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在那遇到李渊 贤相房玄龄
唐朝著名的大臣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博览群书,特别擅长草书、隶书,还擅长写文章。他曾经跟随他的父亲到过京城,当时,天下太平,人们就都说隋朝国运长久。房玄龄就避开人群,背地里和他的父亲说:"隋朝的皇帝本来没有什么功德,只会迷惑黎民百姓,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打算。
他还混淆嫡系和庶族,让他们相互争斗,皇太子和各位王爷又争着攀富比阔,早晚会互相残杀的。靠这些人治理国家,恐怕难以长久,现在天下虽然很安宁,但是,过不了多久,就会灾祸四起,国家灭亡的日子快要到了。"他的父亲听完以后,大吃一惊,从此以后,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房玄龄18岁的时候,他所在的州郡举荐他去考进士。他考中以后,被授予羽骑尉一职。吏部侍郎很会看人,当他见到房玄龄以后,就很欣赏他,还对裴矩说:"我阅人无数,还从来没见到过房玄龄这样的才子。他日后一定会成大气候的。遗憾的是,我恐怕等不到他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了。"
房玄龄的父亲病了100多天,他一直都尽心地守在床边,总是穿着衣服睡觉。他的父亲去世以后,他5天不吃不喝。后来,房玄龄被任命为隰城县县尉。
李渊举义旗入关以后,秦王李世民率领军队向外拓展土地,房玄龄骑马前去军营参见李世民。李世民一见房玄龄,就像老友重逢一样,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一见遇到了知己,就竭尽全力帮李世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每当平定贼寇的时候,众人都争着去抢珍宝、钱财,唯独房玄龄先去搜罗人才,然后,再把搜到的人才送到秦王的幕府。当遇到猛将谋臣的时候,他就暗中和他们结交,使他们能够忠实地为国家效力。
唐朝建立后,太子李建成见秦王李世民功劳和权势都比他大,于是就产生了猜忌。
有一次,秦王到太子府上吃饭,被太子投了毒,中毒而归。为此,秦王幕府的人都震惊不已,但又无计可施。房玄龄就站出来对长孙无忌说:"现在,秦王和太子的冤仇已经很深了,祸乱将要发生了,天下的人心都没有主见,各有各的想法,灾祸一发生,则必然就会引起大乱。
如果这样的话,灾祸不但会殃及秦王幕府,弄不好的话,恐怕对国家的存亡还会有威胁。在这样的关头,我们怎么能不好好想想呢?现在,我这里有一个计策,不如像周公诛杀自己的兄弟那样,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样的话,可以对外安抚天下,对内安定宗族的江山社稷。古人曾经说过‘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顾及小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这样做,不是要比国家沦亡,身败名裂好得多吗?"
长孙无忌说:"其实,我也早有这样的打算了,就是一直都没敢说出来。您现在所说的,和我所想的不谋而合啊!"
他俩议论完以后,长孙无忌来到秦王府,向秦王李世民献计。李世民就召来房玄龄,对他说:"现在已经有了灾祸临头的迹象,你说该怎么办呢?"房玄龄就对他说:"国家遭逢危难,古今都是一样的,只有英明的圣人才能平定灾难,大王功高盖世,符合君临臣民的天象预兆,不用靠人谋算,自有天助。"
后来,秦王听从房玄龄等人劝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除去了登上皇位的绊脚石。
房玄龄在秦王府的10多年里,每当写奏章的时候,从来都是成竹在胸,写得很简洁,道理也很充分,不打草稿。高祖李渊曾经对侍臣们说:"房玄龄这个人很懂事理,完全可以放心地委任他办事,每当他替秦王向我陈述事情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在和我自己的孩子对话一样。"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房玄龄代替萧璃当了中书令。李世民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5个人为第一,房玄龄晋爵邢国公。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任房玄龄为太子太师,房玄龄坚持不受,于是就改任为太子詹事,兼任礼部尚书。后来,房玄龄又接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并兼修国史。
房玄龄在总管百官事务的时候,虔诚恭谨,日夜操劳不息,尽量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到最好。他听到别人有什么长处的时候,就像自己有长处一样高兴。他还精通吏事,审定法令的时候,力求宽大平等,不求全责备从来不拿自己的长处衡量别人,唯贤是举不以贵贱作为用人的标准,被当时的人称为良相。
贞观十三年,房玄龄又被加官为太子太师。他再三上表请求解除他的尚书左仆射职务,但是,太宗李世民下诏书说:"选用贤能的基本标准是在于他的无私,侍奉皇上的道义是指有责任的时候应该当仁不让。从古至今,各位圣贤之所以能弘扬风化,在于贤臣们都能同心协力。
您忠贞庄重,诚信贤明,为我创下帝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让您执掌尚书省,使正室通和,辅佐皇太子,实在是众望所归。您现在忘记了这些大事,却拘于这些小节,虽然说您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但是要辞去宰相的职位难道就是您所说的辅佐朕安天下吗?"于是,房玄令就带着宰相的职位,担任了太子太师。
当时,皇太子要行拜师礼,已经做好了仪仗,等房玄龄来,房玄令谦让推辞,不敢进见,就回家去了。有见识的人们都很敬佩他的谦让精神。
贞观十六年,房玄龄和高士廉等人一起撰成《文思博要》,得到太宗丰厚的赏赐。皇上任他为司空,仍然让他执掌朝政。房玄龄上表辞官,太宗一再挽留,他才停止了推让贞观十七年,房玄龄和司徒长孙无忌等人的画像,被画在了凌烟阁上。房玄龄画像下面的赞词写道:"才能兼有辞藻,思虑化入神机。为官励精守节,奉上尽忠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