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坚为什么不吃猪肉 [信仰] 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马坚教授文]
回云南沙甸准备出国留学事宜。 昆明明德中学派出沙国珍(儒成)、纳忠(子嘉)、林仲明(子敏)和张有仁(于仁)4人,沙国珍任团长。
11月9日,接待从昆明来沙甸的赴埃成员。 11月12日,赴埃成员一行五人从云南出发。 12月29日,抵达埃及开罗。
1932年,26岁。 赴埃及后,“爱资哈尔大学,请当局,颇注重此事……”在和校方领导谈话时,“马坚君,按西土正音,朗诵《古兰经》第九十三章,并将在中国伊斯兰教阿文专校学习此种念法之经过,详述一遍,当日报纸中宣传殆遍”。
大家一致称赞马坚是该学生团中的“特殊人才”。
马坚在向爱资哈尔大学考试委员会宣读的书面报告中说;“我自中国普通学校中习得中文、英文以及各种科目,毕业后,立志将伊斯兰中最关紧要诸阿文书籍,译成中文……”(以上引文见埃及《万事》杂志,1932年1月2日出版马德寿译)。
1933年,27岁。 与纳忠在校外因巴邦大桥旁合赁一套简陋的房屋,共同就读于爱大宗教学院。
在吉巴尔长老指导下,开始做翻译、注释《古兰经》的准备工作。
通过对各家经注比较研究,最后选定三部主要经注:《白达维经注》、《焦海里经注》和《光塔经注》 暑假,开始翻译埃及著名学者穆罕默德·阿布笃先生20万字的《回教哲学》。
开罗的盛夏,气温高达40多度、马坚每天在蒸笼般的小屋里,不停挥笔耕耘,历时三个月完成。 1934年,28岁。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回教哲学》。
应开罗伊斯兰促进会的邀请,发表学术演讲,介绍中国伊斯兰和穆斯林的情况。
后来出版了演讲稿单行本,中文译名是《中国伊斯兰教概观》。 开始将《论语》翻译成阿文。 1935年,29岁。
翻译完《论语》,当年由开罗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由中文直接译成阿文的第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下半年,通过爱资哈尔大学考试,取得大学预科毕业文凭,然后转到阿拉伯语言师范学院继续深造,该院当时还没有奖学金,马坚的生活学习费用,由上海回族资本家马晋卿先生资助。
1936年,30岁。
在古巴尔教授的指导下,翻译侯赛因·吉斯尔,的《伊斯兰教真相论文集》,中文译名是《回教真相》。
1937年,31岁。 《回教真相》在上海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在开罗的一些中国人组织了“中国战区灾民救济会”,马坚任秘书。
他们向阿拉伯朋友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日真相,并募捐支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年底,印尼华侨、世界网球冠军许羽基抵达开罗。
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欺骗宣传,开罗各家报纸都说他是日本人。马坚等留埃学生举办了一个欢迎许羽基的宴会,邀请了许多记者。许羽基当众宣布了自己是中国人,第二天各报报导了这次宴会,揭穿了敌人的欺骗宣传。 1939年,33岁。
2月,中国留学生组织朝觐团,庞士谦阿訇任团长,马坚任副团长。 朝觐期间,马坚还用阿文以中国留学生朝觐团名义草拟了《告世界伊斯兰教同胞书》,散发给各国的朝觐者,积极宣传中国抗日斗争。
夏天,马坚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语言师范学院的4年学业,结束了埃及8年留学生涯。
乘船离开埃及,经香港回国。哈德成阿訇赴香港迎接马坚,并商谈翻译《古兰经》事宜。
马坚表示愿意到上海协助翻译工作。 回云南省亲,期间担任昆明回民私立明德中学教务主任,并主编《清真铎报》。 十月,《月华》杂志刊登消息“中国回教留埃学生马子实……自民国二十年负笈埃及,至今已八载,现因学成,已决定返国,献身宗教、国家……按马子实先生为吾国回教中颇负大名之青年,先生对阿文造诣极深,各种作品凤为国内人土所共读。
此次返国闻将担任某大学之阿文讲座云云。” 1940年,34岁。 赴上海参加中国回教学会的译经委员会,马坚的任务是协助伍特公先生和沙善余先生翻译文言文《古兰经》。
为满足穆斯林大众需要,马坚又利用空闲时间同时翻译白话文《古兰经》。 1941年,35岁。
白话文《古兰经》译至第九卷。 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
国民党要员几次约马坚到政府部门任职,白崇禧还亲笔写信给他,并买好了机票,劝他到重庆来工作,他都拒绝了。 侨装成商人离开上海,回到家乡云南沙甸。
