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石散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

2019-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皇甫谧(215-282),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生活于我国由魏入晋的动乱年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医学.文学兼通的名家之一.为什么一位学者会转而研习医学呢?这样从一种奇特的药物说起.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古代五石散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皇甫谧本是一位潜心经典的学者,他性格沉静,寡言笃学,却没有功名利禄之想.近而立之年时,他发现史料中的汉前纪年缺失,就博览群书,辗转经案之旁著成<帝王世纪>.<年历>等书弥补史料不足和

导读:皇甫谧(215-282),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生活于我国由魏入晋的动乱年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医学、文学兼通的名家之一。为什么一位学者会转而研习医学呢?这样从一种奇特的药物说起。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

古代五石散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

皇甫谧本是一位潜心经典的学者,他性格沉静,寡言笃学,却没有功名利禄之想。近而立之年时,他发现史料中的汉前纪年缺失,就博览群书,辗转经案之旁著成《帝王世纪》、《年历》等书弥补史料不足和编年的缺失。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因患有风疾,潜心医学,著成《针灸甲乙经》,从此声名鹊起。《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被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

古代五石散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

民间有句俗语叫“久病成医”,《针灸甲乙经》可以看作是皇甫谧久病之后对医学辛勤探索的辛苦之作。风疾,就是现在说的偏瘫,那么,皇甫谧为什么会年纪轻轻就罹患风疾呢?原因就在于长期服食一种非常流行的“药物”——寒食散。

古代五石散 中国古代的“毒品”——五石散

寒食散,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字——五石散。所谓五石散,顾名思义,其中含有五种药物,东晋葛洪所述为“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也”,隋代名医巢元方则认为是“钟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尽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长期服食寒食散会导致体内燥热,严重者中毒而死,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服食寒食散,无异于现代的吸毒。

那么,为什么这种“嗑药”会在魏晋时期如此风行呢?这要从一代名士何晏说起。何晏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是曹操的养子兼女婿,少年富贵,开清谈之风。不仅如此,何晏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面容白净细腻,有“傅粉何郎”之称。

何晏为什么要服食寒食散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也就是说吃了之后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极佳,思维敏捷,仿佛升仙,可以以更好的状态展开清谈,或者纵情享乐。

而何晏可谓是当时名士圈里的全民偶像,在他的“榜样”之下,掀起了一股“嗑药”风潮。“嗑药”的结果是什么呢?以美貌闻名的何晏不但没有登仙,反而变得“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可见寒食散的危害。

(衣袍宽大的竹林名士)

服食寒食散之风还对当时的“时尚”风潮产生了影响。因为“嗑药”之后,会全身发热,所以必须要想办法散热。于是乎宽大的袍服成为了时尚,不仅看上去飘飘欲仙,而且便于散热,清爽舒适。不仅如此,长期“嗑药”,会让皮肤变得敏感,非常容易磨破,于是柔软的旧衣和光滑的木屐也成为了名士们的标配。

此外,要散热自然不能宅在家里,外出散步因此成了名士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称之为“行散”,必须疾步行走到出一身汗方好。有时候走着走着,燥热难忍,索性脱了衣服,于是连裸奔也变得见怪不怪了。

(半裸的竹林名士山涛)

其实这种散热,实际上就是排毒,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出寒食散的毒素,延缓恶果的到来。如果散热不当,就会五毒攻心,后果不堪设想。轻者就如皇甫谧这般半身不遂,严重者甚至小命不保。《禹贡地域图》的作者,魏晋名臣裴秀就因为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年仅48岁。

何晏之后,服散之风更盛,嵇康等竹林名士、晋哀帝、王羲之等名流,都嗜服寒食散。据史学家余锡嘉先生考证,从魏正始到唐天宝之间的500多年中,服石者可能有数百万,因此丧生的也可能有数十万。无怪乎唐代孙思邈呼吁世人“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洪、徐兴无主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悬壶济世——医学与养生》,孙中堂、邓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