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丰白头巾 赵尔丰 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

2018-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末正蓝旗人.1884年任山西静乐知县,1888年调水济县令.1903年随四川总督锡良入川,官封永宁道,镇压会党起义.1905年,任建昌道,率兵入西康平定土司叛乱.次年加侍郎衔,任督办川滇边务大臣,实行改土归流.赵尔丰白头巾 赵尔丰 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1908年任驻藏大臣,率兵入藏,屡败叛军,阻止了英国北进阴谋.1911年4月调任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撤职,被迫让政权于大汉四川军政府,后为都督尹昌衡所杀.清初,亲历过张献忠之乱的川籍文人欧阳

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末正蓝旗人。1884年任山西静乐知县,1888年调水济县令。1903年随四川总督锡良入川,官封永宁道,镇压会党起义。1905年,任建昌道,率兵入西康平定土司叛乱。次年加侍郎衔,任督办川滇边务大臣,实行改土归流。

赵尔丰白头巾 赵尔丰 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

1908年任驻藏大臣,率兵入藏,屡败叛军,阻止了英国北进阴谋。1911年4月调任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撤职,被迫让政权于大汉四川军政府,后为都督尹昌衡所杀。

清初,亲历过张献忠之乱的川籍文人欧阳直写了本回忆录《蜀警录》。书中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并在两百多年后的清末,不幸成谶:天下未乱蜀先乱。

赵尔丰白头巾 赵尔丰 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

蜀地之乱

辛亥年间,蜀地大乱。这场乱,就是被孙中山赞誉“推动了武昌起义”的保路运动。

1910年,一度被排挤的盛宣怀升任邮传部尚书,负责铁路事宜,他痛感商办铁路效率低下贪腐严重,次年推出“铁路国有”政策,要将民间资本投资的铁路赎回,借外债修建。

赵尔丰白头巾 赵尔丰 白发川督 断头蜀中

经营通行四川境内铁路的川汉铁路公司,就是以吸纳民间资本的“商办”模式组建的,大股东们是四川士绅,他们又在朝廷允许下,获得了向铁路沿线居民征派捐税之权,于是,很多四川农商小户也成了川汉铁路的“股东”。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公司资金被挪用贪渎,截至1911年,亏空已达300余万两。

“铁路国有”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川汉铁路公司的相关利益者们群起反对。抗议愈演愈烈,6月17日四川各界成立“保路同志会”,每日组织集会抵制“国有化”,加上革命党和哥老会等各方势力推波助澜,一时蜀中鼎沸。

对于四川的乱局,当时的最高地方长官王人文采取听任态度,因为他的头衔仅是“护理四川总督”,他也正等着正主儿接手烂摊,为自己解套。

这个正主儿,就是刚在这一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的赵尔丰。

临危受命

赵尔丰出身辽东官宦世家,仕途起于山西。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逃,赵尔丰受命在山西边境阻击联军,表现出色,崭露头角。1905年西藏发生杀害清朝驻藏大臣的“巴塘事件”,赵尔丰提兵进藏,击败叛军,并阻止了英国势力对西藏的觊觎。赵尔丰生性严峻,在平叛时屡施辣手,得了个“赵屠户”的诨号。

此后他任“川滇边务大臣”,经略四川、云南与西藏交界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即废除当地世袭土司,改用中央委派的官吏管理,“所收边地(指改土归流),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而西康建省之规模粗具。”这功绩几堪与同治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相辉映。

赵尔丰之兄赵尔巽也是晚清名臣,曾任四川总督,在1911年调任东三省总督之际,“内举不避亲”,推荐胞弟尔丰继任,并获准,这也使早就属意该职的王人文心灰意懒,不愿为推行中央决意而得罪川人。

这一年赵尔丰已66岁,本来,离开雪域高原到天府之国做总督,算是个美差,但时局不容他存养老之念,朝廷想借重他“屠户”的积威,弹压保路同志会,因此运动兴起后,不断发电敦促他速离川滇边,赴任成都。