《伊斯兰教育史》在重庆出版。 1942年,36岁。 从头开始专心翻译白话文《古兰经》和《回教哲学史》,同时还在白亮诚先生开办的私立养正学校任教。
1944年,38岁。 在养正学校向学生讲拉阿文《赛氏注释》(即赛尔顿丁注释的《尔歌一德》),后用半年时间完成译文,译名是《教典诠释》、编译教材《教义读本》(共四册)。
受聘于云南大学,开设伊斯兰文化讲座,养正学校的高年级班学生随马坚迁至民明。
《回教哲学史》在重庆出版。 1945年,39岁。
白话文汉译《古兰经》初稿完成。 1945年,40岁。 北京大学筹建东方语言文学系,经向达和白寿彝教授推荐,北大副校长汤用彤教授代表北大聘请马坚到北大任教。
10月,马坚偕夫人马存真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开设阿语专业。
1947年,41岁。 评为阿语教授。开设课程有:中级阿拉语、高级阿拉语、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育史、《古兰经》研究等.
1949年,43岁。 完成白话文《古兰经》前八卷注释。
北大出版社和商务出版社先后出版带注释的白话文译本《古兰经》上册。 北京解放前夕,北大校长胡适和部分教师纷纷随国民党逃往台湾,马坚坚决留下来任教。
9月,作为宗教界人士和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出版《古兰经简介》单行本。
1950年,44岁。 2月6日,在天津《进步日报》发表《中国人民革命的成功对于回教各国人民的形响》。
7月16日,又在《进步日报》发表《回民同胞对于新时代应有的认识》。 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美帝国主义是伊斯兰教的死敌》。
12月10目,在天津《进步日报》发表《从伊斯兰的观点看美帝国主义》。
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译成阿语,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1951年,45岁。
1月10日,卢洪基在《光明日报》发表《语无伦次的山姆大叔》,文中有损穆斯林形象之文字,引起北京穆斯林极大愤慨。 1月16目,北京市民政局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了各届回民代表会议,马坚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1月19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穆罕默德的宝剑》。
3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伊斯兰教婚姻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不相冲突》。 3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
天津《进步日报》出版《穆罕默德的宝剑》单行 本,汇集了马坚两年来发表的九篇文章,季羡林教授 回忆说:“有一夫,我的清华老同学胡乔木同志去看我。
他告诉我说:‘请你转告马坚先生,毛泽东先生认 为他那两篇文章:《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和《穆罕 默德的宝剑》写得很好,增强回汉两族人民的团结。请你向他在示谢意!
” 1952年,46岁。 参加亚太和平会议。 暑假,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
马坚的家也由东四十条搬至北大燕东园25号。 编写阿拉伯语语法教材,科学地确立了阿语语法术语的一整套中文译名。
1954年,48岁。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 1955年,49岁。
以阿卜杜勒·蒙义姆·萨威为团长的第一个埃及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访华,马坚任翻译。 11月,编译出版《回历纲要》。
这是一部研究穆斯林天文历算的科学著作。全书分四部分:(一)回历纲要。(二)伊斯兰教天文学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三)伊斯兰教历、西历对照表。(四)五十二年伊历月首表。
为全国穆斯林认识科学,消除成见,加强团结提供了科学的根据。 1956年,50岁。 将《埃及共和国宪法》翻译成中文。 在《人民日报》发表《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