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后人改姓张隐居辽宁兴城
作为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将赫舍里氏家族带到顶峰,而又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被康熙处死,终结了这个家族百年辉煌。
那么,索额图的后代有没有可能得以延续呢?
史料记载,赫舍里氏原隶哈达部,家族中既没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没有身居要职的成员,直到努尔哈赤的铁骑踏碎了哈达的城防,赫舍里家族才在族长硕色的带领下投奔了建州,从此,也拉开了赫舍里家族百年辉煌的序幕。
清朝前期,很难找到学识渊博的饱学之士。而在这一点上,历来看中于此的赫舍里家族却是走到了众人的前列。努尔哈赤获悉硕色、希福兼通满、蒙、汉文字,赐其“巴克什”的称号(“巴克什”满语,汉语博士的借音,即熟悉事务的人。清代作为掌管文案者的官称。亦为有知识之人,即文人),并屡次遣使蒙古诸部。崇德元年,希福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九年(1652)十一月卒。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赫舍里家族的成员越来越受到满清朝廷的器重,个个身居要职。虽然在多尔衮执政期间,赫舍里氏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但很快便重新崛起,直到索尼之时,更是身为康朝四大辅政大臣之首,成为影响一朝时局的世族大家。
硕色本是赫舍里家族的当家人,同样拥有过人的才学,不过可惜去世较早,因此在影响上远不及弟弟希福和儿子索尼,不过即便如此,硕色依旧是赫舍里氏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索尼从最初开始便追随在太祖皇帝身边南征北战,是赫舍里家族少有的武功之臣。到了太宗时期,索尼更是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与信任。不但是国事,即使是家事,太宗对索尼也毫不避讳,俨然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心腹之人。在此之间,索尼曾出使探望下嫁科尔沁的肫哲公主,并根据皇帝的授意,凭借自己的机辩之才最终使得科尔沁土谢图汉额驸奥巴甘心负荆请罪。甚至后来宸妃海蓝珠病重,皇太极也是要索尼先行探望。
皇太极去世,索尼极力推举皇子即位,也因此得罪了多尔衮。他看不惯多尔衮擅政,常常与其发生冲突,以至于后来屡屡遭到打击,甚至差一点丢掉性命。不过,索尼最终逃脱了厄运,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巅峰时刻。
顺治驾崩,索尼成为先帝钦点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然而这个时候,索尼却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气魄与精神。面对与苏克萨哈之间的分歧,索尼甘心隐居幕后,放纵鳌拜扩张势力,借此打击苏克萨哈。由此四大臣的争执最终演变成黄白二旗之间血腥的冲突。不过尽管如此,索尼始终还是一心忠于皇室,于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归政幼主,为康熙皇帝的亲政开辟了道路。
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太后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次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索尼的第五子心裕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子法保袭一等公。而著名的权臣索额图更是这一时期赫舍里氏的代表。
康熙后期,随着太子的渐渐失宠,赫舍里家族逐渐失去了在朝中最大的依靠,直到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获罪,这个显赫至极近百年的家族跌入深渊。
索额图无疑是赫舍里家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是索尼第三子,俗称“索三爷”,而《清史稿》误为“第二子”。康熙时历任保和殿大学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职。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去世后,索额图作为索尼的次子,以其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命官之列。最开始的时候,索额图只是宫中的侍卫官,但因为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索额图很快便飞黄腾达。
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鳌拜的专权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强烈愤怒,索额图也十分不满。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画”,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
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康熙称索额图为“第一功臣”,还在于那个《尼布楚条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索额图、佟国纲在尼布楚同俄罗斯代表戈洛文举行边界谈判。谈判地点设在尼布楚城外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
谈判一开始戈洛文就自欺欺人地说:“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俄国的。”
索额图问:“俄罗斯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古?”
