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最后死的是谁 腾讯五虎将:难得的黄金创业团队
腾讯的马化腾创业5兄弟,堪称难得,其理性堪称标本。12年前的那个秋天,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5个创始人的QQ号,据说是从10001到10005。
为避免彼此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之初就和四个伙伴约定清楚:各展所长、各管一摊。马化腾是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是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是COO(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是 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是CAO(首席行政官)。
之所以将创业5兄弟称之为“难得”,是因为直到2005年的时候,这五人的创始团队还基本是保持这样的合作阵形,不离不弃。直到腾讯做到如今的帝国局面,其中4个还在公司一线,只有COO曾李青挂着终身顾问的虚职而退休。
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在企业迅速壮大的过程中,要保持创始人团队的稳定合作尤其不容易。在这个背后,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对于合作框架的理性设计功不可没。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
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而同时,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资金,占大股。“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时候也肯定会出问题,同样完蛋”。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搭档之间的“合理组合”。
据《中国互联网史》作者林军回忆说,“马化腾非常聪明,但非常固执,注重用户体验,愿意从普通的用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张志东是脑袋非常活跃,对技术很沉迷的一个人。马化腾技术上也非常好,但是他的长处是能够把很多事情简单化,而张志东更多是把一个事情做得完美化。”
许晨晔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非常随和而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的人,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也就读深圳大学,他十分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状态下激起大家的激情。
如果说,其他几位合作者都只是“搭档级人物”的话,只有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与温和的马化腾、爱好技术的张志东相比,是另一个类型。其大开大合的性格,也比马化腾更具备攻击性,更像拿主意的人。不过或许正是这一点,也导致他最早脱离了团队,单独创业。
后来,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承认,他最开始也考虑过和张志东、曾李青三个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后还是采取了5人创业团队,根据分工占据不同的股份结构的策略。即便是后来有人想加钱、占更大的股份,马化腾说不行,“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拿更多的股份”。因为在马化腾看来,未来的潜力要和应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问题。如果拿大股的不干事,干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会发生。
当然,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只有当初的1/3,但即便是这样,他们每个人的身价都还是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业中,能够像马化腾这样,既包容又拉拢,选择性格不同、各有特长的人组成一个创业团队,并在成功开拓局面后还能依旧保持着长期默契合作,是很少见的。而马化腾成功之处,就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曾李青:市场干将
据林军《沸腾十五年》记载,根据多名腾讯员工的描述,曾李青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最好玩、最开放、最具激情和感召力的一个。
2000年从湖南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进入腾讯的李华是腾讯对外招聘的第一个外地大学生,内部编号18号。他第一次来腾讯见到马化腾的时候,大吃一惊,在他看来,他要进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更像是他的一位学长,他当时甚至认为,腾讯的另一位创始人曾李青是老板,当然,这只是李华的第一印象而已,真正的情况是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都是老板,马化腾是最大的老板。
从外表上看,曾李青的确比马化腾更有老板像,两个人个子上相差无己,但曾李青要比马化腾要富态很多,在穿着上也明显更商务一些,在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方面也要强上许多。因此,每次两个人结伴出去谈商务合作,曾李青总是会被人误认为是大老板,而外表清秀、给人大学男生印象的马化腾总是会认为是公司的运营助理或秘书的角色。
