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雨巷》 【天天语文第9天】朗读与欣赏: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戴望舒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