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粉刷匠 他是指挥机器人的“粉刷匠” 1分钟就能给新车穿衣
每当路过商场的抓娃娃机,黄波常常停下脚步,虽然他知道能抓到娃娃的次数屈指可数。但与其他年轻人不同的是,他不仅享受抓到娃娃的成就感,也想测试一下自己。
因为他是涂装车间技工,上班时与96个机器人打交道。它们的机械臂与抓娃娃机有相似之处,黄波对设备的细微操作和机器人的运行轨迹,有着谜之喜爱。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技工黄波
正是凭借着这种喜欢钻研的劲头,他从一个普通学徒,成长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技术骨干,先后获得大众集团最佳学徒奖、一汽-大众公司年度改进明星、“成都好工人”、“成都工匠”、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三十而立的他,已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两年进京参加两会,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言,也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去基层的意见和建议。
喜欢机械
小时候希望打谷机能全自动
黄波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的一个农村里,从小什么农活都干,包括打谷子这样的体力活。他回忆说,那时的打谷机太不智能了,要一边踩机器带动发动机,一边用手拉谷子,放在转动的齿轮上,来回拖动打掉,“必须一心二用”。
此外,还需要一个人在田里协助。这是他与机械最早的接触,机器应该解放人的思想在年幼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为什么谷子要人来打?”“为什么要这么累,人力去踩才能发动?”“如果有电机带动,全自动的该多好?”
△涂装车间,技工黄波正在观察机械臂的擦净工作
而在学习干活之余,黄波跟很多小男孩一样,特别爱滚铁环,从家滚到学校,铁环都不会停顿一下。他的诀窍很简单,就是保持好平衡。似乎,对这种旋转的、讲究轨迹的运动他特别在行。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都是他擅长的运动,“我找点找得好呗”,他开心地说。上高中的时候,打乒乓球拿了学校第一名。打篮球也不赖,投2分篮十中七八。
“万事万物皆有它的轨迹”,而最让他好奇的,是车轮的转动。上世纪90年代,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等办法,中国汽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黄波在10岁那年,第一次坐上小轿车。他还清楚地记得,是那时最流行的夏利出租车。坐过两轮车、三轮车,那四个轮子是怎么动起来的?那是去亲戚家的一个深夜,大雨滂沱,但坐在车里,再大的风,再大的雨都不怕。小轿车跑得那么快,坐起又洋盘又舒服,黄波把视线转向窗外,习惯性地看风景。
对于汽车的好奇,深深影响了他对专业的选择。待他2007年高中毕业时,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到发展快车道。他进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由于对机械一直很感兴趣,选择了汽车应用专业,想学一技之长。
师夷长技
新学徒苦学编程指挥机器人
2009年5月,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成立。整车制造基地的落户,带动配套的近百家零部件企业也随之落户,在成都地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潜力巨大的汽车产业链。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涂装车间,涂装完成后的车辆
一年后,黄波从同样坐落于龙泉驿区的学校毕业,被这家公司招聘上岗,从给汽车打磨抛光这样相对简单的工种做起。而那些被他打磨过的喷涂颗粒,也成为日后他在前一道喷涂工序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2011年,德国进口的全自动喷涂机器人刚刚上线,正处于调试阶段。新式设备改变了传统人工喷涂,产生了新的岗位,需要有责任心、上进心,业务能力强的人。黄波被看作合适的人选,并经内部考试成为面漆工段的一名学徒,跟随外国专家学习编程,指挥喷涂机器人。
当时,一旦机器人出现重大问题,都是请外国技术工人进行现场处理,不仅要花费一笔很大的费用,对生产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导致后面的工序无法照常进行。黄波回忆说,有一次调试完了之后,一位外国专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心里有情绪。对求知若渴、紧紧跟在身后的他,不客气地说了一句,你离我远一点!
