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 若无曾国藩 洪秀全是否能推翻清朝?(文言)

2018-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晚清之八旗.绿营腐朽已久,进剿太平军屡战屡败,御敌无力,扰民有余,徒耗钱粮,咸丰皇帝一愁莫展.存亡之际,曾国藩效岳武穆.戚武毅练兵之法,编练湘军,团练始兴,遂成太平军之勍敌.其后,左宗棠.李鸿章踵而效之,楚军淮军相继创立,团练始盛,共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 若无曾国藩 洪秀全是否能推翻清朝?(文言)于是,或有言曰:"若曾文正公不出,则团练不成气侯,清廷必亡,洪秀全大业可成."果然?此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予以为,纵无曾国藩,洪秀全亦不足成大业.其一.士心不附.洪秀全.冯云山乃

晚清之八旗、绿营腐朽已久,进剿太平军屡战屡败,御敌无力,扰民有余,徒耗钱粮,咸丰皇帝一愁莫展。存亡之际,曾国藩效岳武穆、戚武毅练兵之法,编练湘军,团练始兴,遂成太平军之勍敌。其后,左宗棠、李鸿章踵而效之,楚军淮军相继创立,团练始盛,共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 若无曾国藩 洪秀全是否能推翻清朝?(文言)

于是,或有言曰:“若曾文正公不出,则团练不成气侯,清廷必亡,洪秀全大业可成。”果然?此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予以为,纵无曾国藩,洪秀全亦不足成大业。

其一、士心不附。洪秀全、冯云山乃落第秀才,因屡试不第,迁怒孔子,隳孔像,毁孔庙。后又创拜上帝教,攻讦儒道,扯旗造反,凡此种种,皆为士人所不容。士人视之为张角、张鲁之流,嗤之以鼻,皆不屑与之为伍。故太平军中鲜有士人,士人多归曾国藩,以致曾之幕府人才济济。

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 若无曾国藩 洪秀全是否能推翻清朝?(文言)

其二、洪、杨之争。起事之前,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在外,义军群龙无首,杨秀清趁势以起,渐握实权。于是遂成洪、杨共治之局面。

定都天京之后,以攻代守,四向出击,外患缓解,内讧遂生,杨秀清日益跋扈,渐生不臣之心。洪秀全则既忧且惧,必欲去之。于是天京变起,杨秀清、韦昌辉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遂盛极而衰。

曾国藩为什么恨洪秀全 若无曾国藩 洪秀全是否能推翻清朝?(文言)

其三、腐化墮落。定都天京后,以攻为守,数挫清军,君臣遂志得意满,忘乎所以,营建宫室,收搜美女,奴役百姓。以致宫室府邸富丽堂皇,后宫佳丽无数,出入铺张,仆役成群……

天下未定,存亡未知,便晏然自若,不知存恤,极尽奢华之能事,不亡何待?

昔刘邦纳张良之谠言,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屈身以事项王。朱无璋纳朱升之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舍虚名,求其实。故此二子终以布衣登天子之位。

洪秀全不效汉高明祖,乃重蹈黄巢、李自成之覆辙,腐化之速,令人咋舌。

其四、团练古已有之,练兵之法则取自岳、戚,皆非曾之首创。能以岳、戚练兵之法办团练者,必不唯曾国藩一人也。再者,湘军亦非曾国藩一人之湘军,乃其与众幕僚群策群力所共建。纵无曾国藩,亦必有李国藩、王国藩、张国藩之出世。

其五、清军虽屡战屡败,然大浪淘沙,渐有将领于战争中脱颖而出。刘铭传、吴长庆、袁甲三、僧格林沁……皆屡败太平军、捻军,乃一时名将。

其六、左宗棠之楚军,李鸿军之淮军,虽皆效法湘军,深受影响,亦有所不同。譬如淮军,购西式枪炮,用西洋操典,乃至借洋师助剿。故不惟湘军能克敌制胜。湘军可,楚军可,淮军亦可。纵无湘军,亦必有起而代之者。

综上而言之,余以为:1、洪秀全中才之人耳,不足成大事,乃张角、黄巢、李自成之流也,非刘邦、朱元璋之俦也。2、太平军假洋道,攻讦儒道,不得士人之心,以致人才匮乏,天京变起,雪上加霜。之后虽有陈玉成、杨秀清力图复兴,奈何人才凋零,二人疲于奔命,终无力回天。3、清德虽衰,天命未改,人心犹在。士人甘为效命,列强亦属意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