戈洛文说:“还在17世纪初的时候,俄罗斯人波雅科夫奉沙皇之命,已到过黑龙江,把那里认定为俄罗斯的领土。”
索额图反驳说:“比波雅科夫的祖父还要早得多的时候,中国皇帝就已经领有贝加尔湖以东的所有土地。尼布楚本是我茂明安部落的旧址,雅克萨原系我喧斡尔总管倍勒尔的故居。环绕黑龙江的左右,均系我属鄂伦春、奇勒尔及赫哲、费雅喀等族所居之地,历来属中国管辖。这有赋税册子可以为证,如果贵国有此种记载,不妨拿出来示众。事实是,贵国四十多年前才远足到此地,把我国土地强行霸占为己有。我奉中国皇帝陛下指示建议以勒拿河和贝加尔湖为界。”
戈洛文又说:“达斡尔土地的合法占有者,根特木尔酋长已自愿加入俄罗斯国籍,所以他领有的土地自然而然地归属俄罗斯所有。”
索额图驳斥说:“根特木尔是大清国的臣民,他领有的土地更是大清的土地。即使他个人叛国,达斡尔的土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他叛逃到贵国,我们要求贵国把他交还给中国。我国也收留了贵国的一些人,按照贵大使的逻辑,那么是否可以说,他们原在贵国的地方都应归属于中国吗?”
自八月二十二日至九月六日,双方经过十几次谈判,终于达成一致。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中俄关系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然而,十几年后,索额图为何从“第一功臣”变成了“第一罪人”。
当时朝中能与索额图抗衡的是人称“明相”的满洲大学士明珠。明珠的妹妹是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纳嘛氏,他的地位虽然不如索额图显贵,但也是皇亲国戚,在康熙前期也颇受重用,索额图和明珠两人政见不同,彼此争斗不休。索额图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自然要保护胤礽的地位;而明珠是大阿哥胤褆的亲舅舅,自然是力捧自己的亲外甥。
明珠帮助皇长子胤褆拉拢大学士余国柱等重臣,积极发展“长子党”的势力,成为“长子党”的核心人物。很快,长子党与太子党的冲突就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康熙同时重用索额图和明珠两人,本意是希望两人相互制衡,防止其中一人擅权坐大,但后来看到这两人把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也卷了进来,还在朝中结成集团相互对抗,严重干扰了朝政不说,还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康熙为了保护太子胤礽的地位,他在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罢斥明珠,很快便结束了这两派的恶性竞争。
明珠被罢斥,却使得“太子党”人活动频频,日益猖獗,越来越多的大臣们为了将来的升官发财,纷纷趋赴太子门下,隐然已经形成了朝廷以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作为“太子党”首领的索额图利用各种机会提升太子的地位,树立太子的权威。譬如索额图在制定太子仪制的时候,授意太子的衣物一律使用黄色,将其规格几乎抬高到和皇帝一样,每年三大节,太子在主敬殿接受百官朝贺,行二跪六叩礼。康熙发现后,对索额图非常不满,说:“太子所用的仪仗等物,太为过制,与朕所用相同”。康熙的意思是说,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似乎隐隐感觉到一种潜在的威胁。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带着胤礽等皇子南巡途中,走到德州的时候,胤礽突生急病,康熙为了让胤礽更快的康复,特意把索额图召来负责看护事宜。因为胤礽生病,康熙一行人在德州耽误了十多天,后来康熙便取消了这次南巡而返回了京师,但胤礽的病情并未完全好转,于是康熙便命索额图继续留在德州照顾太子,直到康复。 太子病愈后皇帝发现了太子与索额图密谋篡位的证据,康熙十分震怒,终于在康熙四十二年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将索额图交宗人府拘禁。
