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白良关 尚长荣的求索

2019-0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酷暑天,上海京剧院一间摆着刀枪棍戟的会议室.我们提前布置好了录音设备,正在忙着京剧3D电影<曹操与杨修>首映活动的尚长荣,踩着时间赶回了京剧院.尚长荣先生擦着汗,如踩着急急风的台步匆匆赶来.78岁的他每天日程都安排满满的.尚长荣白良关 尚长荣的求索记者王葳.董浩采访尚长荣尚长荣:说起来,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事都是老朋友了.记得应该是1964年我曾经录过<延安军民>,现代戏汇演的时候,听取50多年前的声音也是蛮亲切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4年录制了尚长荣先生演出的现代京剧<延

酷暑天,上海京剧院一间摆着刀枪棍戟的会议室。我们提前布置好了录音设备,正在忙着京剧3D电影《曹操与杨修》首映活动的尚长荣,踩着时间赶回了京剧院。

尚长荣先生擦着汗,如踩着急急风的台步匆匆赶来。78岁的他每天日程都安排满满的。

尚长荣白良关 尚长荣的求索

记者王葳、董浩采访尚长荣

尚长荣:说起来,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事都是老朋友了。记得应该是1964年我曾经录过《延安军民》,现代戏汇演的时候,听取50多年前的声音也是蛮亲切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4年录制了尚长荣先生演出的现代京剧《延安军民》;那一年,尚长荣24岁,在《延安军民》中饰演张连长,一时好评如潮。但是,此后的十几年,他却很少有戏可演。

尚长荣白良关 尚长荣的求索

尚长荣: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我们演员就是要演好戏,无戏可演是演员最大的痛苦。我记得在1978年左右,《人民日报》一个副刊上,有一篇短文,大概是叫“挂甲屯的情怀”。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是彭德怀。看了这篇短文之后,思潮澎湃,我就和我的两个好朋友——李旭东先生、王小康先生,说咱们能不能编一出彭老总的戏,编哪段呢?编了一出《平江晨曦》,我演的就是彭老总。

尚长荣白良关 尚长荣的求索

1979年,陕西省京剧团推出新编现代京剧《平江晨曦》,这部反映彭德怀元帅领导平江起义的剧目,在他平反之后迅速推出,轰动一时。这也是改革开放之后尚长荣创作、主演的第一部新戏。

进入八十年代,尚长荣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他率领陕西省京剧团创作演出了一批有着着广泛影响的新戏;新编历史剧《张飞敬贤》创造了一位既刚愎自用又机智幽默,既主观武断又勇于认错的"文官"张飞形象,这个戏对当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十年代中后期,京剧发展变得似乎有些步履维艰,演员在流失、观众在流失,而尚长荣依旧坚守在舞台上,思考着如何推陈出新,让京剧与时俱进。1987年,为了一部新戏,尚长荣只身一人,悄然离开西安。

尚长荣:1987年,《剧本月刊》元月份发表了《曹操与杨修》,作者是湖南岳阳剧目工作室陈亚先先生。这个剧本很有历史内涵,很有深度。我就夹着剧本,听着贝多芬的《命运》,坐着火车,夜闯潼关,潜入了上海滩。 现在说好像这一步很勇敢是壮举,实际上现在回忆起来不无苦涩。

尚长荣反复权衡,觉得自己所在的陕西省京剧团受条件限制,排不了这出大戏,冥冥之中想到上海市素有开拓求索创新的优良传统,于是他怀揣剧本敲响了上海京剧院的大门,而上海京剧院也向尚长荣张开了怀抱。1987年7月,《曹操与杨修》正式建组。

尚长荣:那时候在院部里头召开建组会议,没有空调,外边大概是38度,拿着凉手巾都搁在脑袋上。我作为客人还穿着衬衣,打着领带,拿了一个折扇,脖子汗流。导演阐述,慷慨激昂,拍桌子,说:“现在我们还有这么一帮志同道合的京剧人,为了戏曲的振兴,在这不怕高温,在这拼命干,长荣你卸去武装吧。

”让我解开领带,我就解开了。从那起,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了一百个工作日的苦排《曹杨》。说《曹操与杨修》的出台、诞生是在那么一个环境之中,没有豪华的排练场,没有高档的排练场,没有豪华的会议室,没有空调,只有一颗火热的心。

记者:当时这出戏一出来,30年前出来的效果、反响怎么样?

