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大全电影 皮克斯用电脑做一部动画电影讲好一个故事
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在造就了当年全球最卖座的电影同时,也创造了完全电脑制作动画长片的先河。那一年,善良、正义的牛仔胡迪成为了孩子们最想拥有的玩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胡迪其实有着一段「黑化」的历史。
1993年,制片方皮克斯将最初的剧本方案拿给发行方迪士尼审阅,当时迪士尼工作室的主席杰弗里·卡岑贝格给了个建议:让主角胡迪的形象「多些棱角」。听取了卡岑贝格的建议,导演组在后来的demo中把胡迪改成一个嫉妒心强的恶棍。最终,主角形象崩塌的动画demo没有通过迪士尼的审核,接下来的日子里,除去睡觉的时间,导演组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赶工,努力找回最初构想里的那个渴望被爱的牛仔玩具。
这就是《玩具总动员》创作之初的故事。从《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从《飞屋环游记》到《寻梦环游记》,之后的十余年,皮克斯不仅成为了票房和口碑的保证,也成为了众多动画电影制作者向往的殿堂。你也许知道史蒂夫·乔布斯离开苹果创办了这家动画工作室,但有关皮克斯的故事,还要从这家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艾德·卡姆尔那里说起。
用电脑做一部动画电影
卡姆尔儿时的偶像是华特·迪士尼,每周日守着电视看迪士尼解释动画影片背后的科学技术是卡姆尔的习惯。荧幕上静止的唐老鸭在动画师的笔下转化为有情感的鲜活形象,这让技术和绘画成为了卡姆尔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
卡姆尔在研究生求学阶段,有幸遇见了交互式计算机绘图领域的先锋人物之一伊万·萨瑟兰。受到了他的计算机绘图程序Sketchpad(几何画板)的启发,26岁的卡姆尔萌生了一个想法,研发一种用电脑来制作动画的新的绘画方式,来提高图像质量。
1972年,卡姆尔花了10周的时间制作出一部以左手为模型的数字影像,在当时成为了电脑动画技术的最高水准。之后,他研究了如何用电脑制作更光滑的曲面,并在博士论文中解答了这个问题。1974年,取得博士学位的卡姆尔更加坚定了制作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的目标。但在当时,大多机构认为卡姆尔的想法过于超前和冒险,就连迪士尼公司也认为电脑动画的时代尚未到来。
幸运的是,1974年,卡姆尔认识了纽约理工学院院长,他希望将计算机引入动画制作。搬到纽约理工学院之后,卡姆尔在电脑动画技术精进的路上一路前行,制作了「补间动画」的二维动画软件,实现关键帧之间的动作连贯,还摸索如何打造「动态模糊」效果。卡姆尔拿到了用以完善电影技术的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却找不到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没有好的故事创意,卡姆尔的电脑技术无法施展拳脚,再先进的技术对观众而言也没有吸引力。
抱着这个想法,1979年,卡姆尔加入卢卡斯影业开设的计算机分部,但由于资金问题,这个部门被挂牌出售,接手的人是被苹果扫地出门的乔布斯。1986年1月3日,乔布斯正式收购卢卡斯影业计算机部门,同时邀请卡姆尔加入,一起成立皮克斯。
创立初期,皮克斯就在电影制作上小有成就,1987年,《顽皮跳跳灯》获得奥斯卡提名,第二年,《锡铁小兵》获得皮克斯的第一个奥斯卡奖项,不过公司运转上一直处于烧钱状态。与此同时,因《小美人鱼》大获成功的迪士尼,希望寻找更多合作伙伴提高电影产量,于是自然而然地找上了皮克斯。
就这样,1991年迪士尼与皮克斯签订了囊括三部影片的制作协议,发行权和所有权归迪士尼所有,《玩具总动员》就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合作的第一部电影。
临近《玩具总动员》上映,乔布斯也开始酝酿让皮克斯上市。1995年,电影上映之后票房大获成功,皮克斯也正式IPO,成功筹集了1.4亿美元。这时,从大学期间卡姆尔决定要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的目标起,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讲好一个故事
