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心解

2018-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锡纯"脾胃病治法"未有专论,其论散见于各篇中,但也论之甚详.今就以下三点概述其要,以飨读者.关于生理病理的论述 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又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张锡纯说:"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皆为病态."又说:"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心解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②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张锡纯说:&qu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未有专论,其论散见于各篇中,但也论之甚详。今就以下三点概述其要,以飨读者。

关于生理病理的论述 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又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张锡纯说:“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当升不升,当降不降,皆为病态。”又说:“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清,所以运津液上达。

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心解

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②脾胃为坤土,能资生一身。张锡纯说:“《易》有之,至哉坤元,万物滋生,言土德能生万物也。人之脾胃属土,即一身之坤也,故亦能资生一身。脾胃健壮,多能消化食物,则全身自然健壮。

”③肝脾为相助为理之脏。张锡纯说:“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木过盛可以克伤脾土,肝木过弱亦不能疏通脾土。”又说:“非脾土之气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土之气下行,则胆火不降。”又说:“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

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心解

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④脾胃之阳靠心肺之阳与肾阳温煦。张锡纯说:“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温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惟心肺阳虚,不能如丽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又说:“补下焦之阳,可助肠中热力。”

张锡纯治疗脾胃虚弱方 “张锡纯脾胃病治法”心解

脾胃病治法 ①淡养脾胃。张锡纯说:“淡能养脾阴之义,原自淡气归胃悟出,故人脾胃属土,凡味之淡者皆能入脾也,故淡能养胃。”又说:“药取次煎,可以养脾阴。”②调补脾胃。张锡纯说:“脾胃为坤土,可资助一身,脾胃病则诸脏可病。

故用调理脾胃法治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如久泄、久痢、劳瘵、膈食等。”又说:“因其(诸脏腑病)证候错综复杂,气血、阴阳皆损,单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难以取效,唯有从治后天之本,调补脾胃入手,方能见效。

”这些思想在其创制的资生汤、治喘息方、十全育真汤、滋培汤及治疗虚损性疾病中皆有体现。③中西药并用。张锡纯治疗脾胃病常中西药并用。如服薯蓣粥,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白布圣一瓦同服,以促进饮食。

④重视食疗。张锡纯认为,食疗法具有“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用之对症,病自渐愈,既不对症,亦无他患”的优点,诚为至稳至善之方。因而指出:“志在救人者,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其所创170余首方剂中,食疗方和含食物方近20首,足见其对食疗之重视。

药求新解,创制新方 张锡纯博览群书,在古人经验基础上常能悟出新义。如对生山药的认识,张锡纯认为,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生山药所含汁液最厚,且“味甘归脾”,故其凡治阴液亏竭之证,张锡纯喜重用山药,以滋脾阴。

张锡纯认为,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性甚平和,宜多服常服,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又如对赭石的认识,张锡纯认为,赭石性甚和平,虽降逆气而不伤正气,通燥结而毫无开破,能引胃气直达肠中而通大便,生研服之不伤脾胃,即服之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

由此可见,张锡纯不落窠臼,虽为平常之药,但也体会出很多新的见解。张锡纯临证中还创制了很多新的方剂,如:资生汤,主治劳瘵、饮食减少;益脾饼、扶中汤,主治脾虚久泄;参赭培气汤,主治膈食;参赭镇气汤,主治阴阳两虚之喘证;燮理汤,主治下痢;理饮汤,主治心肺阳虚,脾虚饮停。

张锡纯这种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综上可知,张锡纯博采众家之长,在继承和发扬先贤脾胃学说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既有很多新的理论见解,又创制了许多临床实用有效的方药,其所创的淡养脾胃理论为后世开拓了思维,奠定了基础。

【陈宝贵心解】

脾胃之论,前人论之甚详。《内经》有太阴阳明论专篇,其余散见于各篇章中。综其要为:脾胃为仓廪之官,互为表里;脾胃属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五脏;脾为胃行其津液,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等。及至张仲景,倡导“护胃气,存津液”之要旨。

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一书,专论脾胃,补前人之未备,并创有补中益气、调中益气、升阳益胃等方。明清以降,叶天士有“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脾胃之论,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详辨。

