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身家 包玉刚家族“慈善经”:教育强国是梦想
(改革开放40年·聚侨心)包玉刚家族“慈善经”:教育强国是梦想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题:包玉刚家族“慈善经”:教育强国是梦想
作者 马秀秀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年间,众多侨商心系祖(籍)国发展,纷纷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世界华人“船王”包玉刚便是先行者之一。
在北京捐资建设国际级酒店、创办宁波大学、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包玉刚通过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为国家建设发展出钱出力。
教育强国,是包玉刚的夙愿。
1984年10月,已成为“世界十大船王”之首的包玉刚回家乡宁波探访,发现拥有500万人口的宁波没有大学,这与当时拥有550万人、坐拥4所综合性大学的香港形成巨大反差。
“父亲离开了家乡,常怀思乡之情。”包玉刚长女包陪庆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父亲想为家乡做点实事。”
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刚总捐资2000万美元、占地1283亩的宁波大学举行奠基典礼,1986年学校落成。一年时间建成一所学校,宁波大学的建校速度堪称奇迹。
为促进宁波开放发展,包玉刚身体力行,促成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的成立,又帮助宁波成功申请“计划单列市”,让宁波抓住了经济发展机遇。
包陪庆将有关父亲的一个个故事汇集成《我的爸爸包玉刚》一书。她评价父亲,“是一名爱国、爱乡、爱港的实干份子,有前瞻性,重国家大局。”
作为包玉刚长女,包陪庆传承了包氏家族乐善好施的品性,对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一直乐此不疲。
“在我看来,慈善工作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法律、教育等层面进行完善。”包陪庆说,做慈善,不光是靠捐钱就可以的,要了解社会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
16岁那年,在“女童院”做义工的包陪庆通过家访深刻认识到上世纪60年代香港社会的一些底层房屋问题,以及孩子们义务教育缺乏与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关系。随后,她向官方提出给予孩子义务教育、设立儿童保护法、给予务工人员劳工保险等方面的请求。
包陪庆说,“教育强国”是她和父亲共同的梦想,她要做教育出口,做“made in China”的教育。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包陪庆就在香港开办首家以普通话加英语授课的双语学校。包陪庆认为,语言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阅读及文字上的沟通能力,有助于香港青少年了解内地,未来到内地发展。
2007年,包陪庆在上海创建了包玉刚实验学校,现已拥有三个校区,1400位学生。
据包陪庆介绍,非营利性质的包玉刚实验学校“重视品格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当时学校的顾问团都觉得父亲一生的行为体现了他的社会公德以及回馈社会和‘仁、义、平’的价值观。”包陪庆说,以父亲名字命名学校,希望国人听到父亲的名字就联想到他的价值观,联想到他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品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