子弹出膛

这年8月,赵尔丰到任,5日,他出席了川汉公司股东大会,表态愿助川人争取铁路权益,同时呼吁保路派控制事态,不要使其上升为政治事件。不想,与会股东们虽对他口头领情,但对他的要求大加批驳,毫不妥协。赵尔丰已觉察到事态的棘手。

果然,赵尔丰虽然向朝廷陈情,呼吁考虑四川的实际情况,稳健处理,但情势非但没有缓和,反而加剧。8月25日起,在同志会等势力策动下成都商人罢市,后又发展到罢课罢工。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端方、盛宣怀等强硬派也很不满赵的立场,传旨申斥他纵容乱民。老赵真如风箱老鼠两头受气。

局势终于在9月恶化到不可收拾,同志会感觉罢市罢工还不足以对朝廷施压,于是发动抗税抗捐。这样一来事情性质真的起了变化,赵尔丰也不能不有所反应,既然自己的斡旋不能让任何一方软化立场,那为了稳定局面,赵屠户只有拿出赖以成名的雷霆手段。

9月7日,赵尔丰将保路运动的骨干分子蒲殿俊、罗纶等十余人邀来总督署,随即扣押。此时同志会会众遍布成都,众人闻知领袖被羁,立刻赶到总督署要求放人,当日就聚集了数千之众。

军民对峙,群情激愤,保路运动以来的积怨一时爆发,民众开始冲击总督署。尽管此时赵尔丰已来到堂上,答应与民众代表对话,可民众不予理睬,只想径直闯入,赵的卫队三度鸣枪示警,民众置若罔闻。总督署的几道防线都被冲破,眼看山呼海啸的民众就要扑到面前,既惊且怒的赵屠户咬牙下令:

“开枪!”

扳机扣动,子弹飞出。目标近在咫尺,子弹来不及“飞一会”,就射入了目标的身体。中弹者惨呼倒地,人群惊声四起,刚才“民不畏死”的示威者,夺路而逃,自相践踏。

这起事件后来被称为“成都血案”,当时在场的官员周善培称有7人在事件中死亡,而保路派的宣传材料上称死者多达三十余人。

断头将军

成都血案是赵尔丰的一大败笔,当时四川乃至中国各地的革命力量早已暗流涌动,他的弹压非但不足以威慑,反而激化局势,同志会及哥老会、革命党迅速组织了数十万四川民众,向成都进军。

对他来说尤为可悲的是,在他终于贯彻了朝廷的强硬政策,激化事态之后,朝廷反而归罪于他,准备将他从川督职上撤下,代之以在四川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宿将岑春煊,同时从邻近各省调兵入川,以备不测。湖北方面也派军西进,结果他们出发后不久,防守空虚的武昌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随后,各省独立,清廷大势已去,四川的乱局还要由赵尔丰收拾。10月29日起,赵尔丰陆续释放在押的保路运动领袖,直至11月14日,释放“首犯”蒲殿俊、罗纶等。11月22日他签署《四川独立条约》,交割军政之权。

交权后不久,成都发生兵变,乱兵抢掠府库。赵尔丰出面呼吁,帮助平息了兵变,但这也让新政权看出他在军中仍有余威,深怀忌惮。时任军政部长的少壮派军官尹昌衡决意除掉赵尔丰。

此时赵尔丰还有一支3000人的卫队,尹昌衡用手段骗得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并将其支开,然后于12月21日晚上发动突袭,擒获了赵尔丰。

次日的公审大会上,围观群众一片喊杀声中,赵尔丰人头落地。

三国时的巴蜀老将严颜,被俘后说了一句“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被文天祥写进《正气歌》名垂后世,然而他并没真的断头。赵尔丰这位白发将军,倒是真的将头断在了四川,可惜身后之名,就差得多了。长期以来因为成都血案的污点,他被树立为“镇压人民刽子手”的反面形象。

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革命心理学》中的总结,在革命运动中,“人民”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是永远不会犯错的。所以,就只能是站在他们对面的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