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之论,实超越前贤。民国以来,西学之风日盛。受其影响,张锡纯汇通中西医学,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乃其毕生心血之结晶。

书中论及脾胃,多精彩之处。张锡纯认为,脾胃为一身之坤也,可以资生一身,故很多虚损性疾病其多从脾胃入手,重症多收奇效。又谈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机,又为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所以气机升降失序及水饮上达下输失调所致的气机升降失常,水饮代谢紊乱等证,其多从中焦脾胃斡旋,常收奇功。

再有,肝脾为互理之脏,所以理肝可以调脾,疏脾可以调肝,两者相克相侮,本就互理互损,岂可单脏而治焉。此外,心肺阳气与肾阳可以温煦脾胃,故而脾胃阳虚时常需靠心肺肾阳气以为治,此也不可不知。

张锡纯还在脾胃病的治疗上,发挥了淡养脾阴理论,丰富了临床实践。其还创制了很多实用新方,很多至今仍在广泛应用。部分方剂解析及医案详见于《中国中医药报》“陈宝贵《医学衷中参西录》心解”前几期的专栏中,可互为参考。

对于脾胃病,陈宝贵也有独到之见解。其指出,脾胃之要,在于升降。具体而言,脾主健运,其性升清,为阴脏,喜燥恶湿,病多从寒化;胃主受纳腐熟,其性主降,为阳腑,喜润恶燥,病多从热化。脾胃受病,升降失司,寒热失调,运纳失职,则见湿邪困阻,湿热蕴结,痰食交结。

临床上可见胃脘胀痛、痞满嘈杂、泛酸、乏力、纳少、泄泻、出血及中气下陷等症。治疗目的在于使脾胃阴阳相合,升降相因,润燥相济。陈宝贵还依据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观点,认为须用药物偏性纠正患者虚、实、寒、热之偏性,治疗脾胃倡导使用轻灵之剂,以使脾胃达到平衡状态。

又指出,每位患者具体情况虽有不同,但是升降同调、气血同治、消补兼施、润燥兼顾、动静结合、寒热并用等都是应该遵循的组方原则。另外,对于脾胃病用药也十分讲究,总结如下:

升降同调 如中虚气陷与气滞气逆并见,症见嗳气呕恶、少腹胀坠、大便溏泄、甚则脱肛等症。常用升麻配沉香、柴胡配枳壳、半夏配藿香、荷叶配茯苓、菖蒲配厚朴等升降同调之药。

气血同治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曰:“初病在气,久病入络。”陈宝贵治胃病在气分者常加一两味血分药物,如丹参、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等。各种胃炎时常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或伴糜烂出血,胃壁组织缺氧,进而营养障碍。中医学认为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药少佐血药,有利于改善胃壁供血状况,促进康复。

消补并用 润燥相宜,动静结合。陈宝贵指出临证要把握:补脾不滞气,如黄芪配陈皮、白术配枳壳;养胃不助湿,如胃燥脾湿并现,则用石斛配藿香、麦冬配半夏、花粉配苡仁、芦根配荷叶等。同时,在运用辛温香燥药物时,掌握疏肝不忘安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

寒热并用 脾阴胃阳,两者同病常寒热互见。陈宝贵对于脾胃寒热错杂证,常寒温药并用,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吴茱萸、木香配黄连等。对于虚寒相兼、实多虚少,宜用扁豆、山药、太子参等平补之品。实证用消法,也要权衡轻重缓急,体现了其用药轻灵、顾护脾胃的特点。

选药讲究 陈宝贵临证用药十分讲究,如和胃药常用白芍、荷叶、陈皮等;益胃药常选石斛、玉竹、沙参等;养胃药常用麦门冬、佛手、藿香等;清胃药常用青皮、丹皮、黄连等;温胃药常用桂枝、吴茱萸、细辛等;健胃药常用白术、茯苓、山药、苍术等;开胃药常用砂仁、厚朴、草豆蔻等。这些用药体现了其注重脾胃生理病理的同时,还非常重视脾胃调和的特点。(寇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