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于桂亭简历 于桂亭:书写沧州改革历史
有人说,他是一个内心强大、精神丰富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敢负责、有担当的人;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人,总之,他是一个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甘寂寞的人——
于桂亭现任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人大代表、沧州市企业家协会会长、河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88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全国轻工业改革闯将"称号,1989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及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9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敢为人先,救企业于水火
1980年,当时的东风塑料厂产品单一、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于桂亭挑起了这副重担,从沧州市二轻局副局长的位置来到东塑任党支部书记。
1982年,春节刚过,东风塑料厂院内聚集了几百名工人。他们望着那几排破旧的厂房,望着那陈旧的设备和滞销的80万双凉鞋,一切梦想都破灭了,情绪像一触即发的火山,燃烧着,沸腾着。
愤怒、绝望、忧虑、委屈……几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此时,于桂亭的心情格外沉重,想劝劝工友们,却哽咽难言。100多万元的外债,40万元的亏损,80万双积压的产品……沉重的负担压在他的肩上。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临危受命。
几天后,30多人陆续离开了东风塑料厂,于桂亭硬着头皮从银行****5万元,发了拖欠的工资。为此,他在银行扫了三天地,打了三天水。
随后,他把在厂的所有职工召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吃不了苦要走,我敞开门放人;愿意留下跟我干的,我不能亏待大家,找不着门路,就是我于桂亭提着篮子要饭,也先尽着大伙吃!"
这发自肺腑的呼唤与承诺,情真意切,在场的几百名职工被深深感动了。于桂亭凭着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连烧了"三把火"。
第一,废除以前"吃大锅饭"式的管理模式,借鉴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经验,实行以"成本包干,盈利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新的责任制打破了传统分配观念,拉开了工资档次。
第二,他否定了多数人要求改行的意见,提出了挖潜改造,降低成本,争创名牌的战略。他认为困难也是一种调整自己、提高自己、甩掉对手的机遇。产品滞销,根本原因不在市场,而在于缺乏竞争力。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将库存积压的80万双塑料凉鞋全部回炉处理,让其重获新生。厂方按成本价收购车间产品,盈利,与厂分成;亏了,自己补齐。厂与车间之间由原来的管理关系改为经济合作关系。
当年,企业就实现扭亏为盈。
在痛苦中求索
改革开放之初,于桂亭带着产品先后参加了数次轻工业产品订货会。大厂名家展台前顾客盈门,东塑展台极少有人光顾。这一现象引起了于桂亭的深思。回到厂里,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东塑的名义召开全国订货会。方案一提出,遭到了厂内外的强烈反对,认为东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召开全国订货会风险太大,来人吃、住、行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至少几万元,上哪儿去找?
工友们为于桂亭捏把汗,亲朋好友为他担心,劝他三思而行,别冒险,一旦失败,就会身败名裂,后果不堪设想。对这一切,他置之度外。没资金,他动员干部职工人人掏腰包,凑齐了会费。
1983年9月,东塑首次全国客户邀请订货会在沧州军分区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10几个省、市、自治区的264个单位、共500人应邀参加。客商们在看了东塑展厅新颖别致的全塑凉鞋产品,参观了厂容厂貌后,对东塑的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赞叹不已,纷纷与其签订购货合同,订购产品4600万双。
于桂亭敢为天下先的尝试获得了巨大成功。伴随着于桂亭开拓的脚步,明珠牌全塑凉鞋很快走俏全省,享誉京城,热销全国十几个省市,远销15个国家,销售收入直线攀升。
创新,推动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东塑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但于桂亭并没有感到乐观。作为一厂之长,他深知肩上责任有多重。
一个实行全员入股的产权改革方案于1989年在他的脑海中萌生了。于桂亭亲自挂帅,任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着手进行改制方案的起草修订工作。
东塑改制方案逐级上报到河北省委、省政府。
方案被否决了。
于桂亭没有灰心。为了企业的发展他宁愿铤而走险,经受任何考验。在工业企业负责人对话会上,他再次向省领导提出了东塑的改制问题,然而得到的又是否决票。
于桂亭陷入深深的矛盾和惶惑中……
在改革中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个体小企业以低廉的成本,拼命仿造东塑传统名牌产品明珠牌全塑凉鞋,东风塑料厂的信誉与效益受到巨大冲击。于桂亭冷静分析了市场形势后果断决策:抛开与个体、小企业的价格之争,发挥东塑的设备、技术、资金优势,发展规模经济。
