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小皇帝对多尔衮的“秋后大算账”

2018-03-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讣闻京城.这个消息令朝野惶恐,因为多尔衮还不到40岁,大权在握却英年早逝,仰仗于他的党羽人多势众,谁也料不定朝廷又会掀起什么波澜.不过,摄政王摄政时代的突然结束却令13岁的少年皇帝顺治万分欢欣,尽管他表面上装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心里却想的是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的确,顺治从懂事起,在懵懵懂懂之中,自以为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帝位的;然而,当他登上龙廷后,才知道那座令多少人垂涎三尺.流血争斗的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他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皇帝的无奈无聊的滋味儿.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讣闻京城。这个消息令朝野惶恐,因为多尔衮还不到40岁,大权在握却英年早逝,仰仗于他的党羽人多势众,谁也料不定朝廷又会掀起什么波澜。

不过,摄政王摄政时代的突然结束却令13岁的少年皇帝顺治万分欢欣,尽管他表面上装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心里却想的是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的确,顺治从懂事起,在懵懵懂懂之中,自以为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帝位的;然而,当他登上龙廷后,才知道那座令多少人垂涎三尺、流血争斗的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他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皇帝的无奈无聊的滋味儿。他的童年是在缺少母爱,缺少温暖,丝毫无儿童天然情趣可言的冷酷呆板的宫廷里悄悄逝去的。每日晨昏参拜,四时祭祀叩首,数不清的繁文缛节要遵守,汗牛充栋的满汉文章要学习;最使他伤心的是与母后的分宫,以及母后一再地对多尔衮委曲求全(少年的他当然不明白正是因为孝庄太后如此作为才保住了他的皇位);他尤其反感和痛恨那个擅自将皇叔父摄政王改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之事,朕既不预,亦未有向朕详陈者。打下了大清天下的多尔衮根本没有把小皇帝放在眼里,让徒居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的顺治时常处在巨大的自卑、恐惧、痛恨和压抑之中。

复杂的宫廷生活也使少年皇帝格外地早熟,多尔衮的突然去世虽使他内心格外高兴而外表却无丝毫显露,因为他明白,由于多尔衮多年擅权,清廷已是诸王势力强大而皇权衰微,能够威胁皇权的因素太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

八旗旗主制的存在,诸王统军议政,几十年尤其是入关以后的南征北战,使诸王、贝勒、贝子、公侯掠夺了大量依附人口马匹银帛,计丁授田且占有辽阔土地,因此,兵丁众多,仆婢如云,战马上千,兵力、财力均十分雄厚。为顺治所亲领的两黄旗主要大臣均已叛主媚事多尔衮。七年前议立肃王豪格为君的八大臣中,图赖、图乐格、塔瞻三人已死,索尼被革职籍没充军发盛京,而锡翰、巩阿岱、谭泰早已背叛了先帝幼君,只剩下鳌拜一人,虽未背誓,仍为镶黄旗护军统领,但屡遭斥责而势力至弱。就形式而论,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之旗主应为幼主顺治,但多尔衮已将正蓝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虽然声称是临时借调,说是到皇上亲政后再归还,实际已归其养子多尔博接管。此时正黄、镶黄二旗中固山额真、护军统领、内大臣、一等侍卫、梅勒额真等二三十人中,不少人都成了多尔衮之臣,两黄旗人心涣散,主要大臣已各奔前程,像索尼那样敢于直接显露出对幼主忠贞不贰的臣子甚少,这是直接关系到幼主顺治帝位安危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年皇帝熟知历史,入关时,他就记住了明朝虽亡,但仍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道理;现在的情况正是如此,虽然他第一次单独坐上了龙廷,昔日摄政王的位子已人去位空,众大臣都对生前专横跋扈的多尔衮心存不满,但又都是敢怒不敢言。此时的顺治已经胸有成竹了,他得一步一步地收回权力,巩固皇权。他下令:睿王殡天,朕便失去了主心骨。现在,朕就依各位卿家的主张,朕将率亲王大臣缟服出迎,同时下诏晓谕天下,全臣民易服举丧!他穿了孝衣,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于东直门5里之外去迎多尔衮柩车,他亲自奠爵行礼,百官着缟服在路旁举哀,他号啕大哭,连跪三次,显得悲痛欲绝。他颁发了由礼部起草的哀诏,晓谕天下,他在诏书中追述了多尔衮扶立自己,平定中原,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追尊这位功德无量的摄政王、皇叔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并宣布了五条应行事宜,为多尔衮举行国丧。守丧期间,顺治表现得格外恭顺悲戚,硬是守满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丧期。

