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文太子朱标为何英年早逝 没死的话明朝会怎样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颇高。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称孝康皇帝,清修《明史》。
中 文 名:朱标
别 称:懿文太子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 生 地:太平陈迪家
出生时间:1355年10月10日
去世时间:1392年5月17日
祖 籍:安徽凤阳
庙 号:兴宗(追赠)
谥 号:懿文、孝康皇帝
陵 寝:明东陵
主要成就:对兄弟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颇高
根据正史记载,朱标的生母就是朱元璋的称帝前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是为孝慈高皇后。马皇后本是宿州一富豪家中的掌上明珠,但是母亲早逝,父亲因为躲避仇杀而将年幼的马氏托给了好友郭子兴。年幼的马氏聪明伶俐,一些事务一学即会,深得郭子兴和其妻的喜爱。元朝末年,百姓不仅深受民族压迫,还时值连年大旱,民不聊生,各处兴兵起义。郭子兴也在定远起兵响应,不久,年轻有志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看到朱元璋精明能干,郭子兴一高兴就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成婚后的夫妻二人也是恩爱有加,感情和睦。在朱元璋攻打集庆之际,马氏生下长子朱标。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为皇帝后,马氏也成为了孝慈高皇后。马皇后本性仁慈,这一特点也传给了长子朱标,二人成为了朱元璋在杀戮开国功臣之际唯一能劝解的存在。当朱元璋意欲处死宋濂时,马皇后和朱标母子二人联合劝他放过宋濂。朱元璋也被马皇后诚心和善良打动,最终免了宋濂的死。而且,当初被马皇后救过的还有很多,诸如郭景祥、李文忠、沈万三等人,都是受恩于她。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子。只可惜当了二十几年的太子后,因病去世,葬于明东陵。朱标生前有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早夭没取名外,其余分别是虞怀王朱雄英、建文帝朱允炆、吴悼王朱允熥、衡愍王朱允熞、徐简王朱允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洪武年间根正苗红的皇位继承人史书记载其一生仁厚待人,深得朝臣们的拥护。只可惜身在储君之位二十几年的朱标在考察西安建都事宜后回京得病,不久病重而亡。朱棣是朱标的弟弟,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只是朱棣的皇位是在他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得到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例。那么朱标在世时,他和朱棣的关系怎样呢?
据资料记载,朱标在世时,至少二人相处的是不差的。首先二人都是在马皇后的膝下长大的,一同拜宋濂为师,长时间的生活也令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再者,史书上说朱标是极为重视兄弟之情的。兄弟们犯有错误朱元璋意欲惩处时都被朱标求情,其中就包括朱棣的同胞弟弟。曾经忠于太子的蓝玉告诉朱标要防范朱棣,朱标非但不以为然,还将此事告诉朱棣。可见朱标和朱棣之间是无话不说的,兄弟之情还是在那摆着的。
朱标是明朝初年的第一位皇太子,但是他还未继承皇位就因病去世。朱元璋驾崩后,留下了尚且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上位后就大力削藩,导致其叔叔朱棣起兵造反。最后朱棣造反成功,登基成了永乐皇帝,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皇帝的身份也被朱棣抹去。那么倘若朱标一直活到他继承皇位后,朱棣还会造反吗?明朝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首先,朱标若是没死,那么朱元璋就不会杀那么多有能力的大臣。因为朱标跟随他多年,也积累了诸多政治经验,他能够稳得住这些中流砥柱。那么中央的决策者的资历、素质都要比后来朱允炆任用的那帮人高的多。即便朱棣起兵造反,朱标这边的人也能够迅速反应。更重要的是,倘若朱标真的活到继位皇位的话,那么朱棣反他就不像反朱允炆那样容易。因为朱标是长子,自古长兄便如父,这是伦理纲常,是当时社会秩序所在,道德的枷锁。但是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朱标还是没能撑过去,朱允炆也没有那么幸运。
据史书记载,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让朱标去陕西巡防。这次出行一共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根据实地的情况,看看西安这个地方适不适合做都城。另一方面是让朱标去调查一下秦王在背地里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举动。朱标回到京城后,把陕西的地理图交给皇帝,同时还为秦王说情。在朱标的劝说下,朱元璋最后才原谅了秦王,让他安然回去。
没想到,朱标这次出巡回来后就生病了,而且这一病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朱标作为朱元璋最疼爱的一个儿子,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下一任的皇帝。从朱标小的时候开始就让众多的大臣来教授朱标,原以为朱标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没想到最后患病而亡,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朱元璋造成了重大打击。出于对爱子的疼爱,朱元璋后来决心培养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朱标原是朱元璋的长子,在朱元璋称帝后,朱标顺势成为皇太子。怎奈身处一国储君之位的朱标在二十几年后,因病去世,谥“懿文”,葬在应天府的的明东陵。明东陵地处现在的南京紫金山南麓,设有陵园,大门以及享殿,这些都建在一条南北贯通的轴线上。经过长达六百年之久的风雨洗礼,现今的明东陵地上还存有前门的地基,排水设施还有一些月台基址。整个陵寝的布局类似一个龟背形状,前细后方,也是全国已知的唯一的布局形式。
明东陵起初是一个太子的陵墓,其规模自然不如身为皇帝的朱元璋的明孝陵之大。朱元璋驾崩后,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追称朱标为明兴宗康皇帝。后来,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后,恐世人以及后人议论,遂将朱标、朱允炆的帝号、庙号一并抹去。待到朱棣驾崩后,明朝大臣曾几次想恢复二人的称号,但终未成功。但是南明政权承认过,后乾隆的清政府也承认了二人的帝位。现今历史工作者也在积极恢复明东陵的帝陵地位,这无论从历史学上还是文物保护上都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