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讲座 江永龙:由田蕴章评启功说起
启功先生虽于2005年夏已过世,但至今仍常被人提起。启功先生书法完全是学者型的,是现当代书法与学问结合得最好的典范之一,两者做到了深度的交融和合。对先生书法,世人评骘甚多。我一直以为先生之行草是行草中的柳公权。
其行草的格调和韵味与柳公权楷书一脉相承,比柳之行草在风格上更接近柳楷。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有云“柳公权书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此论,完全可移置来评先生书法。再加上先生在世时温暖幽默、朴实善良的言行,曾感染过很多人,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而先生那张抱着布娃娃的憨笑可掬、纯真无染的照片,估计给不少书法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田蕴章与其弟田英章,共同以长于写欧体楷书称名于世,但也备受诟议。田蕴章365集《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讲座,其中有6集是都评说了启功。他评价启功先生的话,在网上传的不少,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和跟评。田蕴章的评说客观来看,有合理的成分,也有待商榷之处。
因其评说的是启功,又有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对其评说的评说。有称其评说公允的,也有抨击的,甚至谩骂的。后者主要是因为不喜欢田楷,而厌其人恶其言。笔者不想胶柱鼓瑟于田蕴章之评启功,以及之后跟评者诸多言语的正确公允与否,只是欲就这一现象,说上几句。
国人中不少人有一种劣根性,好以己之偏狭议论人,且往往随口就说,难以理性。这使几乎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议论中,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如此。只是关于名人的议论更多,更易于传播,更易于为大众所知而已。
对待包括名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要尽可能平和地去看。启功作为当代书法大家,无可争议。其书法有优长,也有不足。可世人中爱先生者,往往尽是溢美之词,不置一句非议;不爱先生者,往往指摘不是,说其书为新馆阁体。只有极少数人能较为客观冷静地评价先生,分析得失,臧否长短,肯定先生的书史地位。
每个人历练、学养、审美和性格等都不同,针对他人的评点自然有自己的特点和指向性。殊不知,金口一开,家底尽露。评点的合理准确程度,反映评点主体综合素质的高低。要想做到平和客观地评价启功、评价他人,必须在自我修为和素养上下功夫。
要提高识见。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样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文化的指纹,传承着中国文化的血脉和基因。因书法在赏评上存在玄妙幽隐和不确定性,看似易赏,实则难评。如欲在赏评上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理,有耐于研习书法经典,在头脑中储存标准和范式,并阅读包括古代书法理论和儒释道在内的文史哲等方面的经典篇章和著作,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眼光。
要扩大胸怀。做任何事,都须有大格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站在高处、阔处、好处,积极地对待社会、看待他人。人的心量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芥子可以纳须弥。人的心灯有多亮,世界就有多光明,一灯能灭千年暗。品评书法也需有广阔澄澈的胸怀。如此,才能无偏无私地给予正确的评论。小气量、小境界的人,时时处处狭隘地看世界,往往是以蠡测海,难量海之浩瀚;管中窥豹,难见豹之全身,会不觉间作出偏颇的结论。
要彰显良知。我们每个人本自具有的德性、仁性、天性,一旦得以彰显,是为生命的绽放,也就是良知呈现之时。20世纪初叶,一日熊十力与冯友兰谈话,说“良知即呈现”。令一旁的牟宗三“耳目一新”“大为震动”,并花30年时间加以深思参悟,才证成这一命题。
如何彰显自性?有耐于我们勇猛精进地去主宰自己的心灵,积极进取,绝不懈怠,剔除贪、嗔、痴、慢、疑五毒的搅扰和污染,放下各种执念。每个人都要切实地转化自己的气质,把自己拙劣的、低级的气质转化掉。从而显露本我,将自己与生俱来的良知呈现出来,只如莲花一样,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若能达此境,即能自然地静观世界,不带任何功利化的目的审视书家、品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