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传儿子 黄陵发现洪家院子村的洪秀全后裔

2018-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不久之前,因调查考察村名渊源,笔者意外得到一条消息,言店头镇洪家院子村洪姓人家传为洪秀全之后裔,这一消息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在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了解之后,笔者约了镇文联和文化站几位同事前往洪家院子村探访洪姓族人.洪秀全传儿子 黄陵发现洪家院子村的洪秀全后裔采访结束后,本文作者与洪氏兄妹合影.(前排左一洪长才,左二洪列英,右一刘国泰)在洪家院子村民洪列英家,洪列英和她的哥哥洪长才同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洪列英,1938年出生,现年77岁;其兄洪长才,1936年生,现年80岁.二人虽过了古稀之年

不久之前,因调查考察村名渊源,笔者意外得到一条消息,言店头镇洪家院子村洪姓人家传为洪秀全之后裔,这一消息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在做了一些初步的调查了解之后,笔者约了镇文联和文化站几位同事前往洪家院子村探访洪姓族人。

洪秀全传儿子 黄陵发现洪家院子村的洪秀全后裔

采访结束后,本文作者与洪氏兄妹合影。

(前排左一洪长才,左二洪列英,右一刘国泰)

在洪家院子村民洪列英家,洪列英和她的哥哥洪长才同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洪列英,1938年出生,现年77岁;其兄洪长才,1936年生,现年80岁。二人虽过了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并且记忆力尚好。笔者说明来意后,洪列英、洪长才兄妹表示非常乐意把洪家的过去讲出来,于是根据笔者提出的问题,便侃侃而谈:

洪秀全传儿子 黄陵发现洪家院子村的洪秀全后裔

听洪家老辈人说,我们洪家祖籍在广东省,在我老爷(即曾祖父)那一辈到这里落户的,我父亲叫洪振江,1961年去世的,去世时59岁(1902年生)。我爷叫洪井春,1944年去世,去世时66岁(1878年生)。

老爷叫洪德仁,老爷的岁数记不起来了。听祖辈说我老老爷(即高祖父)是洪秀全,我们都是洪秀全的后人,算来到我们这一辈已经是第五辈人了,我们是洪秀全的玄孙。据说我老爷逃出来时从宫里带了不少银钱,那时家道殷实富有,置有百十亩地,后在村里修了一大院房子。

洪秀全传儿子 黄陵发现洪家院子村的洪秀全后裔

据说有百十间瓦房,正房是两层楼,听说洪家院子有72道门,院子地面都是用条石铺砌的,老地基上的条石现在还在。传说院子住了上百口人,当时村里就洪家一户人,也没有村名,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村叫成“洪家院子”。洪家是村里最早的老户,听说至今已有150来年的历史了,后来才有杜姓、徐姓、韩姓、陶姓等迁来居住。

当问到洪家祖坟在哪里时,洪长才兄妹说:洪家院子村南有一条柳峪沟,沟南半山上是我老爷(洪德仁)的坟,墓地比较大,有碑楼。小时候我们随父亲给老爷上过坟,后来也常到老爷的坟地去过。我爷爷的坟地在柳峪沟外、村子南半山坡上,父亲的坟地也在那里。

清朝同治年间(1873年)闹“回乱”时,回回骑兵突袭村子,“洪家大院”几乎被毁,洪姓族人亦遭屠杀,几近灭绝。“回乱”过后祖辈曾对洪家大院进行过维修和扩建,解放前曾有国民党军队在此驻防,营长姓杨,营部就设在洪家大院里。

此后我们曾三次探访洪家院子,除对一些尚不清楚的问题调查外,还走访了家住车村的洪列英的姐姐洪巧云(85岁)和知情长者杜德才(82岁),并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反复校正核实。

揭秘洪氏祖墓

征得洪长才兄妹的同意我们决定对洪氏祖墓进行考察,洪列英的丈夫刘国泰(82岁)老人自告奋勇担任向导。刘老身板硬朗,行动敏捷,看上去只有60来岁,绝不像80开外的老人,他扛了一把斧子领着我们进了村南的柳峪沟。

柳峪沟里一条小溪潺潺,清澈见底。小溪东西方向两座山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约莫走了二里路,迎面又是一座长满松树的大山,刘国泰老人告诉大家墓地就在前面这座山腰上。我们顺着陡峭蜿蜒的盘山小路来到了洪氏祖墓。

