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新闻实践 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81周年活动在常州举行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史江民)6月18日,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81周年暨《觅渡,觅渡,渡何处?》发表20周年活动在江苏常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与瞿秋白同志家乡常州的父老乡亲,以及觅渡桥小学的师生代表汇聚在瞿秋白同志纪念馆,深切缅怀瞿秋白先烈,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作者、著名作家梁衡等向瞿秋白同志塑像敬献花篮。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1899年1月29日生于常州,从少年时代起就萌生了报国救民的志愿,渴望改变旧世道、创立新社会。1916年底,瞿秋白离开家乡常州,踏上了“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革命征途。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于福建长汀,年仅36岁。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在讲话中说,社会需要信仰,时代需要精神。当前,我们要不断加大对瞿秋白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平业绩、思想理论和精神风范的宣传,在实践中自觉弘扬伟人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瞿秋白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觅渡精神却为当代人树起了一座永远闪亮的精神标杆;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觅渡精神却永远活着,世代相传,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于1996年写就了《觅渡、觅渡、渡何处?》,多年来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赞誉,并被选入中学课本,成了秋白精神和形象的经典概括和写照。梁衡在致辞中说:“今年全国各地都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但我们不会忘记还有两位没有参加长征却为长征做出贡献的伟人,一位是瞿秋白,一位是方志敏。
红军一撤出苏区他们就被敌人杀害。长征胜利80周年,他们牺牲了81周年。他们都才华横溢,功业卓著,同年生,同年死,都很年轻,才只有36岁。
这是我们党史上的一块心病,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心中永远的痛。今天在纪念秋白烈士就义81周年的同时,纪念这篇文章发表20周年,并邀请当年首发文章的报纸、杂志、出版社、教科书代表参加,我及这四个单位都感到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烈士在看着我们,我及今天到会的作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只有更加努力,发扬革命精神,传播民族文化,才能对得起先烈,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瞿秋白同志的外甥,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在致辞中说:“我们常州人和瞿秋白的亲属,对梁衡先生写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印象深刻,也感到特别亲切。这篇文学性很强的散文,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而又雄辩地写出了瞿秋白洁白的人性底色,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知识分子多方面的才能和始终一贯的坦荡的人生态度,而且写得情感充沛、真挚、深切、朴实,能够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
现在有许多研究瞿秋白的论文和考证文章,不少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相比之下,这篇不长的散文,却更能启发广大的读者认识和理解瞿秋白。
这是文学的力量,也是梁衡同志的功绩。所以在这次瞿秋白同志就义81周年纪念活动中,确实也应当纪念这篇散文发表二十周年。”
梁衡向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觅渡桥小学、南大街西瀛里社区捐赠了首次刊登散文的报纸《中国剪报》、杂志《中华儿女》杂志、选入《觅渡,觅渡,渡何处》的中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觅渡》一书及梁衡作品等。陕西省府州梁衡文苑、山西省霍州梁衡研究会分别向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赠送了“觅渡刻石”、“《觅渡》发表20周年纪念剪纸”。
当天,梁衡受聘瞿秋白纪念馆任名誉馆长,受聘觅渡桥小学任名誉校长。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还参观了瞿秋白同志故居、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和觅渡桥小学。此外,今年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日报社、党史工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剪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觅渡’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揭晓奖项。
109篇作品从555篇全国征稿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纪念《觅渡,觅渡,渡何处?》发表20周年暨梁衡散文作品研讨会于18日下午、19日上午在常州大酒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