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批评家金圣叹 其书乃天下才子必看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金圣叹(1608.4.17—1661.8.7)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明末诸生出身,为人狂傲有奇气.他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而改姓“金”,字“圣叹”,名人瑞.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

金圣叹(1608.4.17—1661.8.7)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明末诸生出身,为人狂傲有奇气。他本姓张,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从而改姓“金”,字“圣叹”,名人瑞。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顺治十七年(1660年),皇帝对金圣叹的作品加以赞美“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他听说后,随即“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

金圣叹虽然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史记》评本,但是,在他评点的《才子古文》一书中却保存了他评选的《史记》序赞90多篇,而且,他又在《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中多次赞扬司马迁的文笔,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值得重视。

肯定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是金圣叹评点《史记》的基本出发点。他总评《平原君虞卿列传赞》

云:“末‘穷愁著书’另宕一句,乃写自家意思”,又批“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二句云:“另出一笔,为自家吐气耳。”他批《田叔列传赞》云:西汉“田叔本不足立传”,司马迁“只为救孟舒一节,略与史公救李陵同,故特地借来自吐垒块。”在《史记》中,司马迁偏爱英雄,歌颂豪杰,是要通过这些英雄人物,感慨自己的身世,寄托自己的理想。

引出《水浒》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写法技巧,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把《史记》与《水浒》进行对比,发前人所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金圣叹对《史记》的评点,不仅为《史记》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而且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也给清代的小说理论奠定了基础,如戚蓼生《红楼梦序》、冯镇峦《读聊斋杂说》、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等,都将《史记》与小说进行对比分析,可见金圣叹的影响之大。

金圣叹狂傲诙谐,常常借考试的机会抨击时政,捉弄那些主考官,或以俚辞入诗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因此屡试不第。这年学使耒县岁试,以“如此则动心否乎” 命题。金圣叹篇末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一美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 连书39个“动”字,学使怪而诘之,金圣叹说此谓“四十不动心”,即孔夫子“四十而不惑” 之意。越一年又逢开科,金圣叹前去应试。

考题是“孟子将朝王” 。金圣叹的试卷上不着一字,只于卷之四角,书四个“吁”字,还对主考大人说:“《七篇》中訁‘孟子’者屡指难数。前乎此题者,已有四十‘孟子’,是‘孟子’二字,不必作也。至去‘朝王’则如见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皆朝王耳,是‘朝王’二字亦不必作也。题五字中,只有‘将’字可作。宗师不见演剧者乎:王将视朝,先有内侍四,左右立而发‘吁’声,此实注重‘将’字之微意也!” 学使大怒,金圣叹被黜,却笑谓人曰:“今日可还我自由身矣!”

:金圣叹“因文生事”说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涵盖以往各论者对小说文体体式之认识,又有新的理论突破。“因文生事”说在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和穿透性,是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核心者。“因文生事”说强调小说要以叙事为目的、小说无关乎事实、小说具有文事互生的内在逻辑,这不仅是对小说体式的规范,也是对轻小说重史传之传统的叛逆。

小说创作的目的既是通过叙事方式叙述出一个故事,也是通过叙事文本建构了小说这一文体。从这一角度而论,小说文体与叙事方式不可分割,两者合而为一,以叙事方式构成小说文体、因小说文体构成叙事方式;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小说文体体式之规定,否则小说将不成其为小说,读者也未能将文本作为小说来阅读,社会以及文学史也不会将其作为小说来传播与接受,小说功能作用也就无法发挥与实现了。就此而论,小说之文体体式及其规范要求,对于小说而言不仅是艺术形式构成及其叙事方法问题,而且是小说性质、特征、功能、作用的艺术构成论问题,更是关乎小说存在、生存、发展的本体论问题。基于“因文”的小说文体性决定其文学性及其小说性,由此也决定“生事”之“生”的虚构性与“事”的故事性,或者说其“生”其“事”均缘于其“文”,故“因文”而“生事”。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文坛奇才,他因恃才傲物,得罪了权贵,又因反对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他率领学生们去孔庙哭求减粮,地方官吏视之为眼中钉,以“哭庙抗粮,鼓动谋反”的罪名,处以杀头。但这位幽默大师,在临死之前一点也不惊慌,仍以调侃幽默的口吻与旁人开玩笑。

临刑前,他的儿子去看他,他说:“我有一副对子,你对一对。”接着便说出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当时心中悲痛,哪里对得出来。他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呢?梨儿腹内酸。”联中,“莲”谐音“怜”,“梨”谐音“离”,足可表达金圣叹的爱子之情。

苍天为我报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相吊,家家户户泪珠流。

及至临斩时,他不但毫不惊恐,反而哈哈大笑,对人说道:“斩首,至快事也,今日无意得之,不一快哉!”当监斩官问他有无最后遗言,他大声叫道:“受刑者痛,砍头者快,痛快!痛快!”