△黄波在检查上漆完成后的汽车
“我就不信我不能学,一起学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年轻气盛的黄波深知,要深入学习国外技术,英语一定不能拖后腿。他用手机软件把理论知识中的英语单词一个一个打出来,打完之后又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每天反复地学,不懂的就去请教,与外国工程师加强沟通。刚开始,他们完全靠翻译软件交流,到后来,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已不是问题。在记者的采访本上,黄波画图演示,还习惯性地写上了“open”、“robot”等英语单词。
在与外国专家朝夕相处的两年时间里,黄波最感激的是来自英国的工程师老David(大卫)。他已七十高龄,却有十二分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他对黄波也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并认为黄波是他最好的学生,两人成为良师益友。
2013年,黄波通过公司考试成为技工,终于出师了。
匠人匠心
设计192套仿形给新车“穿衣”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黄波所在的喷涂车间。与他穿上同样的白色工装,在通道里吹风除尘。车间内的温度比室外高五六度,戴着口罩的记者鼻尖、额头都微微冒汗。“夏天有空调”,黄波已然习惯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他来回走了七八年,调试任务重的时候每天巡查十多圈。手机APP显示,一天2万步不算多。
△机械臂正在喷漆
因为这里有他96个喷涂机器人朋友,两种车型共192套仿形编程由他设计。何为仿形?就是根据车身表面形状,模仿机器人运行方式,在软件中描绘出机器人的喷涂运行轨迹。“它们又不听我的话”,黄波开玩笑地说。所以,他得提前设计机器人各自的运动轨迹,保证不重合、不交叉,不会“打架”。
焊装完成的车辆就是一辆电泳“裸车”,上漆前首先要过清洁站。在这里,有两个机器人,举着可360度旋转的剑刷,等传送带把车辆送到工位上。一辆车全身至少有13个面,每个大小和角度不一样。黄波设计的仿形就要让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如果残留了一点胶或一粒灰,就会在喷涂中形成颗粒漆渣,造成返修。
“肯定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他说,当车上有积灰,就要排查原因,比如是喷涂工序吹出来的,还是剑刷没贴合车身表面造成的。他记得,最长的一次排查持续了两周,需要极大的耐心。
△机械臂正在喷漆
清洁完成后的内表喷涂最为复杂,有8个机器人同时工作。4个开门机器人,分别打开两个前门和两个后门;4个喷涂机器人分别从4个角落伸出机械臂,在车内喷涂。开门,伸臂,喷涂,关门……机器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而记者看得眼花缭乱,黄波却托着腮,镇定自若地盯着玻璃窗内,生产线上的一举一动。
他已编好程,并经过大大小小的调试,设定好运行轨迹,那些不易发现的碰撞都被他解决了,机器人的速度快慢、安全位置,在一次次调试中了然于胸,保证每一个角落喷涂得一样均匀。
后备厢内的喷涂,则需要机器人钩住临时装在门上的圆环开门。重力检测值应提前设置,设置不好,门就打不开。除了不同车型需要调值,由于圆环是人工安装,位置也会有偏差。机器人的动作既要设定波动范围,范围又不能太大,以免把门拉坏。
△黄波正在检查、微调机械臂
与仿形同步进行的是生产节拍控制,黄波编制出最短的自设定命令,让机器人节拍从10秒缩短为3秒。一条流水线93秒就能喷涂完成1台车的车身,按实际使用两条生产线计算,他所在的涂装车间每1分钟就有1台车身下线。
据统计,黄波7年累计完成大小质量改进100余项,解决重点问题50余项,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车身喷涂质量,将车身一次交检率提高了13.5%。
△黄波正在检查、微调机械臂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和《在新时代下产业工人发展的建议》,并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工匠精神,“那就是专业素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从熟练应用到创新提升,实现从工人到匠人的飞跃”。
在成都坚定不移做强汽车产业的当下,记者在车间看到像黄波这样的汽车产业工人,正一丝不苟地亲身实践着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