为多尔衮举行的国丧一结束,顺治在他离18天才满13岁的时候正式亲政了,他不能再等到18岁举行冠礼以后再亲政的惯例了,他有许多事情要办,最主要的就是要报仇雪耻和大展宏图,他要让世人刮目相看。他宣布:今天朕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总算已经定鼎中原。此后,朕只要兢兢业业,定能团结八旗王公大臣,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做一个既守成又创业的明君。时机很快就来了。

多尔衮死时,其兄英亲王阿济格赴丧,他以兵威胁强令多尔衮部属归从他;扶多尔衮灵柩入京时,顺治出迎,阿济格未去佩刀;多尔衮部属不愿服从阿济格,派拨兵役将之擒捕,并告发他欲为乱。顺治心中暗喜,他不动声色地将此事交给郑亲王济尔哈朗处理。济尔哈朗本是深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宠信和依赖的镶蓝旗旗主,顺治即位时,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在多尔衮擅权时倍受限制和排挤,早已对多尔衮三兄弟恨之入骨了,此时由他出面来了断多尔衮三兄弟中惟一尚存的阿济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自多尔衮死后,郑亲王济尔哈朗在群臣中的威望激升,自然而然成为诸王之首。他感激顺治的信任,揭发说:英王素有叛逆之心,先是趁摄政王尸骨未寒之时擅派三百骑从喀喇城急驰入京,意欲图谋不轨,幸亏我主英明将他们一网打尽。今英王又企图强迫白旗诸王,思谋夺政,实乃罪不容赦!郑亲王一带头,吏部尚书谭泰等人立即出面响应,纷纷起来揭发阿济格。处罚很快定下来了:幽禁阿济格,夺其牛录,籍没家产人口。不久又追加处罚,下旨令阿济格自尽。

自顺治亲理朝政后,朝臣们就发现他很谦虚、稳重、大度,很有治国之才,礼贤下士,屡次征求诸位议政王以及议政大臣们的意见,并委以治国重任。这与几十天前去世的摄政王多尔衮的霸道的为人处世方式判若两人。当时是,皇父一言既出,言出令行,诸王争相献媚,趋之若鹜。然而皇父又喜怒无常,群臣们常常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担忧,尤其是长期受到压抑的两黄、两红以及镶蓝等旗的王公大臣们更是极为不满。现在,摄政王独揽大权的时代已经结束,皇上亲政,郑王辅政,由他二人下诏升降诸王和群臣,于是,少年皇帝很快在身边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基础和政权班底。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因生性耿直不善谄谀而始终受到多尔衮压制的正白旗议政大臣苏克萨哈首先起来揭发多尔衮:睿王生前私备御用服饰,曾经打算将两白旗移驻永平府,妄图谋篡大位。睿王死时又以衮黄明袍殓丧,犯下了僭越大逆之罪。墙倒众人推。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首的诸王大臣也纷纷上奏,追论多尔衮独擅威权,挟制皇帝,逼死豪格,纳其妃子等一系列罪行。大局已定,顺治那积郁已久的怒火终于喷涌而出,他要用一切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顺治下令:将多尔衮的罪状一一罗列,昭示天下;削夺多尔衮的成宗义皇帝尊号,籍没家产,将座落在明南宫的那座飞鸟栖、虎踞龙蟠、金碧辉煌、雕镂奇异的睿王府毁坏殆尽,其府宅入官,养子多尔博以及女儿东莪赐与信王多尼为奴;开棺?尸,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后,焚骨扬灰。原本十分雄伟华丽的多尔衮坟墓立即化为一片瓦砾,其党徒们非死即贬,两白旗势力从此大衰。顺治此举,一是沉重打击了两白旗势力,清除了摄政王的班底;二是向八旗王公大臣们提出了严正警告——任何人,尤其是上三旗大臣,绝对不允许背叛帝君,投靠他王,绝对不允许对皇上不忠不敬,侵犯君权,否则严惩不贷!与此同时,那些对幼主忠贞不贰、智勇双全,或对追罪摄政王多尔衮立有大功的人,则得到了顺治的擢用和嘉奖,其中索尼、鳌拜、遏必隆和苏克萨哈等更受到了顺治的宠信,分别擢任要职,封授爵职。少年皇帝巩固了帝位与君权,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治国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