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破冰之旅 2005年4月26日连战访陆——破冰之旅
从2003年到2012年,中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中国社会在转型中前行,虽然改革发展的道路充满艰难,中国依旧走出了从容,走出了自信。这十年,铺垫了通往“中国梦”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正变得越来越清晰。201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本网推出系列特稿——《渐进中国梦》,回顾过去十年中国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以及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资料图片:2005年6月21日,下关区魏华水果超市开始面向南京市民销售台湾爱文芒果。小栩/CFP
中国网2月22日讯(记者 傅阳)2005年4月26日,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在大陆进行8天7夜的访问。连战大陆之行被称为“破冰之旅”。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告别长达70年的恩怨史,在新的条件下开辟了两岸“党与党”对话的新篇章。
在连战此行大陆参访活动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是4月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
胡锦涛在欢迎辞中表示,“今天的会见是我们两党主要领导人历史性的会见”,“你们的来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当前两岸关系当中的一件大事。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这一步既标志着两党的交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们两党愿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心和诚意。我们共同迈出的这一步,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连战表示,在1992年经过双方的努力,达成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1993年进行了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的会谈,打破了40多年来的一个僵局,两岸的人民可以说同声叫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遗憾的是,过去这十多年来,所发生的事情,离这样一个共同塑造愿景的进程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我们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以民族的长远利益作目标。我相信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避免对峙、对抗,甚至是对撞,要的是和解,要的是对话。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做法有民意的基础,有民意的力量。”
2005年的连战大陆行及“胡连会”的举行,被称为“破冰之旅”。此次之行及随后的江丙坤、连战寻亲之旅,萧万长的融冰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吴伯雄的雨过天晴之旅、双赢之旅,共同开启了2005年之后两岸关系有效沟通、坦诚交流的新局面,更为日后的台海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冰之旅”前的两岸关系
连战此行,来的并不容易。就在连战将乘机前往大陆之际,在台湾,先是支持“台独”的民进党和台联党派出计程车在高速公路上上演追车秀,一路追赶连战的座车,企图阻止连战到达机场。尔后又聚众集结在机场大厅内,和在场欢送连战的泛蓝支持者叫阵对骂,最后导致冲突。
2004年,台湾岛内蓝绿阵营全面对抗。政局动荡多变,陈水扁执掌的民进党全面扩张,“台独”气焰甚嚣尘上。
为推动“台独”步伐, “台独”势力玩弄分裂国家的把戏,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从“以武拒统”到“决战境外”;从“台湾主权独立”到海峡两岸“一边一国”;从“政治台独”到“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从制造岛内族群分裂到公然割裂海峡两岸中国统一的领土主权;从“渐进式台独”到“统、独由台湾全民公决”;从“隐性台独”到“修宪、制宪”的“法理台独”,无所不用其极。
陈水扁当局甚至不惜将两岸关系推向了战争边缘:“台独”势力偏执地认为祖国大陆既不能下决心打台湾,又阻挡不住其分裂国家的进程。
2005年3月14日,根据岛内外形势的变化,祖国大陆推出对台重大举措。这一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国家对台方针政策的法律化,明确界定什么是分裂国家,怎样惩治分裂国家的犯罪行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意愿以法律形式规范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特别法,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全面进入“以法遏‘独’、以法促统”的新阶段。
顺乎天、应乎时,作为台湾岛内的一支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选择在台湾岛内政局动荡之时,选择在《反分裂国家法》公布不久之际访问大陆,是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的实质性步骤,也是增进、改善台湾同胞对大陆认识,增进大陆方面更加了解台湾同胞的心态、心声与诉求的一次沟通与交流。
“破冰之旅”的后续效应
“胡连会”结束了国共两党之间数十年的恩恩怨怨,建立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达成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胡连会”也成为至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经贸往来方面,根据已发表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两党决定共同促进两岸开展全面的经济合作,建立密切的经贸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海空直航,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进行农渔业合作,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问题,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
两岸经贸进展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2008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重启中断近10年的两会协商。此后两会领导人先后举行8次商谈,签署18项协议、达成两项共识。
2008年12月15号,两岸空中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从此,两岸同胞自由往来、经贸投资等活动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两岸空运直航后,实现天天有包机;海运方面实现货运直航后,两岸间贸易货物的运输实现真正的"船通货通";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正式实施后,大陆6万多个邮政网点同步开始两岸函件、包裹、特快专递及邮政汇兑业务。
