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姚启圣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千古之骂内容解析
姚启圣字熙止,号忧庵,是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姚启圣为政带兵执法严明,曾随康亲王爱新觉罗 • 杰书平定耿精忠叛乱。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康熙二十二年病逝于福州。
中 文 名:姚启圣
字 号:字熙止
号忧庵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人(旗人)
出 生 地:浙江绍兴
出生时间:1624年
去世时间:1683年
主要作品:《忧畏轩遗集》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历任官职: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旗 籍:汉军镶红旗
姚启圣又名姚熙止,自幼熟读诗书,强身健体。有一次,他到周边乡县游历时,看到清兵对两个女子进行强奸行径。于是,他夺刀砍杀了他们,将女子送还家中,自此开始流落天涯。直到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开始了他为官之路。姚启圣任香山知县时被新任的广东总督揭发走私,导致朝廷下令革职,自此开始了经商之路。三藩开始作乱时,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北上浙江,开始进攻下辖各县城。姚启圣得到康亲王南下讨伐的消息后,出资招募壮丁数百人前往投靠。
平定了福建作乱后,康亲王将姚启圣的功劳告知了康熙,由此破格提升其为福建布政使。当年,郑成功的子嗣仍占据着台湾、漳州等福建临海地区。姚启圣为此出动大量官兵,打算收复福建全境。之后,姚启圣用自己的积蓄购买粮草、武器,将郑锦赶回了台湾。康熙对其作为十分欣赏,擢其为福建总督。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康熙不许郑克爽投降的举动。派出大将施琅,由姚启圣协助,进攻台湾。后来,施琅攻下台湾后,火速将消息报告给了康熙。而姚启圣晚了两天,导致台湾之功尽入施琅囊中。
每一位君王的身边都会有几位贤臣良将,而清朝康熙皇帝的身边就是周培公和姚启圣。周培公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经参与平定三藩叛乱,解除了清朝统治的巨大危机,从而受到康熙皇帝的重赏。此后,周培公一心为康熙皇帝分担国家重任,忠心耿耿。康熙皇帝对于周培公十分的重视,周培公不断的观察国家周边的安定情况,被康熙皇帝任命为提督,守护戍边,最终死在岗位上。
康熙皇帝对于周培公的重视还不仅仅体现在重用周培公,还体现在重视周培公所推荐的人才,也就是姚启圣。姚启圣是周培公推荐给康熙皇帝的众多人才当中的一个,而姚启圣所具备的才能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在之后收复台湾的时候,姚启圣与施琅一同努力,为收复台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姚启圣的结局却远比周培公凄惨。由于施琅从中作梗,导致康熙皇帝不再重视姚启圣,姚启圣最终郁郁而终。
姚启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大臣,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以及军事才能,却始终无法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原因就在于另外一个收复台湾的主要人物,他就是施琅。据史书记载,在收复台湾时,姚启圣以全家性命为施琅作担保。希望康熙帝重用施琅,不曾想施琅恩将仇报。当台湾被成功收复之后,仅仅因为姚启圣传回京城的捷报比施琅晚了两天,施琅就将收复台湾所有的功劳独占。而康熙也因为姚启圣希望自己重用施琅,从而忽视了姚启圣的付出。
姚启圣得不到康熙信任的原因当中还有一点,那就是康熙重用了施琅之后,施琅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帮助姚启圣。反而还经常在康熙前面说姚启圣的坏话,使得康熙越来越不信任姚启圣。而姚启圣也因为郁郁不得志,从而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最终去世。而姚启圣的后事,则是由姚启圣的儿子借钱才弄好的。由此可知,姚启圣一生是多么的清廉。
姚启圣是康熙身边最为忠心的一位谋士,关于姚启圣的故事也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康熙对姚启圣的千古一骂。姚启圣虽说是满族统治阶级手下当官,但是却一直都着眼于整个国家,并未被种族之分蒙蔽双眼。在姚启圣为官期间,经常会向康熙表达自己关于满族对汉族的不平等待遇的不满,以及认为满族有很多的文化都是落伍的,需要淘汰。康熙虽然生气,但十分珍惜姚启圣的才能,因此一直隐忍着。
终于,在一次谈话之后,康熙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你一个糟老头子怎么就那么的愤世嫉俗,看不起满人的文化。宁愿回家养马,也不愿在朝为官。你知不知道,在我心里,早就已经杀了你几千次了!姚启圣说:皇上骂的是,我是糟老头子,就应该多骂骂。康熙说:我和你辩论一番,看看你多么的博学多才。姚启圣知道康熙已经动怒,大势已去。并且也真正意识到,这是满人统治的阶段,无法反抗。从此以后,姚启圣便一心一意辅佐康熙,立下了诸多功劳。
纵观历史,在康熙年间使台湾成功被收复的功臣,头名非施琅和姚启圣莫属。而仔细观察古代的官场,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官员除了是同朝关系外,大部分都存在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就连施琅和姚启圣也不例外。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而分管兵部的阁臣、黄锡衮的妹夫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姚启圣、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珠联璧合的姻亲、千载难逢的合作对象。
据陶元藻《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于一家”,姚启圣全家都有奇特之处。其夫人何氏“绝有力,举石臼如无物,公奇之娶焉”;其长子姚仪“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
姚启圣一生除了前半段时间,都是在社会中躲藏,后来经商度日。直到他三十啷当岁开始,中了举人后,才渐渐在官场上发光。在当时还没有精锐的水师军队,对于台湾的明郑军队只能望洋兴叹。姚启圣向康熙提议,新建战船,引进西方火炮,大力发展水师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启圣就没有收复台湾的举措,或者说是收复台湾的计划又要延后许久。
施琅能够出军收复台湾,其实都是姚启圣举荐的。可是他之后对恩人却十分冷淡,更是将收复台湾的功劳收入囊中。大清水师收复台湾后,姚启圣兵归福州。而在之后不久,姚启圣就因背部伤病复发,因病救治无效,离开人世,享年正好一个甲子。姚启圣生前,曾经自己出资发展军队,还向朝廷借银两。康熙念其过往功劳,不用让他归还欠银。姚启圣的儿子这才向人借钱,将其收殓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