还有一种传说,有一年索额图在府中无故射杀了一名仆人,这名仆人的父亲是皇帝身旁的一位侍卫,乘随侍康熙的时候,奏明了索额图的罪状,这下正适合了皇帝想除掉索额图的心意,因为索额图纵容皇太子胡作非为,久怀篡位之心,今日正中下怀,当即命宗人府派兵速到海淀西山脚下太舟坞村捉拿索额图。当宗人府的兵马到太舟坞那天,正值数九寒天,索额图正在妻妾们的陪伴下饮酒作乐,吃着满族传统美食涮羊肉,为了显示其富可敌国,他涮肉的火锅乃用纯金打造,当众兵丁拥入时,索额图为了顽抗,一脚踢飞了盛有滚热开水的火锅,火锅顺势落入了院中的荷花池里。最后索额图寡不敌众,终被擒获押赶京城而去。
康熙将索额图和家人全部圈禁,其同党额库礼等人也加以拘禁,这些人的子孙,凡是朝中任职的全部革退。索额图被拘禁后,“人们依旧怕他”,当时大部分人都不敢出来揭发他,怕的就是康熙如果不将他处死,万一哪天太子登基的话,到时候索额图出来会大加报复。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便决心将索额图处死。索额图在五月十九日被拘禁,在七月初便死于禁所。
索额图死后,一说葬在了西直门外的索家坟。另一种说法是索额图以附逆谋反之名逮捕下狱的,以其忤逆的身份是不能埋入祖茔的,只好另择茔地,最后选在了海淀西北旺镇的唐家岭村。当时,唐家岭村不仅埋葬着索额图,村中还有索家的家庙一座,其旧址当在唐家岭村村北。
虽然现在索家的踪迹在唐家岭村已难找到,但关于索额图的传说还一直在流传着。据说索额图葬在黑龙江五常孤家子屯。索额图的墓地就在村子的东北角,是一块低矮的小坟头,没有墓碑。坟前一块大理石平铺在地面上,据说是一个方向标志。
当地村民称:“何氏世代守护着这个坟。当年索额图获罪死在监牢里,后被家人埋在北京的远郊。1744年,他的六个儿子迁到了现在孤家子屯,也就是当时的黄旗二屯。在第二年也就是1745年,回到北京带回了索额图的尸骨,并埋在现在的地方。”
历史上,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 那么索额图的后代有没有可能得以延续呢?兴城市三道沟满族乡戏台村张屯的村民们一直坚称,他们就是索额图的后人。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过改姓的要求。
在屯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就在御林军查抄索府的时候,索额图知道大势已去,命奶妈带着两个孙子趁乱由秘道潜出府,带着两个孩子饥餐渴饮、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辗转逃到关外,在兴城三道沟住了下来,隐姓埋名,自报姓张。后来兄弟俩娶妻生子,在此地繁衍下来……”
葫芦岛市历史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恺新在对这个仅有300多人的小村屯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屯子里和周边村屯的村民异口同声地肯定这里的张姓居民是索额图的后代。有所迥异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有的村民回忆说当年是跑出了索额图的三个孙子而不是两个,有的还说三个孙子分别名叫“索龙、索虎、索豹”,有的村民回忆说不是索家奶娘而是索额图的一位儿媳带着儿子来到这里定居。
“这些存在差异的说法未必可信,但经过满学研究者的考证,村民们被认为是索额图后代是基本可信的。”张恺新说。
那么既然是索额图的后代,又为什么普遍姓“张”呢?据考证,原来,索额图被康熙皇帝抄家后,他的孙子随母亲或奶娘离开京城,辗转逃到关外,最后隐居到兴城大青山脚下的三道沟一带。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索额图的孙子隐姓埋名,随母姓改姓“章”。索额图出事后,隐居三道沟的这支后代对外不敢声张是满族,只好简写成汉族的姓氏“章”,再后来索额图后代逐渐繁衍,所聚居之地也就被称为“章家屯”,再后来“章”姓又演化成同音的姓氏“张”,于此屯也就成了“张家屯”乃至“张屯”。据《兴城县志》记载,直到1925年,张屯也只有住户20户,人口还不到百人。
新中国成立后,张屯的索额图后裔们陆续恢复了满族身份,但因为“张”姓易懂易记,且已约定俗成,因此就没有再恢复“章”姓。但至今当地张姓群众仍称他们落户三道沟的最初祖先姓“章”。如今在三道沟张屯,当地满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已经基本汉化,只有一些老年人过年时还烧纸祭奠“索三老爷”索额图。屯子里原本有一本族谱,可惜后来毁掉了,如今只有通过世代口口相传来延续索额图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