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汤治疗不寐39例
所有病例均系门诊病员,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症诊断依据,并选取阴虚火旺、心脾两虚与心虚胆怯等三型病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39例中,女27例,男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6个月。对照组31例中,女21例,男10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分型标准:阴虚火旺型: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心虚胆怯型: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质淡,苔薄,脉弦细。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采用自拟引火归元汤治疗,方用牛膝20g,生地黄、熟地黄各20g,玄参20g,茯苓12g,山茱萸12g,山药12g,远志10g,天冬、麦冬各12g,酸枣仁12g,五味子6g,肉桂(后下)3g组成。每日1剂。阴虚火旺型加知母、黄柏;心脾两虚型加黄芪、当归;心虚胆怯型加党参、知母。 对照组 谷维素片20mg,每日3次。安定片2.5mg,每晚1次。 两组均以3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9例中,治愈12例,占30.8%;好转21例,占53.8%;未愈6例,占15.4%,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31例中,好转12例,占38.7%;未愈19例,占61.3%,总有效率为38.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1995年10月25日来院。诉因争吵受刺激而致严重失眠,伴有头晕、心悸、健忘、幻觉等。经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服用安定、氯氮平、三唑仑等药,症状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即复发,于1996年7月8日转中医门诊。症见两颧红赤,心烦意乱,头晕眼花,耳鸣,每晚睡2~3小时,有时彻夜不眠,反应迟钝,言不达意,舌质红,少津,脉细数。诊为不寐症(阴虚火旺型),拟引火归元汤治疗:牛膝20g,生地黄、熟地黄各20g,玄参20g,知母12g,黄柏12g,山茱萸12g,茯苓10g,麦冬10g,远志10g,酸枣仁12g,肉桂(后下)3g。10剂后,夜寐稍安,每晚约睡4~5小时,余症也减轻,故仍宗原方,并嘱停服西药。共服药1个月后,每晚睡眠已达6小时以上,神志清晰,唯有头晕、足膝酸软,改投杞菊地黄丸调养。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5 体会
不寐症多由七情内伤,劳倦过度,五志过极,导致心火亢盛,下及肾阴,阴精耗伤,不能上奉于心,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而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而出现失眠多梦、情志异常等症状。引火归元法,是命门学说的发展。明*张景岳对其论述颇详,认为引火归元即纳气归肾,从阴到阳,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加入少量肉桂、附子导之下行,即所谓“导龙入海”。方用生熟地黄、玄参、山茱萸、天冬、麦冬以滋阴壮水;酸枣仁、五味子、茯苓宁心安神;山药健脾补肾;远志交通心肾;肉桂、牛膝引上浮之虚火下归于肾,肉桂恐温热耗阴之弊故用量少,而重用牛膝则无助火升热之忧。
吴松涛(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温州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