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八字、祖坟风水
大运: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辛亥 庚戌
阎锡山(1883—1960)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
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参加同盟会,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站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至去世。1939年12月至1943年4月任山西大学校长,其著述有:《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阎伯川言论集》等。 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奉行“中的哲学”的阎锡山(1883-1960),却是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的人物。
但是,“中”是手段,随着形势和利害关系的变化,阎锡山立场可以随时变换;阎锡山最终还是在人民解放军的凯歌声中,结束了他在山西的统治。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号龙池, 1883年10月10日(清光绪九年九月初八),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定襄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岁入私塾,读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与部分四书五经。
14岁辍学,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1900年在一次投机中惨败,负债两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金融投机虽然短暂,但却为阎锡山后来进行政治活动积累了原始经验。
1902年,在太原当店员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O4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响下,他于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曾会见孙中山并参与制订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从此,阎锡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1909年,26岁的阎锡山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
当年11月,奉召赴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考列上等(分优上中三等),被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予协军校(相当少尉)的军衔。当时陆军部提出新军协统以下军官须以学生或带过新军者充任,阎锡山在几个月之内即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
在此前后,阎锡山同其他同盟会员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把山西新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同盟会员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未能发难。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当即决定起义。
29日晨,该标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都督。 堵塞惊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
吴本向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和华兴会的长沙起义,早已是个革命者,此时准备联合山西民军在北方革命,遂邀阎于11月 4三分法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
阎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遂告失败。
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犯山西。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采纳同盟会员景梅龙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阎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曾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今呼和浩特)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
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以后,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
参加辛亥革命是阎锡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页。孙中山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曾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阎锡山夤缘时会登上都督宝座并获得如此评价,在国内是仅有的一人。
袁世凯的真面目,早为一部分革命党人所认识,吴禄贞就是其中之一。阎锡山在吴禄贞的劝说下,与吴共组燕晋联军,出兵石家庄,一时在北方造成强大的革命声势。但当吴禄贞被刺后,阎的态度立即起了变化。
1911年12月初,南北议和已经开始,袁世凯违约派第三镇进攻山西民军。在大军压境面前,阎既慑于袁的威力,又对袁抱有幻想,遂同意同盟会员景梅九的建议,致函袁世凯谓,如果袁能“协同军民,颠覆帝制,然后敷政共和,与民更始”,则拥袁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南北议和后,阎由归绥地区南返,行至忻州,收到袁不许他继续前进(即不承认他为山西都督)的电令。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认为袁手中不仅握有重兵,而且将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整个政治天平已倾斜到袁的一边,于是一面请求孙中山给予支持,一面派人向袁输诚;又在建都问题上站在孙中山的对立面,赞同袁世凯建都北京的主张,并声称“以形势论,以事实论,以对内对外论,目前自无舍北就南之理”。
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看到阎锡山不同于其他同盟会员,遂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阎即主管山西。 同盟会于1912年 8月改组为国民党,阎锡山被任为参议。由于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阎遂于1913年春宣布脱离国民党;继而又根据袁11月 4日的命令,饬令山西“各县知事将国民党分设机关一律解散”,并听任袁派到山西的爪牙金永(山西巡按使、民政长)肆意打击、迫害以至杀害同盟会员。
所以,袁于1914年 6月改各省都督为将军之时,又任阎为同武将军,令其督理山西军务。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阎锡山首先向筹安会提供经费银币二万元,接着又连电劝进,把辛亥革命贬低为“新旧弟嬗时代之权宜手续”,认为“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非厉行军国主义不足以图强,欲厉行军国主义非先走君主立宪”不可,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并恳求袁“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而登基称帝。
袁阅后喜不自胜,批复“颇有见地”。袁称帝后,于12月21日封阎为一等侯。 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发布讨袁檄文,向北京进军之时,阎锡山仍站在袁世凯一边,致电北京国务院,声称“滇黔等省竟以少数地方二三首领擅立政府,私举总统,实属破坏大局,不顾国家”。
当袁就护国军反对帝制征询各地大员意见时,阎指斥唐继尧等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恳请皇帝“褫革唐继尧、任可澄、蔡锷等官职荣典,宣示罪状”。
1916年 3月,当袁被迫撤销帝制后,阎犹通电要求滇黔诸君“痛加悛悔”,否则他将把护国军将领“视为公敌,与众共弃,愿效前驱,以伸挞伐”。 阎锡山拥戴袁世凯称帝,可谓不遗余力。后来他竟然说,这乃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了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采取的措施。
山西军阀阎锡山的传奇,由久经沧桑的阎氏祖居造就,祖居无疑是其赖以发迹的风水根基。
五台山脉之系舟山,是阎氏祖居的太祖山,少祖山则为柳不凹,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的文山为父母山。马立文山,旗鼓开张,阎氏祖居诞生了一方诸侯“山西王”。雄健的龙脉,宽广的明堂,使阎锡山统兵治省得心应手,称王称霸。但华丽的外表下,不易发现的水破天心,后砂暗反,又暗藏顷刻之间土崩瓦解的隐忧,以致原有的一切如梦幻般化为乌有。
钻营有术 称霸山西 阎锡山(1883—1960),字百(伯)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定襄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阎锡山一生,纵横捭阖几十年,盘踞山西,被称为“山西王”,成一方诸侯。
阎锡山命运首次出现重大转折,是21岁由清政府选送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9年,阎锡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武昌起义爆发,29岁的阎锡山参加山西的起义,被公推为大都督。此后,阎依附袁世凯,被委任为山西都督、同武将军,封一等侯。袁世凯死后,转投段祺瑞门下,被任命为山西省省长。
1927年,阎锡山参加北伐,并自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同年7月,在山西“清党”。9月,兵分两路,进攻奉系张作霖。次年被委为京津卫戍总司令,相继担任太原政治分会主席、北平分会代理主任及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内政部长。1930年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同年,与冯玉祥等联合发动中原大战,反对蒋介石,后失败。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阎言和,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掌山西军政大权。抗战期间的阎锡山,充分发挥其钻营术,巧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力图处理好和共产党、蒋介石以及日本军队之间的关系,确保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不倒。相继组织指挥了娘子关之战、忻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及太原保卫战。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配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 1949年3月29日,人民解放军兵临太原,阎从此告别山西。其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山西王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阎的这些情况和结局,与祖上风水有什么联系吗?
马立文山 旗鼓开张 阎锡山祖居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坐辰向戌,现已无存。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如今仍不改堂皇气派的阎锡山故居,是其发迹后在祖居的庭院里整修扩建而成的,与祖居坐向一致,位于祖居原址的右侧。现已无从知道,祖居始建于何年何月。但镇内老人们十分肯定地说,阎锡山的曾祖即在祖居居住,至阎锡山止,阎家四代人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对于风水考察者来说,这一点已经足够——这里便是阎锡山崛起之根。
认定这里是阎锡山发迹的风水之根,还得从其所处环境和风水态势说起。
阎氏祖居龙脉来自五台山脉之系舟山脉建安支系。少祖山为柳不凹,主峰地官元,海拔1842.8米。
在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一列山脉蜿蜒隆起,这就是古老的系舟山。《读史方舆纪要》载:“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系舟,故名系舟山。”
系舟山主体由南西向北东方向逆冲,为汾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系舟山又名小五台山,最高海拨1914米,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五台犹如擎天大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上顶苍穹,其中四座台顶皆自五台山中台发脉,一山连属,势若游龙。阎氏祖居少祖山柳不凹,为系舟山中西部主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