修法律。当时他认为只有走上政治的道路才有可能为父亲平反,不过这时年轻的安哲罗普洛斯已经对电影产生了狂热的兴趣,雅典有一家专演警匪片的影院,安哲罗普洛斯在那里看到了戈达尔的《精疲力竭》。他突然发现电影给人们精神上的鼓舞更加强大,于是他决定放弃法律,他和家人移居法国,在巴黎就读于著名的电影高等教育学院(IDHEC)。他经常出入巴黎朗格罗影片资料馆,通过观摩研习电影,他还自称“影片资料馆里的耗子”。但是不久却因与电影学院的教授争执而被开除。
安哲后来说:“我考进IDHEC时,艺术史、电影史、剧本分数都很高,理化却考了鸭蛋。教授乔治·萨杜尔很赏识我,让我住进他家。和我争执的是教导演的老师,因为我认为在学校中应有做各种实验的可能,但老师却专注于传授一些我早已熟知的基本知识,而对我做的小型电影实验不以为然。现在我觉得我错了。学校本该有纪律,即使基础课程亦然。但这次退学的经验对我很有帮助,怎么说呢?因为所有同学都开始崇拜我,拿出钱来帮我做了一部惊悚短片,主题是一个男人在巴黎遭到不知名的跟踪。最后电影没有完成,因为钱终究不够。”
1964年,安哲回到希腊为一家报刊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这也激发了安哲罗普洛斯的创作灵感。不久,安哲所在的《民主力量报》被查封,这时他和几位希腊新浪潮导演走在一起,合作设法拍出逃脱政治审查关卡的电影,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他们拍成了首部23分钟长的作品《传播》。可惜安哲罗普洛斯对这部电影很不满意,于是他为了拍摄第一部长片《重建》,开始周游全国,认识雅典以外的希腊,开始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他发现了在雅典不复存在的神话、历史、习俗和文学。他说:“希腊人是在抚摩和亲吻那些死石头中长大的。我一直努力把那些神话从至高的位置上降下来,用于表现人民……”于是,安哲罗普洛斯用他标签式的“风景中的人物”的长镜头(他从来不在摄影棚里拍摄,而且没有这个打算),摄影机游动地探询着人的居所的历史与归属,渐渐地试图进入“一个人”的灵魂居住,安哲的导演生涯从这里正式起步。
就年龄而论,安哲罗普洛斯比他同时代的导演要晚十年才开始自己的电影创作。在欧洲的电影地貌中,50年代开始勃发的欧洲电影的造山运动,只有安哲罗普洛斯和寥若晨星的几个存活者在这个世纪之交不时地引发余震。由于《重建》在风格与角度上有别于当时作风保守的希腊电影,使安哲罗普洛斯在柏林获得世界影评人的注意。接着的《流浪艺人》在当时坎城影展的“导演双周”中获得国际影评人奖,被誉为希腊影史第一部极具野心描述希腊社会的影片,并列为当代影史中的经典之作。
安哲名声鹊起,1977年《猎人》的推出,更加建立了他独特的主题和风格,如沉重的历史、权力的剖析、布拉格式的戏剧性,突显个人在群体中的渺小。这种影像总是能够引起一些影评家们的共鸣,这为安哲罗普洛斯在影坛的地位增添了靠山力量。
其实安哲令人触目惊心的喷薄几乎是在80年代这个相对死寂的欧洲电影地质期。因为进入80年代,安哲一改那种具有多层次、象征意义的浓缩的政治模式,拍摄了《亚历山大大帝》,安哲罗普洛斯拥有使每一小片段的真实纪录透过摄影机成为自己的东西的天赋才能,精采而无与伦比,这也是何以前述不同的导演技巧、影响都会在他优越独到的创作前自行模糊消失之故,这也使得他的创作自成一个独立自发的领域,该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安老50岁之时他创作的《雾中风景》以罕见的优美与深刻的内涵,再次赢得了欧洲电影最高奖——费利克斯奖。1995年正值电影100年纪念,安哲罗普洛斯拍摄了《尤利西斯生命之旅》以去遥遥祝贺电影100岁。然后1998年《永远的一天》荣获第51届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纵观安哲的所有影片,它们都负载着沉重和可怕的过去,以及对大地的沉思;正常的戏剧冲突变得模糊不清,情感的压抑分布于叙述过程中,成为另一种戏剧性手法,暗示着银幕上没有出现的层次,那些长而巧妙的移动镜头,在画面内构成蒙太奇,造成新的时空感。无论如何,艺术家能面对这万象世界赞美它、质询它,已经是件绝美之事了!
导演资料
希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1936年出生于雅典,大学时代攻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去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师从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学习电影。但在导演课上,他的离经叛道激起了导演课教师的强烈不满。他因此被逐出校门。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多次获得柏林、戛纳、威尼斯、芝加哥、欧洲影展等国际影展大奖,仅在戛纳影展上,他就有三部影片获奖。
导演作品列表:
《时光之尘》 (2009)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2007)
《哭泣的草原》(2004)
《雅典娜回归卫城》 (2000)
《永恒和一日》(1998)
《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 (1995)
《尤里西斯的凝视》 (1995)
《鹳鸟的踟躇》(1991)
《雾中风景》(1988)
《养蜂人》(1987)
《塞瑟岛之旅》 (1984)
《亚历山大大帝》(1982)
《Oi reporters》(1981)
《猎人》(1977)
《流浪艺人》(1975)
《1936年的岁月》(1973)
《重建》(1970)
《放送》(1968)
《Forminx Story》(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