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69军刘森将军 【郝梦龄】国民党将军郝梦龄在忻州抗日殉国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每读起他的事迹,胸中不由产生悲壮之情,眼里不禁会有湿润之感.郝梦龄1898年生于河北,家庭世代务农,读三年私塾后投奔奉军当兵,继而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从连.营.团.旅.师直至升任国民革命军军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得知消息,写报告请求北上抗日:"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

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是抗战初期牺牲在抗日疆场上的第一位军长。每读起他的事迹,胸中不由产生悲壮之情,眼里不禁会有湿润之感。

郝梦龄1898年生于河北,家庭世代务农,读三年私塾后投奔奉军当兵,继而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从连、营、团、旅、师直至升任国民革命军军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得知消息,写报告请求北上抗日:“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其关心国家生死存亡的心情跃然纸上。最终经过两次上书请缨,军事当局批准他率部北上。

部队在途经武汉时,他回家与家人告别并对儿女们语重心长地说:“我爱你们,但更爱我们的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还写了一封信,封好后交给大女儿慧英,嘱咐她三天以后再拆开看。

十五岁的慧英不理解父亲的心情,硬要立即拆开来看,郝梦龄不允,父女二人在争抢中把信撕成碎片,丢进了痰盂里,郝便率队伍出发了。将军走后,慧英把信从痰盂中捞出,拼凑起来一看,还可以辨认的内容是: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

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吾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10月11日,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忻口保卫战开始了。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即忻口中间地区前线总指挥),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部,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

郝将军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他反复强调:人人都应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与敌拼杀。官兵听后备受鼓舞,誓死杀敌。

在忻口会战开始的前一天,他给妻子剧纫秋写下了最后的遗嘱:“余自武汉出发之时,留有遗嘱与诸子女等。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我即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别无所念……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书与纫秋贤内助,拙夫龄字。双十节于忻口。”

战斗正式打响后,指挥进攻忻口的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倾全力向我忻口阵地猛攻。然而面对强敌,郝梦龄毫无惧色,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

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我军又马上冲上阵地,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敌人志在必得,我军宁死不退,双方多次展开了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真是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战况之惨烈,实为抗战中之罕见。战场上敌我双方均损失惨重,阵地前布满了敌人的尸体。

战斗中敌我两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204高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第九军在夺回被敌人占领的高地时,有的团只剩下一个营的兵力。三二二团在经过反复冲杀后只有百余人了。郝梦龄在阵地上对他们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

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

我若是先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说完又大声问道:“你们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所有官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

16日凌晨,我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点,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此时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

这时,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郝梦龄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他倒地后仍大呼所部杀敌报国,而后壮烈牺牲,时年39岁。

1937年10月24日,郝梦龄的灵柩由山西运到武汉。武汉各界举行公祭,之后以国葬仪式安葬于武昌卓刀泉。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召开的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毛泽东等人高度评价了郝梦龄抗日殉国的献身精神。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武汉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将汉口吉林路复名为“郝梦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