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航程歌曲 一首壮丽的“三农”史诗

2019-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回眸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灿烂历程,农村作为改革的发源地,8亿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到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再到土地经营权流转开创致富新路子,"三农"工作正在注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壮丽航程歌曲 一首壮丽的"三农"史诗地处秦巴大山深处的十堰农村,在时代的演进中谱写了独属秦巴农民的壮丽史诗.40年来,十堰农村的变革在痛苦中破茧成蝶,在探索中紧跟时代潮流,一代又一代农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穷山恶水变成金山银山.壮

回眸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灿烂历程,农村作为改革的发源地,8亿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到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再到土地经营权流转开创致富新路子,“三农”工作正在注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

壮丽航程歌曲 一首壮丽的“三农”史诗

地处秦巴大山深处的十堰农村,在时代的演进中谱写了独属秦巴农民的壮丽史诗。40年来,十堰农村的变革在痛苦中破茧成蝶,在探索中紧跟时代潮流,一代又一代农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穷山恶水变成金山银山。

壮丽航程歌曲 一首壮丽的“三农”史诗

■文/记者 蒋辉 实习生 朱南南图/记者 张建波

取消农业税农民不交税还有补贴

1958年颁布的《农业税条例》,在我国实行了近半个世纪。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12月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

壮丽航程歌曲 一首壮丽的“三农”史诗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从改变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开始,把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户,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这种改革也叫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民首先上缴农业税、进行“三提五统”以后,再对成员进行分配。在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农业税、“三提五统”的责任都按照土地的承包面积划分到户,因此才有“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一种说法。

“现在不仅不收税,还有各种农业补贴、种子补贴、农药化肥补贴。”竹溪县蒋家堰镇新生村的农民老张说,村里现在只剩下老人,年轻人都出去发展事业,土地被集体承包给别人,种植观赏树木、中药材等,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40年搬4次家从茅草屋到电梯房

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

提起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家住竹山县楼台乡肖家沟村的张显明滔滔不绝。生于1970年的他,改革开放近40年来,经历了从茅草房到平房,再从平房到电梯房的变迁,从使用旱厕到水冲厕所,从土坯墙到白墙,从满足防风避雨到舒适温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张显明和他的3个姐姐与父亲挤在一间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茅草屋里,低矮潮湿,一到下雨天就四处长霉。因家境贫寒,3个姐姐和他先后辍学,姐姐出嫁后,他和父亲为了盖两间土房欠下几十元钱的巨债。

1990年,张显明前往山西长治煤矿打工,在矿工岗位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里,他身体多处骨折,也挣到了第一桶金。2000年,他回到老家,两个儿子已经相继上学,他花1万多元钱在原房址上盖起了全村第一栋红砖平房。

2014年,张显明和妻子商量着买一套电梯新房,儿子们结婚后可以住在镇上,不用往大山里钻。“短短40年,我们搬了4次家,这在我们小时候,根本不敢想象。”张显明说。

三代村医薪火相传见证农村医疗发展

农村医疗改革也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郧西县涧池乡风景村的刘大华一家三代村医,见证了十堰农村医疗40年的发展历程。

1977年,乡里缺乏医生,刘大华便放弃教师职业,跟随岳父学医,这一做就是20年。

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血气分析仪、四维彩超、螺旋CT等先进医疗设备,都是医疗事业的物质改变。王大华说:“1978年改革开放后,乡村医生要进行医疗培训,送药到手,看病人吞下药才能走。这些年,光医疗室都换了四五个地方了,这怎么不是变化呢?”

刘大华坚守的这20多年里,他用自己的青春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并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儿子刘礼忠。“国家医疗改革确实很好,村里的医疗条件改变了很多,医疗器械也先进了很多,新农合政策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现在老年人只要有病都会主动到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老年人买药自己基本不用掏钱。”刘礼忠说。

扮靓美丽乡村提振农业产业

农旅融合、不断发展特色产业的美丽乡村,在十堰不在少数。

郧阳区樱桃沟村是农旅融合的乡村典范之一。该村“八山半水分半田”,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有限。近年来,由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扶持,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樱桃沟村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

据介绍,该村重点实施了产业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等一系列项目。先后新建、改造小水果基地1400亩,蔬菜基地450亩,改扩建村组公路10公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余期3600余人次。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第二大支柱产业来打造,突出时下脱贫攻坚的统领地位,继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另外,我市抢抓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机遇,不断创新机制,彰显十堰农旅融合特色,以城郊休憩游、竹房度假游、汉江观光游为主体,以A级景区为骨干、旅游强县名镇名村为支点、乡村旅游景区(点)为基础、农家乐为网点的区域聚合发展之路,正在打造全产业链的旅游新格局。

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激发农民主体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成立旅游合作社,支持农村兴办旅游公司、旅游农场,切实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培育“主体多样,投资多元”的经营模式,把优质乡村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实现城乡统筹,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