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红楼梦 王立平的红楼梦情缘:一朝入红楼 终生梦不醒

2018-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场聚会不再只讲故事,因为他们还有音乐会,请到了<红楼梦>的作曲家和歌曲原唱:王立平老师和陈力老师.借由音乐重回红楼,「星外星音乐」为纪念三十周年,也特别企划了由王立平老师首肯发行的黑胶纪念版.王立平红楼梦 王立平的红楼梦情缘:一朝入红楼 终生梦不醒一朝入红楼终生梦不醒只有那美好而单纯的年代,才能诞生最"红楼梦"的<红楼梦>,骨子里散发的古典,凄婉惆怅,竟能销魂.创作历时四年多,呕心沥血,常常趴在钢琴上泪流不止.王立平老师说,这是"从<红楼梦&g

这场聚会不再只讲故事,因为他们还有音乐会,请到了《红楼梦》的作曲家和歌曲原唱:王立平老师和陈力老师。

借由音乐重回红楼,「星外星音乐」为纪念三十周年,也特别企划了由王立平老师首肯发行的黑胶纪念版。

王立平红楼梦 王立平的红楼梦情缘:一朝入红楼 终生梦不醒

一朝入红楼

终生梦不醒

只有那美好而单纯的年代,才能诞生最“红楼梦”的《红楼梦》,骨子里散发的古典,凄婉惆怅,竟能销魂。

创作历时四年多,呕心沥血,常常趴在钢琴上泪流不止。王立平老师说,这是“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挖出来的”。宫商角徵羽,古筝、琵琶、竹笛、二胡、编钟、大三弦、响板等,典型的中国式艺术语言,最中国式的悲吟与叹息。

王立平红楼梦 王立平的红楼梦情缘:一朝入红楼 终生梦不醒

不辞歌者苦,但幸有知音。

王立平的红楼梦情缘

电视剧《87版红楼梦》在王立平老师的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谱写全剧音乐,王立平老师耗时四载有余,青灯黄卷,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982年,王立平老师获得了跟曹雪芹的《红楼梦》用音乐结缘的机会。在翻阅了《红楼梦》的所有版本后,他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而《红楼梦》主题歌的确定,也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最后确定用《枉凝眉》作为主题歌,理由有三:一是一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二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预示了结局;三是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最后就有了那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

王立平老师对当初的创作过程仍然记忆犹新,“我当时正担任中国电影乐团团长,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我擅长的工作,我心里仍然十分牵挂着作曲。八十年代初,我得知王扶林导演正准备拍《红楼梦》,我生平第一次主动向别人提出创作请求,当时只是因为十分喜爱小说《红楼梦》,王扶林导演给了我极大的空间,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还是油然而生了。

当精神真的与曹雪芹相遇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红楼梦》,到那会儿才感觉到对《红楼梦》渐进式的理解,需要一次刻骨铭心的升华了。”

1982年,王立平老师已经过了41岁生日,而王扶林导演那一年50岁。王立平老师得到了一次跟摄制组谈设想和构思的机会。“我谈了对《红楼梦》的认识,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设想,和对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音乐的构思,并确定了音乐的基调——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这一次谈话,得到了导演和担任电视剧编剧顾问的红学家们的高度认同,结下这份“梦”缘 。

王立平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光是《葬花吟》,我就写了一年九个月,苦思冥想,词就放在书桌上,每天早上我眼睛一睁开,它就开始折磨着我,我觉得自己一定有地方还未弄懂,这曹雪芹最精心写的就是“葬花”这一幕,因为它是描写林黛玉的,曹公用了这么多的篇幅,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来写黛玉,到底为什么?……她一点小事就哭闹,尖酸刻薄,动不动还吐血,这将来怎么办呢?可是为什么在许多人心目中林黛玉又那么美呢?……你看大观园里那么多面容姣好的女子……其中最聪明,最清醒的就是林黛玉,所以她的痛苦也要比别人深重好多……曹雪芹塑造了她这样一个人物,借此来寄托对所有姣好女子的同情。

那段日子里,我不断地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有一天,我茅塞顿开,这哪里是低头葬花,这更是昂首问天啊!

于是我乐思犹如泉涌,就把黛玉葬花这一幕写成了“天问”。一出来,配上他们拍好的葬花片段,画面不够了,因为歌曲足足有六分钟。我觉得是一个音也不能动,动一下都伤筋动骨。导演和我反反覆覆地听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决定:音乐不动,画面重拍!”

委婉、哀怨的《葬花吟》,其实是把林黛玉内在刚强的一面表现出来了。她虽然没有什么激烈的言辞,但是她用柔弱的身躯,对吃人礼教的封建社会做了无声的反抗。这就是她最美的地方。

原来有人建议“满纸荒唐言”四句或《好了歌》作为主题歌,王立平老师深感疑惑,经过反覆掂量、琢磨,建议用《枉凝眉》做主题歌曲。为什么呢?一是它描写宝钗黛的爱情主线,二是它预示了悲剧结局。“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三是词句优美,可唱、可叹、可入乐,这个建议得到了导演和剧组的一致认同。

关于这首曲子,王立平老师称,“曹雪芹这一段《分骨肉》,写得可说是字字滴血,入骨三分,竟是这样的悲怆。探春远嫁这一幕,我也是想了好长时间都写不出来,被它折磨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早上很早醒来,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场面:一弱女子,有很强的个性,要告别自己的乡亲、家园,走向茫茫不可知的未来。于终,第一句旋律出来了……”

“这段戏太感动我了,写完了以后说不清为什么,我趴在钢琴上泪流不止,这段音乐应该是写给曹雪芹这首词的神来之笔,倘若导演万一对这段音乐有不同想法,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重写。最后导演告诉我的是:特别合适,天衣无缝,我才觉得安慰,真感谢王扶林导演的理解和支持。”

《红楼梦》全部音乐是由民族乐器和西洋弦乐队、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是典型的中国式语言,在创作中尤其注重音乐的旋律、线条、色彩、配器个性化,充分发挥民族乐器最擅长表现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特别是《红楼梦》独特的优雅古朴、委婉细腻的艺术特色,给人以“发思古之幽情”。

例如在乐曲中,古琴和钟琴代表着《红楼梦》的“原应叹息”;二胡等弦乐齐奏,是一种哀怨和低吟;三角铁,响铃是女孩的清纯可人;古琴是命途多舛的哀叹;鼓声是内心的忧郁沉闷。

所以大众对87版《红楼梦》的音乐评价很高:很好地表现了《红楼梦》的主题,旋律优美,情感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震撼力。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音乐,王立平老师前后写了四年半。

他说:“我不会再写《红楼梦》音乐,不是不想,不是不爱,而是我在创作中已经倾其所有,如果不能写得更好,那为什么我还要写?”

这是作者一生宿愿、终归恢弘的结果,他是在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使命。是啊,这已经是艺术的颠峰了,要想超越它谈何容易。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同类作品超越它。像这样的大作,后生应该是望而生畏的。

星外星音乐诚意出品

87版《红楼梦》30周年签名限量纪念版原声黑胶大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