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算名将吗 国军抗战名将(十):孙元良
关注港台影视时间较长而且稍年长的朋友们很多都应该还记得曾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台湾的电影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开始腾飞阶段时有“二秦二林”这样的一个称法,他们不是像现如今的娱乐团体组合,但他们却在同一个时期因一同出演女作家琼瑶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港台地区家喻户晓,这两男两女的演技精湛,形象气质俱佳。
这所谓的“二秦二林”就是后来华人影坛声名鹊起的秦汉、秦祥林、林凤娇和林青霞,其中的“秦汉”本名孙祥钟,秦汉是他的艺名,秦汉1946年出生在上海,1949年秦汉一家随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他的父亲正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集团军司令长官、出自黄埔一期的孙元良将军。
1975年,在中国台湾上映的电影《八百壮士》引起一时轰动与诸多好评,影片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军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四百余名官兵在团副谢晋元的带领下誓死守卫上海“四行仓库”这一战略要塞、不惧数倍于己的强敌掩护国军部队主力有序撤退浴血奋战的事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八百壮士”成为了全国军民抗敌反击的楷模,而时任第八十八师师长的正是孙元良,在《八百壮士》影片中从小耳濡目染的秦汉也有精彩出演。
孙元良于1904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华阳县,原籍浙江绍兴。1924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孙元良考入刚刚成立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1925年,孙元良在广东国民政府指挥下东征攻打军阀陈炯明,第二年,孙元良又跟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征讨军阀孙传芳。
同年,孙元良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短暂学习。由于成绩突出、作战勇猛孙元良很快得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青睐,在军队中先后任第一军第一师的连长、营长和团长。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任第二五九旅旅长的孙元良在上海痛击日寇,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同时孙元良也深受蒋介石的重用并被授予“宝鼎勋章”一枚,之后升任第八十八师师长。在三十年代的上半页孙元良同样积极响应蒋介石的号召,在福建、江西以及四川成为了围剿、追击中共和红军的急先锋。
孙元良的父亲是前清的一名知县,叔父是川军名将孙震将军,“七·七事变”爆发后,整个中国开始全面抗战,深过传统教育的孙元良在家国存亡、民族大义面前义不容辞的奔赴抗战前线。“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孙元良率第八十八师镇守上海闸北,为了抗战全局的平衡与国军实力的妥善保存,最终政府下令国军大部队撤退,而由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一营共四百余名官兵镇守上海苏州河这里的四行仓库来掩护大部队撤离,这四百余名官兵的誓死捍卫不但引起了举国支持,而且也向苏州河旁租界里的英美列强展示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和英勇,为中国的抗战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舆论支持与援助。
四行仓库一役让孙元良获得国民政府授予一枚“云麾勋章”的奖励,也荣升为第七十二军中将军长。
从淞沪会战的血肉磨坊中撤退后,孙元良部又投入到南京保卫战这场人间炼狱之中,但终因双方实力悬殊,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1944年,到了战争最后阶段,穷兵黩武的日寇仍在疯狂扫荡攻击,在当年日寇大本营倾全部兵力后孤注一掷的下达“一号作战”令(中国历史称“豫湘桂会战”)后,日寇准备开始进攻陪都重庆这一中国战时的政治中心将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抗战意志消磨殆尽,从而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而国军方面,由孙元良将军下令第九十一师星夜奔赴重庆南边的贵州独山阻击日寇第十三师团。12月8日,孙元良部攻克独山,日寇仓皇而逃,此役国军堵住了日寇进攻重庆的线路击溃了日寇的企图,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抗战胜利后,孙元良又一次成为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有生力量。1948年,孙升任第十六兵团司令,旋即投入到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中,即使孙元良再能攻善守但国军其他各部却无法抵抗解放军的攻势,加之国民党内部各派系此时斗争激烈这对前线战事产生了不小的消耗,孙元良将军也因与“国舅爷”宋子文不和而被卷入风波短暂入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年底,孙元良一家也跟随陆续抵台的国府各路大员在高雄登陆。在台湾这块弹丸之地国民党各路人马依旧你争我夺好不热闹,心灰意冷的孙元良无奈放弃仕途选择前往日本经商。1975年,退休后的孙元良将军返回台北。
孙元良将军的晚年还在为中国抗战的历史正名,当日本政府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孙将军义正言辞的发表了一份抗议书,他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怒斥了军国主义者们为逃脱罪责而编织的谎言。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将军在台湾逝世,享年一百零三岁。
他是黄埔一期中的最后一位,在他的暮年早已抛去政治、军事和对立,老将军只有对海峡对岸浓浓的乡愁。临终前,孙元良将军让后人务必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南京雨花台或者南京市任何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