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的作用 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张焱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的人类新健康标准分别包括:“肌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其中“肌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五个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即食欲良好不挑食能很快吃完一餐;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行走自如步履轻便。
“精神健康”则体现为“三良好”即: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健康同时包括躯体、心理、精神以及道德的健康。
《黄帝内经》称健康人为“平人”健康标准强调“和”的状态包括“血和气和志意和以及寒温和”。分别指筋骨强劲有力关节活动自如柔顺;肌肉滑润皮肤柔和排汗正常;精神安定集中无杂念不易产生悔恨、恼怒等不良情绪;肠胃功能正常经脉畅通肢体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概括下来“和”的表现即:“气血调和阴阳平和性情温和气候适合”。《黄帝内经》强调“血气精神”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因而内经中的人类健康标准也就是中医的“无病状态”就是指血气运行调顺、精神活动正常、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强。
张焱表示人们应当时常将自己的身体状况与这些正常的标准进行对比才能得出身体有哪些不正常的标志从而及时治疗、调整保证身体状况的健康、稳定。
吃的合理身体健康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吃的记载如“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元代朱震亨“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峰起”《黄帝内经》中亦有“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饮食对于人生存健康的重要性。
那么都有哪些疾病可能由吃而引起呢?
张焱说:“首先糖尿病是常见病症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要慎重选择食品不要吃含食品添加剂太多的食品。同时有些人习惯将水果当饭吃也是不对的。由于现今水果中往往含糖量过多如把它当成主食吃则易引发糖尿病。
其次伴随高血压、心脏病、肿瘤而来的肥胖症。例如很多家长在饮食上没有给孩子正确引导什么营养就只吃什么有的看到孩子食欲好还给孩子额外加餐。实际上如小儿食欲好则日常一日三餐摄入的营养便会充足‘重视过度’反而不好多吃或吃的不合理便容易引起小儿肥胖。除此之外还有高脂血症、脂肪肝、胰腺炎、胆囊炎、胃溃疡等肠胃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病症。”
正所谓“病从口入”人们在关注食物本身是否健康的同时吃的合理性也同样重要。
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张焱指出“食饮有节”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关于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即食饮的五味食物和酒水饮品要有节制和原则。
首先谨和五味。所谓“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营养的主要来源;李、杏、枣、桃、栗五果为辅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鸡、猪五肉作为补益提供热量;韭、葵、葱、薤、藿五菜为充补充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其次食不偏嗜。“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也就是说五味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其中过酸脾气乃绝;过咸则心气抑;过甘肾气不平;过苦则脾气湿滞;过辛筋脉衰败。张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来源于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过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胃会引起纳呆、胃脘痛、恶心、呕吐、吞酸等;伤肠则容易出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时节相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适宜同法。”如绿豆寒凉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则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樱桃等。其次寒热适宜。“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其中食温的选择应在40℃—60℃之间为佳。
最后食无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气则气病不应多食辛辣;咸走血则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则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则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则筋病不宜多食酸(《素问·宣明五气》)。
此外食不欲杂。孙思邈的“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说的就是饮食杂乱终将引起病患。“夏至以后迄至秋分须慎肥腻、饼臛、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说的也是不顾时令胡乱杂食会多引病痛。
因而要想吃的健康须食饮有节制。张焱表示中医讲究调理、预防也就是养生之道人们应正确认识《黄帝内经》多加了解这样便能给自己或身边的人在日常饮食、养生上提供一些正确的建议多了解些医学常识也能为日常寻医问药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