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桶金水晶棺 李书福的第一桶金
从120元起家,到身价百亿,李书福的第一桶金起着关键作用,是他商业帝国的基石,从李书福的第一桶金中学习到更多的方法。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整个学生时代,李书福都是在台州度过的。由于环境的影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书福没有继续求学。
学生时代的李书福
19岁,1982年,就拿着父亲给的120块钱做起了照相生意。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公安局批准。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由于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可能是因为李书福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后来因为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李书福就寻求新的机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
骑车照相的李书福
20岁,1983年,李书福关掉照相馆,用开照相馆赚来的钱,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这完全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可谓循环经济,效益确实不错。后来,他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李书福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21岁,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李书福再次开启一个新的创业进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因为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 李书福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进行产品试制与研究。
虽然从理论上设想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人意,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手掌都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浑身疲惫不堪。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但人家自己要发展工业,决定收回厂房,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转移到哪里呢?真不知道。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路中校办厂,刚安顿下来,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又发生了。这个校办厂的周边是老师宿舍,我们加班加点生产电冰箱零件产生较大噪音,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李书福必须立即搬迁,又被厂房难住了。搬到哪里呢?
李书福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虽然房子不大,但周边没有居民,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继续圆梦的地方。但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必须找供电部门批电,几经周折,与村支书反复协商,终于找到这个村的电管员,请求装一个电表,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用于生产。
结果祸闯大了,有人举报,说工厂没有经过工商局批准私自接电,黄岩县电力公司要求县检察院给对厂长监视居住并立案审查,吓得李书福根本不敢再去那个新的地方,生产又陷入了停顿,这一年李书福二十二岁。
冰箱配件厂
在恐惧、无奈、叫天不应、入地无门的情况下,家乡的工办主任,为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他们。在他的协调下,租用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把那些设备搬到这个新租用的仓库里,开始安装生产电冰箱零件。这些设备的搬运,他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
一辆手拉车三到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那几天碰巧老天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成功,就是大家的共同追求。一干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才能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他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因为搬迁,路桥中学校办工厂的名称又不能用了,在乡工业办公室主任的帮助下,给他批了一个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叫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有了营业执照后,便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地招聘员工,开始扩大产能,制作设备,研发新产品,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一举成名。
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华日等等。后来由于企业发展较为顺利,又扩大产品种类,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青岛奥柯玛电冰柜就是我们为其贴牌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欣欣向荣,一片繁忙,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
26岁,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后来,李书福离开北极花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身份是学生。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外出学习。
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29岁,1992年,海南掀起房地产开发热潮,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淘金,却不幸成为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接棒者,几千万资金全部赔掉,孑然一身返回浙江。
1992年,台州市政府组织参观一个摩托车厂。李书福发现制造摩托车原来如此简单且利润惊人,就毫不犹豫地杀入摩托车行业。李书福成立了浙江吉利摩托车厂。
吉利摩托车车间
31岁,1994年,李书福开发出国产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同年,李书福做出了一项令人吃惊的决定:造汽车。当李书福将生产小轿车的想法告诉其家人之后,其亲兄弟们极力反对。从而逼出了李书福“一个沙发带四个轮子”的经典言论,并表示:“哪怕是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
吉利第一辆汽车下线
从此之后,李书福踏上了艰苦的造车之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最终完美的实现了他的汽车梦想,2018年吉利市值1600多亿,2017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李书福以67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福布斯排行榜中国汽车行业首富。
李书福是标准的草根人物,没钱没资源也没有学历,但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做出这样的成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研究。
李书福每一次创业都赚到了钱,严格来说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来自做冰箱配件以及做冰箱的生意。那年他26岁,通过做配件和冰箱生意他大概赚了几千万。这个成绩放到现在也是非常了不起。
李书福身上有很多的值得学习的点,比如 勤奋,努力,不怕吃苦等。但从他的创富路程,我发现了另外一点,李书福善于换道,从赚到第一桶金之前,李书福换了4次,第一次骑车拍照赚钱后开照相馆,第二次关掉照相馆进入废旧电器分离行业,第三次冰箱配件生产,第四次生产冰箱。
每一次都是前一次的积累,第一次积累的钱,开创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赚到的钱又投入第三次创业中,每一次换道都是一次跳跃,完美的4连跳,从最初的120元到赚数千万元的变化。
李书福能实现换道,并且完美的4连跳,并不是说他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或者有洞见未来的预见力,其实恰恰相反,他的每一次换道都是被逼的,照相馆是属于特种行业,坚持两年,由于没有特种营业执照,他也只能放弃,寻找另外一个事业。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铜、银、金,由于技术没有门槛,很快就被他人学会,因而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无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换道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第一,创业不要幻想着一步登天,不要幻想着一次创业就实现财务自由,当然一次创业就能财务自由,这样的人当然有,比如国外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国内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但是这样的人极少极少,他们要不拥有过人的才能技术,要不碰到千年难遇的市场机会。
这些都是我们大部分创业者所没有的,我们大部分创业人员都是普通人,起点大概和李书福差不多,所以我们大部分人应该学习李书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努力的赚到钱,赚到第一桶金,再慢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点,我认为大部分人创业不应该去找风险投资,第一是因为大部分的项目风险投资是不感兴趣的,第二大部分人根本得不到风险投资的认可。应该把时间花在研究怎么转到钱上面,踏踏实实赚第一桶金,等有了资本后再去实现梦想改变世界。
第三点,赚第一桶金的时候,我们的起点很差,没钱没技术没资源,所以导致我们选择的项目可能也没有什么门槛,很容易被模仿,被抄袭,所以我们赚第一桶金的时候,开启第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要考虑的太远,赚到钱后,如果市场越来越难做,我们可以马上退出换道,去寻找另外一个项目。我们一开始做好这样的心里准备,真的到了这一天的时候,我们有应对策略。
回头看,从草根小伙子到如今的汽车大佬,李书福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他的路径。赚取第一桶金的 方法和路径千百种,因人而异,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大的捷径。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李书福的换道思想无疑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