“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形成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王毅说,“三通”为两岸人员往来和贸易投资创造了空前便捷有利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规模持续扩大,层次日益提高,产业和金融合作逐步推进,大陆企业开始赴台投资。2011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两岸各界大交流蓬勃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态势。
大陆居民赴台团队和个人旅游相继启动,大陆游客迅速成为台湾旅游业第一大客源,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己达242万人次。两岸人员往来大幅增加,由2002年的380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710万人次。截止2011年,来两岸人员往来达168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及福建居民赴金马自由行的启动,使两岸基层民众直接往来蓬勃展开。
2010年1月26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专家工作协商在北京举行。
海峡两岸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本内容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今后将按业务议题进行协商。海峡两岸还交换了税则和有关经济管理规定与统计数据等。
普遍认为,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是两岸经贸交流互惠互补、相互依存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0年9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ECFA的实施及根据ECFA协议所设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为两岸经贸搭建了制度化平台。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做出了示范。
2011年1月1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清单正式启动,台湾539项货品分二年三阶段调降关税至零;大陆货品有267项列入。首批享有降税安排的台湾水果及石斑鱼在取得原产地证书后启运大陆。
数据统计,2011年1至10月在两岸货物贸易早收计划部分,大陆自台湾进口享受优惠关税的产品共24256批次,货值34.56亿美元,关税优惠1.02亿美元;台湾自大陆进口享受优惠关税的产品共12424批次,货值8.19亿美元,关税优惠0.18亿美元。
2012年1月1日,ECFA早收清单第二阶段降税实施,两岸早收清单中94.5%的产品关税降为零。统计显示, 2011年两岸贸易额首次突破1600亿美元,截止2011年,两岸贸易总额高达3808亿美元。
专家评点:“破冰之旅”开启新篇章
台湾问题专家就连战率领国民党参访团前来大陆之行分析认为,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及连战的“破冰之旅”共同开创了两岸交流交往的新局面。
台湾问题专家姜殿铭说,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似乎有了春天的讯息。姜殿铭表示,连战参访大陆最大的影响表现为:台湾当局指责国民党是“联共卖台”的恐吓手法,在岛内逐渐失效。靠悲情挑动两岸对立、将大陆“妖魔化”的做法也正在失灵。
岛内民众对大陆释出的真正善意反应热烈,尤其是中南部的农民,非常渴望将其农产品输往大陆。民进党当局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的效应已经不再灵光。大陆不断向台湾释放出的善意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徐博东教授说,《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及连战率团来访,粉碎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制造的种种迷思。连战之行及“胡连会”的举行,以及随后的江丙坤、连战和宋楚瑜的寻亲之旅,共同开启了2005年的两岸关系有效沟通、坦诚交流的新局面,更为日后的台海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务实方向发展的概率大大增加,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
专家表示,2005年,连战首度踏上祖国大陆土地进行的“破冰之旅”是在两岸关系处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和连战主席站在全民族利益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建立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达成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胡连会”及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今后两岸的和解与合作打下基础。
结语
2005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发展,两岸良性互动对台湾社会产生了广泛积极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在台湾逐渐深入人心,激进“台独”势力受到明显削弱,“法理台独”主张逐步丧失市场,自李登辉、陈水扁掌权以来岛内愈演愈烈的分离倾向得到遏制。两岸关系摆脱长期动荡不安,呈现和平发展崭新局面,已经并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产生深刻影响。
台湾的前途,最终系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系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两岸关系的发展前途,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当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心实现民族复兴应当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奋斗的目标。
数字:
2013年2月7日,台湾46家金融机构首日办理的人民币存款达13亿。
2011年1月1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清单正式启动,台湾539项货品将分二年三阶段调降关税至零;大陆货品则有267项列入。首批享有降税安排的台湾水果及石斑鱼在取得原产地证书后,启运大陆。
2万元
2008年6月26日,台“行政院”通过“人民币在台湾地区管理及清算办法”,准许自然人兑换人民币,每人每次不得超过2万元人民币。30日,该办法正式实施,人民币实现在台全面兑换。
1078亿美元
2007年2月2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大陆自台湾进口8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
287397人次
2006年1月20日,两岸春节包机首飞,开放所有持有效证件、往返两岸的台湾居民,并增加了厦门航点。到2月7日结束,往返班次从上年的48次增加到72次,共运送台胞287397人次,远高于上年的10472人次,平均载客率在八成以上。
2005年6月1日,大陆宣布对15种台湾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包括凤梨、释迦、木瓜、杨桃、芒果、芭乐、莲雾、槟榔、柚、枣、椰子、枇杷、梅、桃和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