他死后,刽子手见他的右手紧握成拳,便掰开来看,只见手中捏有一纸条,纸条上写着:“付与大儿、小儿示知: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这位幽默大师临死都不让人占便宜,原来他知道死后刽子手肯定要验尸,便预先把纸条藏在手中。

金圣叹历经明清两代,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为什么没有做官,为朝廷所用呢?这源于他对封建社会的现实本质认识不足,恃才自傲,不拘礼法。他写文章,不中章法。会试的时候,考题是“如此则动心否乎?”金圣叹则在答题后面写了这样一段话:“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乎?曰:‘动动动……’”连写了三十九个动字。

学使感到奇怪,问他为何这样。他说:“只注重‘四十不’三字耳。”第二年再考,题目是“孟子将朝王”。金圣叹在试卷上不写一字,却在考卷的四角写了四个“吁”字,并说:“七篇中言孟子者,偻指难数。前乎此题者,已有四十孟子,是‘孟子’二字不必作也。至云‘朝王’,则如见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皆朝王耳,是‘朝王’二字,亦不必作也。题目五字中,只有‘将’字可作。”他又说:“没有看过演戏吗?王将视朝,先有四个内侍,站在左右发‘吁’声。这实际上是‘将’字的意思。”

金圣叹比曹雪芹早108年,要算曹雪芹的师爷辈。曹雪芹只活了47岁;金圣叹也只活了53岁,比曹雪芹好一点,都是英年早逝。根据《红楼梦。研究家的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能够取得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地位,与金圣叹有非常大的关系。

我们知道,金圣叹是中国古代文学“评点”大师;他的“评点”不仅对古代俗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还知道,中国古代小说的全盛时期是在明清二代。中国的“四大名著”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金圣叹在其文学“评点”中提出了诸多经典理论主张,对于《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曹雪芹的《红楼梦》在题材创新、思想挖掘、写作技巧、艺术结构、悲剧情愫等方面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都与金圣叹对其他名著的“评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独霸中国小说市场的时候,金圣叹曾预言:“一、二百年后,世间必得平添无限妙文”。果然,在金圣叹死后数十年,《红楼梦》问世了。

金圣叹在他为《水浒传》写的“序言”中这样说:“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谬加评定,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足见他的“点评”在当时以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三国》人物事体说话太多了,笔下拖不动,踅不转,分明如官府传话奴才,只是把小人声口替得这句出来,其实何曾自敢添减一字。”

——《读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法》

临死前金圣叹看见家人,神色自若的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他的家人一听,忍不住嚎啕大哭,围观的人也都为之鼻酸,而潸然泪下。金圣叹财产充公,家属发配满洲。金圣叹仅向巡抚示威,并无意造反,却遭贪官陷害,在狱中悔恨交加,念念不忘、难以释怀的是才子书评点尚未完成,辜负生平志业。过身后,族兄金昌收集编辑其著作与遗稿,题为《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出版,儿子金雍则编集他对唐诗的评解,题《唐才子诗甲集》出版。

前书写鲁达,已极丈夫之致矣。不意其又写出林冲,又极丈夫之致也。写鲁达又写出林冲,斯已大奇矣。不意其又写出杨志,又极丈夫之致也。是三丈夫也者,各自有其胸襟,各自有其形状……凭空撰出武都头一个人来……其胸襟,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者之胸襟也,其心事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之心事也,其形状结束则又非如鲁、如林、如杨之形状与如鲁、如林、如杨之结束也。

。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说圣叹死后托梦给朱眉方,说他已成为邓尉山神。邓尉山在苏州西南七十里光福镇,又名万峰山,前瞰太湖,风景极佳。邓尉山多梅树,花开时一望如雪,如颂圣叹人品之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