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陈其美 民国人物——陈其美的暗杀人生
动荡的民国初期,时局不安、政局不稳,这就给很多怀揣英雄梦的人造就了一个筑梦的平台,而陈其美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陈其美,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人。早期的革命党人、同盟会大佬,追随中山先生并辅佐参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迂腐无能的满清封建政府,为光复上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早期的民国并不是只有革命党人与封建旧势力的对立与斗争,还有更为惨烈的执政权之争、各党团相互之争、党内派系之争和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之争。
孙中山在推翻满清封旧政府建立新政府之后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当选民国的共和制总统,而是承诺袁世凯只要劝清帝退位便让出执政权,革命果实被袁氏赤裸裸地窃取,就这样孙中山不得不远走日本,革命仅剩理论上的成功,袁世凯几经周折如愿当选大总统,甚至妄图复辟帝制。而人民的生活也与孙中山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相悖:自由遭到蹂躏、平等则被践踏、博爱亦更荡然无存。
就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下,陈其美横空出世,早年结识了传奇武术家霍元甲,在上海协助其创办精武体育会;1911年枪决了与自己不和的辛亥革命中攻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革命党将领陶骏保;1912年派自己的亲信蒋介石杀掉了同属革命党里与自己和孙中山所在的同盟会对立的光复会首脑陶成章(陶先后两次在党内发动倒孙运动,后自立光复会);1913年又暗杀了自己在当选上海第一任“沪军都督”的反对者宋教仁(史学界也有说是袁世凯或者他人的暗杀,至今仍在探讨);1915年杀掉了袁世凯的心腹郑汝成;最后死于“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暗杀计划下,而张宗昌则是受冯国璋指使,冯的后台就是袁世凯!
说起陈其美生平,主流大都重点讨论的是他和蒋介石的关系、他和沪上“青帮”的关系以及他的死亡。
早在蒋介石留学日本期间,东京的一个下午,他和一位女同学正在嬉笑聊天,走在路上的陈英士听到远处传来的浙江口音,第一反应并不是“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而是以一个长者和大哥的口吻严厉斥责了蒋介石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一位女子的嬉笑行为有所不妥。
从此,蒋介石便与陈英士结缘并一直追随陈英士革命(二人还义结金兰)。当时陈英士是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的六名内阁之一,而蒋介石只是个留学生,正是陈英士的介绍让蒋介石拜会了孙中山加入了革命。
而几年后陈英士被暗杀后暴尸于街头,没有人敢前去收尸,得知消息的蒋介石立即孤身前去,并购买了一台上等棺木,将祭奠灵堂设立在自己上海的家中供人祭奠。北伐胜利全国统一后蒋介石还一直对陈英士念念不忘,组织各类纪念性的活动,而也正式由于蒋介石对陈英士的感怀,才有后来陈英士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组成的“CC派”长期把控国民党中央党部,因此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一说,也正是蒋介石的扶持亦才有了后来民国“ 四大家族”的陈家。
早年间,有一次陈英士走在上海的街道上看到两拨小混混准备群殴,而其中一拨之中有自己的一位熟人,陈英士当即上前劝解,并邀请两边的“老大”前去茶楼一坐,这其中陈英士在倒茶时只是将茶碗有规律的挪动和反扣,这一举动亮出了自己的另一身份——“青帮”成员,两拨人见势便立即受气嚣张气焰不再寻衅滋事。
而陈英士的这一身份正是上海青帮“大”字辈元老, 比后来的响当当的杜月笙、黄金荣辈份还要高。也正是陈英士这种广结社会各类人员的习性使其革命事业得到社会各级的支持, 为革命的造势、纳才和筹款等打下了基础。
时间到了1916年5月18日,上海的萨坡赛路,一个日本人的家中(此时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还在日本为事业奔波,而陈英士则在海上为革命筹钱受阻),有个生意人请社会名人陈英士担保借钱,而事成后答应给陈英士一笔不菲的劳务费,陈英士没有过多也容不得犹豫,便答应了下来,就在陈英士仔细阅读合同的时候杀手掏出抢来当场打死了年仅三十八岁的陈英士,接着就是前面提到的蒋介石孤胆给陈收尸、祭奠的事,后经法租界巡捕,陈英士对此人有救命之恩的黄金荣(后来青帮三大亨之一)追查, 案情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在二次革命、讨袁运动和护国运动的浪潮下国民党以及陈英士在1915年11月10日于上海杀了当时袁世凯的心腹、对袁忠心耿耿的郑汝成(此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并先后杀掉了八十七名革命者),怀恨在心的袁世凯已然明白自己的生命和中华帝国气数已尽(此时袁的另一心腹蔡锷秘密前往云南响应发动运动反袁、讨袁),袁世凯此时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索性安排手下冯国璋和张宗昌密谋杀掉了陈英士来报复,就这样陈英士死在了“自筹革命资金”的道路上,陈英士死后的十九天袁世凯也在全国的声讨中驾鹤西去。
就这样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蒋介石的革命引路人陈英士倒下了,他死后至很多年,以孙中山、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民国的各类要员诸如杜月笙、于右任等纷纷纪念这位盖世英雄、乱世魔王。而坊间流传这位英豪经常把自己革命的集会地安排在妓院、澡堂和茶楼等地,因此还有人称他为“杨梅都督”,现也成为一个后世奇谭。
也许正如陈英士的家书中所说,他的命运也注定伴随着革命事业、“三民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终难如愿:“余所图乃国事,同志之以身殉国者已不乏人。余何忍中途自弃厥责,以负国负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