尚长荣:爆炸性效果。在上海没敢对外,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内部彩排的两场,谢幕的时候我就想,从一个千年的历史悲剧回到谢幕,应该展现一个千年的悲剧不要重演,回到现实是最光明最幸福的时代。

尚长荣:一起这个曲子观众全愣了,以为录音师放错了带子,砰砰砰,很震撼的,啊你走来,我走了,大家走到一起来,把这种缤纷的世界永远不分开。这个时候,杨修在舞台上慢慢恢复到演员,下了舞台,我既是曹操或者又是演员本身,言兴朋既是杨修又是演员本身,我们两个人先握手,双手,四只手,当紧紧地合在一起的时候,观众炸了,疯了。

当我们走到台口,90度的鞠躬,不起来。有多少秒?当时我的内心是有两句话,一,感谢观众来观赏我们的戏,同时长时间鞠躬不起,是我们戏曲人的一个期盼,期盼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尚长荣被称为活曹操,之前演曹操最著名的就是前辈京剧大师袁世海,袁氏活曹操深入人心,白脸曹操成了脸谱化坏人的代表。尚长荣演的有什么自己的创新呢?

尚长荣:我为了增强文化底蕴,读了曹操的文集,曹操应该这个形象,站着应该怎么着?踱步不应该怎么着?我的手势应该怎么着?绝不能只用我们京剧舞台上一端肩,一摆袖子,走几步,用这个简单的传统模式来塑造曹操。怎么塑造?怎么演?怎么唱?你台上怎么做?怎么走?给我们摆了一个新课题,第一,脸谱怎么办?是白脸、黑痣、炭条眉、三角眼。

虽然很生动,红白黑,曹操的美学色彩非常独特。白面、乌须、黑冠、红袍,黑白红,色彩鲜明得很。

这个白面谁都知道白脸曹操,你真来个红脸曹操他不认可。你勾个黄脸曹操更不是。怎么办?那么按这个剧本的要求,这个白似乎煞白、阴白、冷白,可否在冷白上做一点微调?调整到暖白,就是合乎既是白,又有点暖色。

眉毛,炭条眉,改成一个剑眉,剑眉是他的智慧。三角眼,改成一个长的长目。他经常眯眼,眯眼是老谋深算,睁开眼睛是他的宏才伟略。所以演的曹操给自己不仅有极大的激励,也给自己今后的追求建立了一个较高的一个标杆,不是自己身上这点技法、这点玩意儿就能够完成一个戏曲人的一生的艺术追求,艺无止境。

尚长荣题字 央广网记者郭彦文摄

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有别于传统京剧角色的脸谱化,开创了人性探索的新高度。一问世便取得巨大反响,被认为是“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作品。即便已经过去30年,依旧启迪着当代观众的思考,焕发出作品强大的生命力。 如今,《曹操与杨修》不仅有了舞台上年轻一代担纲的传承版,也有了3D全景立体声电影。戏曲语言和电影语言巧妙完美结合,将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

《曹操与杨修》获得巨大反响,尚长荣没有陶醉在掌声中。之后,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一一问世,反响热烈。三个戏参加过三次中国京剧艺术节,得了三次艺术节的金奖,都是金奖的榜首。

尚长荣:62岁的时候,把《廉吏于成龙》这个戏拼出来了。我说我是很幸福的,也是赶上了好的机遇,赶上了好的团队,赶上了这么多观众对我的激励和厚爱。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京剧演员,这是自己最大的,这是我自己最大的追求。

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他本人也成为首位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得主,中国戏曲界扛大旗的人物。

记者:对于新编剧目,您选择剧本的标准是什么?

尚长荣:这个标准就是:尊重历史,关注现实。如果一个戏、一个剧目、一个艺术品,不能跟时代同步,不能引起同时代人们的观赏兴趣,那么它就只是一个博物馆的历史作品,那就失掉了戏曲难以言表的一种的作用,我们是要给人们一种美的欣赏,从而启迪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中国京剧起曲折发展的四十年,以尚长荣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家们薪火相传,始终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京剧艺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尚长荣:我们美好的民族戏曲艺术,终究不是博物馆中的甲骨文,也不是咱们秦兵马俑,更不是湖南马王堆,我们是要用精彩精美的中国戏曲的展现手段,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用我们这样的技法演绎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故事。

光是翻箱底啊,我说我们伟大的前辈和先贤,他们会笑话我们,就说你们呐,净吃我们嚼过的馍,你们还没有我们当年那种求索的胆魄,光吃前辈留下的遗产,我觉得我们没出息。有赖于咱们年轻的艺友们,他们有无限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开掘吧,他们的艺术灵感应该比我们、比我们的先贤更加敏锐,希望要寄托在年轻的艺友们身上。

采访结束,尚长荣招呼大家一起吃冰棍。

尚长荣:给我一个绿豆的,咱们吃冷饮。

尚长荣举着冰棍冲着我们做了一个曹操式的凶狠表情,那表情里透着的竟是几分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