解决讲故事的问题是卡姆尔实现电脑动画电影的关键一步。
还在纽约理工学院时,卡姆尔就意识到,他和团队并不懂得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有幸的是,卡姆尔在后来遇见了约翰·拉塞特。拉赛特帮助卡姆尔把讲故事的天赋与皮克斯初步成熟的电脑技术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与卡姆尔一样,拉塞特也深受迪士尼动画的启发,大学毕业,就用一部短片《小姐与台灯》致敬《小姐与流浪汉》,而那盏白色台灯,也逐渐演成为了皮克斯的标志。
卡姆尔在纽约理工学院的同学阿尔维如此评价拉塞特:「我能让物体流畅地运动起来,却不能赋予物体思想。我不能给物体灌输情绪和灵魂,但约翰可以。」后来,拉赛特执掌的《玩具总动员》、《怪兽大学》、《飞屋环游记》都成为了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
对比古典童话内核的迪士尼,皮克斯的故事更加新颖。玩具也可以有生命,怪兽要去大学里学习如何吓人,人去世之后会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亡灵世界,直到被世人遗忘才彻底离开......在一个个荒诞有趣的故事里,皮克斯创造了新的童话,这些故事激发着今天孩子们对未知的想象,也还给了在网络与现实间居无定所的成年人们一个足以安心的童话空间。
和冤家联姻
被迪士尼收购之前,合作十多年的皮克斯与迪士尼在利润分成上产生了矛盾,乔布斯和时任迪士尼CEO迈克尔·艾斯纳互不让步,双方关系从此交恶,直到2006年艾斯纳离开,鲍勃·伊戈尔上任,皮克斯才与迪士尼重回谈判桌上。
谈判双方迈过世纪之交也是各有各的焦虑。迪士尼走不出十年票房魔咒,高管纷纷离职,创造力面临枯竭状态,还有竞争对手在身后穷追猛打。皮克斯的黄金时代接近尾声,它需要一位合伙人在市场营销和影片发行上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助推。在这样的局面下,迪士尼和皮克斯成了对方可以依靠的「伙伴」。
74亿美元的换股条件让乔布斯无法拒绝,2006年初乔布斯将皮克斯卖给了迪士尼。卡姆尔转而担任皮克斯和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总裁。
接管迪士尼动画的卡姆尔意识到迪士尼动画内部守旧、死板的公司文化是让创意失声的罪魁祸首,于是对迪士尼的办公空间、工作制度做了改造,把皮克斯的创新文化,比如智囊团制度引进了迪士尼,但是在制作团队上保持皮克斯和迪士尼动画的独立运营,卡姆尔不希望迪士尼动画变成皮克斯的克隆版。
并购后,迪士尼动画渐渐有了起色,2008年上映的《闪电狗》获得200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对于迪士尼上下无异于是一阵强心剂。卡姆尔给予迪士尼动画创作组足够的自由,迪士尼对于新疆域的探索,是对老题材的再加工和再思考,并由此诞生了票房仅次于《狮子王》的《魔发奇缘》。
早在《玩具总动员》制作完成后,卡姆尔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思考如何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意大环境。皮克斯内部形成智囊团,对制作团队开诚布公;鼓励制作团队考察旅行,探索未知的世界。卡姆尔要求团队在技术和创意上追求平衡、自我反省、坦诚信赖,也逐渐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皮克斯文化。
并购之后,最让卡姆尔担心的是,皮克斯多年铸造的坦诚、创新、自行的企业文化能否经得起新环境的考验?在新任迪士尼CEO鲍勃·伊格尔的支持下,卡姆尔起草了一份「公司文化五年契约」的文件,罗列了并购之后皮克斯不容转变的传统。比如,皮克斯员工有权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按照自己的喜好装扮办公室,最大程度保证员工的创意来源。
这些微小的细节都沉淀在皮克斯的创意基因里,最终凝结成为二十部大电影,在全球每一个角落描绘着每个人的童趣、感动和梦想。
遗憾的是,离别的日子终会到来。2018年10月,迪士尼宣布卡姆尔将在年底正式离职。对于从业四十年的卡姆尔来说,他已经来到了职业的巅峰,也是人生的抉择路口。「虽然大家可能不大愿意承认,但每个人心中都知道,改变必然会发生。在我看来,无常当然不可避免,也是生命的神奇之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