然而,于桂亭发现,东塑真正面临的危机是人们思想的僵化,盲目乐观、满足现状,创业意识淡泊,甚至放松了对自身弱点的警惕。产品成本加大,费用增加,消耗增长,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逐年减弱。
东塑效益滑坡,究其原因,不在市场,而在观念、在机制。
1990年6月,于桂亭率先将泡沫车间改建为分厂,由原来单一生产职能改为产销自主经营。包死利润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亏损自负,先试点,为全面深化东塑的改革创造条件。
1992年2月,现有的8个车间全部改为产销自主经营的实体分厂,人事、工资、分配、生产经营由分厂自主决定。
1997年,东塑的经济效益仍在下滑……
当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闻此喜讯,于桂亭格外兴奋,东塑要改制。很快,方案出台了:先分离,后重组,有效资产一次性买断;工者有其股,领导班子持大股,取消集体股。改制后的东塑,已基本摆脱了传统观念与旧体制的束缚,开足马力,向着国内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以工程塑料制品为主导产品的战略调整已基本完成,形成了近百条先进的生产线。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于桂亭特别强调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2007年1月,东塑集团下属子公司明珠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股改后我省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9年3月,沧州明珠1340万股非公开发行股份获得圆满成功,募集资金净额10860.26万元,资金用于"年产4500吨新型高阻隔薄膜(BOPA)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同步双向拉伸生产技术,它的建成将填补国产BOPA薄膜生产线的空白。
作为东塑集团的掌舵人,于桂亭带领东塑人从一无所有走向辉煌;栉风沐雨几十年,从东风塑料厂到东塑集团公司,企业规模呈几何级发展壮大。如今东塑已经发展成为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年塑料加工能力1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40多年的于桂亭以他的执著、智慧和勤奋带领东塑人走上了建设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康庄大道。
回报社会,做勇于担当的企业家
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于桂亭始终不忘承担社会责任。捐建迎宾路小学新教学楼,赞助朝阳小学教学楼用地,谋划建设沧州第一个养老社区……现如今,东塑集团把更多关注投向了老人和孩子。
近年来,随着沧州市区不断向新区发展,大量市民西迁。作为这一区域唯一的一所小学,迎宾路小学任务艰巨,班容量逐年增加,扩建学校迫在眉睫。正当运河区教文体局筹划迎宾路小学新教学楼建设的时候,东塑集团董事长于桂亭提出,要每年给迎宾路小学捐一笔款。
"何不捐建一栋教学楼?这比每年捐款来得更实际,也更有意义。"运河区教文体局一位领导说。这番话打动了一直希望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的于桂亭,他当即决定捐资500余万元,为迎宾路小学建设了一栋新式教学楼。
无独有偶。朝阳小学在扩建当中,也遇到一个难题:新教学楼规划用地中缺少一块400多平方米的"角",如果没有这个"角",教学楼即使建起来也不理想。而这个"角"正是东塑集团的厂房所在地。
为了让朝阳小学的新教学楼更加完善,运河区教文体局负责人找到东塑集团协商,出乎意料的是,于桂亭不仅同意划出这块厂房用地(价值300万元),而且还无偿捐献。
东塑集团无私捐建教学楼的事情感动了市民,在运河区一次教育工作大会上,当主持人宣布向东塑集团颁发"特殊贡献奖"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师生和学生家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手都拍红了。
这两所学校两栋教学楼的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当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即将进入老年时,养老问题便显得异常棘手。
"爹疼儿没缝,儿疼爹没空"。话粗理不粗!于桂亭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早在十年前,他就开始思考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并试图用企业的力量探索出一条道路。
十年后,于桂亭心中有了****。他决定"替天下儿女尽孝",在沧州开发建设养老社区。于桂亭说,选择在这个时候做养老的"文章",不仅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是当前社会发展实实在在的需求。
"东塑的全部资产都来源于社会,所以我们要回报社会。"于桂亭说。
2009年,为保护国宝,传承铁狮精神,市政府顺应民意,倡行善举,认真谋划,于桂亭主动请缨,出资1500余万元,捐造沧州铁狮子。正如于桂亭常说:东塑已经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东塑已经是社会的东塑,我们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不仅对每个员工,还应更多地给予社会和公众,捐款重铸铁狮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更加振奋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