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鸭湖移民每人30万 11万民工肩挑人抬建成的宿鸭湖水库
记者在第一篇报道中介绍了宿鸭湖的前世今生,因解放前没有对洪水进行拦蓄调节,经常导致宿鸭湖周边村庄房屋冲毁,土地淹没,老百姓四处逃荒要饭。
马建国告诉记者,宿鸭湖周边的老百姓能安家乐业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注意到洪涝给淮河两岸人民带来的灾害,影响巨大。1951年,毛主席做出批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之后,淮河流城上的一大批水利工程开始兴建。很快,石漫滩水库开工建设,随后薄山水库和板桥水库就相继建成。
1957年,国家直接投资2900多万元,宿鸭湖水库设计完成。1958年,十万八千民工大干一百天,水库基本建成,开始发挥拦洪作用。当时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总库容9.82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2.
7亿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58米,汝河堵口坝段土坝坝高16米,其余坝高为5-8米,坝长35.29公里。左坝头接汝河左堤,坝右端至臻头河右岸野猪岗。泄洪闸位于臻头河口处,设5孔闸,高5米,宽10米,最大泄量220立方米/秒。刘大桥引洪道主要是沟通汝河与臻头河,全长4.4公里,底宽80米,泄量2100立方米/秒。灌溉渠首闸位于柱庄,最大泄量120立方米/秒。
对于当时修建宿鸭湖的情景,宿鸭湖水库管理局离休干部何广亭老人记忆犹新。今年86岁的何广亭老人原在河南省水利厅施工总队工作,1958年参加宿鸭湖水库建设。他除了耳聋外,身体很好,天天骑自行车出外转转,他说一闲下来就生病,随后他也为众人真实再现宿鸭湖修建的场景。
宿鸭湖水库大坝工程是1958年2月22日-28日陆续开工,3月1日全面开工,陆陆续续有汝南县、平與县、正阳县、上蔡县、西平县五县出动11万余民工修建成的。当时刚开工并没有这么多民工,每个县大约有1万多人,由于在施工中各县的劳动竞赛高潮一浪高过一浪,每个县又都陆续上了1万多人,南北35公里长的工地上,人声鼎沸,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
因机械少,主要靠肩挑人抬,没有碾压的机械,就到附近的村庄找石磙,绑上四根杠子,八个人一起抬,这叫打夯,一个人领着喊口号,一起抬起石磙,不停地碾压大坝。就这样,水库整个工程6月底基本完成,8月20日前全部竣工。在那个物质极度匱乏的年代,短短6个月不到的时间,靠人力一锨一锨挖、
一筐一筐抬土筑起一条北起玉皇庙、南至野猪岗,长35公里的拦洪大坝。
“宿鸭湖水库的建设快速完成,正应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何广亭老人常说,亚洲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仅用了6个月的时问就建成了,真是时代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在有关资料上显示,水库建成后,防洪、灌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