墓冢呈圆丘状,直径约3米,冢高1.5米,周边以片石垒砌,墓东侧发现盗洞两处,显然墓已被盗。墓冢方位坐西南,面东北,墓冢前有一块两米宽的平台,设置一大型碑楼,可惜碑楼已被推倒。碑楼平台前沿山坡往下有两块弧形平台,平台外沿以片石垒砌,平台宽约3米,片石垒砌的长度为20米和30米长,一块平台在上,一块平台在下,可能是祭祀用的场地。

墓冢周围和两块平台上树木、杂草丛生,推倒的碑石埋没在杂草丛中。老刘砍了几根粗树干做撬杠,我们齐心协力才将八块倒地的碑楼石翻起来,将碑石正面朝上放置于平坦处,以便观察识别碑文。

遗憾的是墓碑被推倒时正面扣地,由于墓碑为沙石碑,不耐风化,墓碑翻起时碑面因风化已全部剥落,其文字仅依稀有痕,字迹完全无法辨认,而墓碑也已碎为三块。幸好碑楼其余各部件由于较为厚实,尚完整。经具体测量各部件尺寸,再将各部件拼配组合,该碑楼复原如图。

当我们在墓地将零散的八大块碑石翻出后,面对如此巨石组合成的碑楼,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惊。因为像这样高大而结构复杂,构思巧妙的碑楼,在当地还是第一次看到,这表明墓冢主人绝非一般身份。

随后顾不上休息,大家齐动手急不可待地清理可以看到文字的两块碑联石和碑额石。先铲去碑石上的苔藓、污渍,再以清水刷洗,这时基本清晰的阴刻楷体碑联展现在大家面前:

碑额上是三行字,左右为竖刻,中间为横刻:

在此先对碑联作解读:上联第一个字应该是“龙”字,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繁体楷书“龙”字根本没有这种写法,人所熟知的写法是“龍”,为什么右边却写成“尤”字,笔者认为这绝非疏失而是有意为之。这幅碑联含义明确,上联点明墓的主人是立碑人(后人)的先祖,而先祖曾做过皇帝。

龙光,龙指皇帝、天子。龙光特指皇帝的风采或天子之气。乎作介词,相当“于”。笔者判断立碑人当时知道其先祖曾为皇帝,却故意将龙字写错,只能是有意掩饰什么。

按洪氏族人说法墓是其曾祖父洪德仁之墓,显然洪德仁应该是洪秀全之子,则必然会有“龙光凝聚”。而洪家后人以错字对此掩饰,笔者认为是有其道理的。洪德仁作为洪秀全之子,在他逃离天京流落到“洪家院子”至故去,大约是1908年左右(参照长子洪天贵的生年,按55岁推算),这时约是清朝光绪年间,为避清政府的继续迫害而作这样的掩饰是可以理解的。

下联:精英钟毓予后嗣。其意是说一代精英的养育和成就在我辈子孙。这幅碑联既饱含了对先祖皇帝的怀念,又对后代子孙寄予极高的企望,笔者不由感叹,此碑联寓意深刻而且构思与处理极为巧妙!

再看碑额联,中间:毓秀钟英,毓:养育,钟:凝聚、集中,指美好的环境造就优秀的人物。右联:千秋衍芳,千年流芳名;左联:万载加荣,万载添加荣耀。这些都是对先祖先皇的赞美之辞。

遗憾的是墓碑正文文字全部漫漶,完全无法辨认,而墓志轶失(或许仍在墓中),缺失了完整的文字证据。但是从已有的碑联及碑额文字绝对可以印证洪家族人的说法是正确的——洪德仁是洪秀全之子,洪家院子洪姓族人是洪秀全的后裔。

另外,从洪家祖辈年岁推算,也是可信的:其祖父洪井春是1878年出生,这是确切的。按25岁一代人推算,其曾祖父洪德仁约生于1853年左右(天京失陷前),这一时期也是洪秀全其他几个儿子出生的时期,可见其曾祖父洪德仁确实是洪秀全之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洪家院子相邻的几个村子的长者都众口一词的传说着这一事实:洪家院子洪氏族人是洪秀全的后人。

历经150年风雨沧桑,洪家院子村现有洪姓3户,共11口人,自洪氏族人落户该村后,薪火相传,繁衍生息,世代以农为业,甘为庶民。

洪秀全在中国历史上功不可没,毛泽东主席曾经对洪秀全及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长达14年(他们的余部则坚持活动了21年),蔓延18个省,太平军狠狠打击了清王朝和帮助清王朝的英法在华殖民势力,为中华史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领袖,一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英雄,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洪氏后裔的荣耀!

广州市花都区官禄布村的洪秀全故居,已于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