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高收视落幕 郭德纲或“亲征”第三季
岳云鹏和孙越在表演中。 主办方供图
近日,东方卫视热播的《欢乐喜剧人》第二季爆笑落幕,最终德云社的“小岳岳”岳云鹏众望所归,摘得冠军,开心麻花则获得第二名。总决赛的收视也拔得头筹,同时段收视率再创新高,收视率高达3.61,网络播放总量破9.6亿。一直以来喜剧无论在大银幕还是现场演出中,都不缺市场。但在小荧幕上,喜剧类电视剧被认可的就不多,而喜剧类综艺节目,更是不受关注。曾经播出的《我们都爱笑》《笑傲江湖》和《我为喜剧狂》等节目,虽然乘真人秀的东风,但终究没有成大器。而《欢乐戏剧人》几乎囊括了国内最顶尖的喜剧门派,经过两季的沉淀,形成了一种“认真搞笑”的喜剧精神和氛围,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有趣的是,这档节目的走红,并不是依靠综艺模式的噱头。该节目嫁接了《我是歌手》的赛制,让笑星们在这个舞台使出浑身解数,PK竞争。但就是这样一台“晚会式”的传统综艺节目,延续了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的期待和喜爱,用话剧、电视舞台、后台剪辑等创新混搭的方式改变舞台喜剧的面貌,传递一个个“笑中带泪”的故事。
据郭德纲透露,第三季“喜剧人”已经敲定,而他本人更有可能代表德云社披挂上阵,给粉丝们带来欢笑。
模式
给喜剧人一个剧场
每一年的除夕,对于全国的电视观众而言,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正好是整台晚会的“人气王”。
在《欢乐喜剧人》的导演施嘉宁看来,春节联欢晚会是普及小品和相声艺术的最主要平台,这么多年下来,“看春晚,看小品”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固定选择,小荧幕上也乐此不彼地长期重播历年来晚会上的经典小品和相声作品。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主打小品相声艺术的《欢乐喜剧人》当然能吸粉。
到了正式创办这个节目时,施嘉宁并不希望简单地复制春晚模式,谈到创新,他一直觉得中国喜剧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晚会”对小品的定型,他对晚会小品甚至抱有一种抗拒,“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晚会小品已经有点过时了,喜剧的效果越来越弱,所以我做这档节目的理念还是要创新和多元,要青春时尚,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要有创新。”
于是,在《欢乐喜剧人》中出现一种小剧场演出的气氛,回归到喜剧演出最初的模式,台上台下的距离很近,演员与观众甚至可以面对面交流;台下的观众人数也足够多,能够保证几乎每个笑点都能得到一部分人的回应。
观众评价,《欢乐喜剧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导演组通过镜头剪辑,不断调和舞台与电视之间的矛盾,让这样一档节目呈现出一种远大于电视感的舞台效果。施佳宁在采访中强调,对于“喜剧人”而言,舞台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存在,“站在台上为了让观众发笑,这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所以这个舞台既‘高大上’又要有仪式感,让观众感受到喜剧舞台的魅力。”
创作
综艺体现现实意义
对于《欢乐喜剧人》这样一档节目而言,每一个团队的创作难度都颇大,一周一次的作品呈现,也让喜剧演员殚精竭虑。在这样的创作频率和艰苦的创作条件下,这些优秀的选手能否独树一帜、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成为两季《欢乐喜剧人》吸引观众的核心所在。
施嘉宁曾表示,能走上《欢乐喜剧人》舞台的演员,都是中国喜剧界最活跃的演员,就像《我是歌手》舞台上的歌手,都是既有话题又有知名度的,只要登上舞台就要面对观众的期待值。谈到不少观众对于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的批评,施嘉宁表示:“唯一遗憾的是选手准备的时间太少,如果给他们两个礼拜来录一期的话,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尽管有着很多困难,节目中还是涌现了不少让观众称道的好作品,特别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让观众笑中带泪。小沈阳就曾在作品中用《老人与山》的故事,讲述和电影《美人鱼》一样炙手可热的环保话题,以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呼吁大家保护环境,恰当煽情的同时也打动观众的内心。
被认为是《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实力逆袭的大潘、佳佳也多次在创作之中放入社会话题,就拿《老人院》这一作品来看,老年群体的生活正是故事的核心,唤起观众对亲情疏淡的反思。
作为新科“喜剧之王”的岳云鹏,除了在节目中不断开自己师傅郭德纲的玩笑,引发笑料,让观众捧腹。也十分注重现实题材的沿用,比如他加入演唱《一封家书》的桥段,在演出中,岳云鹏回忆起父亲过世,自己不能在身边的遗憾往事,不禁泪流满面。除此之外,开心麻花的作品,也是充满灵气、才气。不少观众表示,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仅仅看到一些笑料,在笑声中,还有一种灼痛感。
曾经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过的贾玲就借“机器猫”表达“做人要勇敢面对”。沈腾借“抓小偷”表达社会上一些人的胆小怕事没有是非观,这些都表现了一个喜剧演员对小品艺术创作的理解。
“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带泪’,或者看完之后能够得到反思。”施嘉宁告诉记者,但他也认为,观众都有自己对喜剧的理解,有些观众并不喜欢看一个喜剧最后看哭了,也不希望每看一个小品就要沉痛地反思一下人生,他们更愿意纯粹地放声大笑。对此,施嘉宁也认为“笑中带泪”首先是要让人笑,不能为了泪而泪。(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