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黄亚萍 读路遥《人生》:人生路没有答案
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人生》,我是在1984年的一间乡村中学的操场上,看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其时,我正在读初中一年级。至今记得电影结尾的情景:高加林背着铺盖回到黄土高原。操场上的大部分观众都静静地待在那里,没有意识到电影放完了。只有我的政治老师很清醒地告诉大家,电影放完了。接着,我听见他奚落高加林的声音:活该!忘恩负义的家伙。观众当中也有叫骂的声音:又一个陈世美!……
但奇怪的是,年少的我对高加林却恨不起来。在我看来,虽然他辜负了农村善良貌美的女朋友刘巧珍,但他和城里同学黄亚萍似乎更般配的一对。我更多地在想:他以后的路怎么走呢?带着一丝疑惑,我在大学专门去图书馆借阅了《人生》;工作后,我也在地摊上专门买了一本《路遥获奖小说选》(里面有《人生》一文),多次阅读。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开放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复杂的农村知识青年。他身上既保存着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也有着不同于祖辈安分守己的本分的性格,他勇于向命运挑战,与时俱进,有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其常常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