而曾也是一个市场和运营的干将,他为当年腾讯市场的开拓给力,是腾讯最终能够上市核心因素。
马化腾和张志东创办公司后的一个月后,腾讯的第三个创始人曾李青加入。他是深圳互联网的开拓人物之一。曾李青是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宽带小区的推动者,这个项目说白了也就是个系统集成项目,一方面去买设备,然后加价卖给地产商,这个项目差点夭折,原因是电信设备提供方要的钱和地产商能承担的价格都是一样,都是120万,但曾李青很想把这个项目做成,最后还真做成了。
为了这个项目能通过,曾李青把财务、行政和采购等相关部门的人都叫在一起,曾李青当时给大家算了一个帐,说,我们跟设备提供商签定设备购买的协议,约定在实施工程的一年中,根据工程的进度和当时的设备时价来付款,他提醒大家,这个工程要做一年,一年的时间内统筹的好这 120万的设备最多80万就能拿下;而我们抓紧和地产商签协议,让他们先付款,我们先收入120万再说,所以这个项目稳赚。
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的时候,曾李青以类似做期货的方式做系统集成的手法让人不得不佩服。
给刘让路,也许是曾李青最早离开腾讯的核心原因。大公司上市后,主要创始人功成名就,公司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一个公司只能维护一个领导人的权威,要引入更职业的经理人,这个时候往往最强势的联合创始人会首先离开。
曾离开腾讯后,过了几个月“清闲”生活,每天在家看电视、打游戏。谈及为何会成为天使投资人,他说的很简单,“就是想给自己找一份轻松的工作。”
早期的德讯投资可谓“败也腾讯,成也腾讯”。曾李青开始很想避开与老东家相似的业务,于是投了5、6个服装、旅游甚至房地产项目,结果铩羽而归。“投了差不多三四千万,有的公司从投资到关门,连一片叶子都没看到。”面对《环球企业家》记者,他回忆起起当年的失败,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无所谓,就当交学费了。”
之后,豁达的他也不再“避嫌”,回到了熟悉的行业—互联网。“没有人比我们对这个行业(互联网)更熟悉。”
2007年年底,曾李青投资了淘米网,这不是他投资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最成功的一家。淘米网创始人汪海兵,曾是曾李青的部下—腾讯“QQ宠物”项目总监,他当时想做中国最大的儿童社区,找到曾李青后二人一拍即合。
在外界看来,投资前腾讯员工创业的公司是曾李青的“独家秘籍”。除了汪海兵,贝瓦网CEO杨威也是腾讯的员工。但他表示,并非一开始就有意为之,而是经过一年多的投资后,通过统计,忽然发现所投的大部分创业者都是腾讯离职员工,后来就把这个定为德讯投资的规则。他笑言,“当年这些人帮助老板创业,现在我也要帮助他们创业。”
投资人和创业者,曾李青认为,两者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需要互相信任和了解。“如果一个投资人只听一个陌生创业者讲故事就去投,风险太大。而对于前腾讯员工和我的熟人圈子,对他们的素质和水平比较了解,这样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因此,曾李青投资基本奉行“一流团队,二流项目”的标准。
陈一丹:稳
而在曾李青在投资领域风生水起的时候,腾讯的另一位创始人陈一丹在2013年3月,也是发完财报后,宣布离开腾讯,成为第二位离开的腾讯五虎将成员。
陈一丹在腾讯扮演的是首席行政官的角色。广东潮阳人,先后毕业于深圳大学、南京大学。陈一丹自1999年起全面负责公司腾讯的行政、法律、政策发展、人力资源以及公益慈善基金事宜,同时还负责管理机制、知识产权及政府关系。
陈一丹原名陈惠龙,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的同学,陈惠龙也是在深圳大学读的大学,专业是化学系。陈惠龙后来改名陈一舟,因与另一位互联网名人,创办ChinaRen、现千橡公司CEO陈一舟重名,因此,又改了一次名字,叫陈一丹。陈一丹有律师执照,非常严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张扬的人,他能在不同的时候激起大家激情的状态。
对于更多人而言,腾讯的首席代表是马化腾,其他的人都站在马化腾背后。陈一丹更是低调中的低调,任职腾讯15年,几乎没有一次接受过媒体对他的个人专访。
陈一丹是法律出身,持有律师资格证。一位曾在腾讯任职11年的资深员工提及陈一丹时评价,在腾讯从小到大,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规范发展、规范化管理方面,陈一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的管理特点是既能兼顾效率,又能兼顾人性化的管理,使公司内外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政策,在一个稳定的道路上发展。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汪涌是腾讯的法律顾问,和陈一丹有过接触。汪涌称,(陈一丹)给我感觉他是一位温和和低调的智者,有和他年龄不相称的长者之风和远见卓识。他一手打造的法务团队是我见到的国内最强团队。
在腾讯内部,陈一丹和马化腾被认为都是性格很稳的人,考虑事情非常清楚、长远。此外,陈和马也非常互补——马化腾是产品和技术的佼佼者,会有很多新的点子、新的策略,而陈一丹很快就领会,并从专业角度提醒实践中应该注意到哪些问题,会涉及哪些法律。
陈一丹还被认为是顾家的、有责任心的人。在腾讯的创始人中,陈是较早结婚生子的人。他从家人关怀的角度上,建立了腾讯公司对于家属的各种福利制度。
腾讯的慈善公益线,是他主导去推行的。腾讯是国内较早建立慈善部门的互联网公司,然后每年都有专人转款去处理慈善的事情。
在陈一丹的个人慈善方面,他曾出资1000万元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设立奖学金,用来奖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品学兼优的学生。
他在卸任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聊到,自己2011年已经决定交棒,而倒计时的这近两年里他已经为最终离开腾讯做了很多铺垫。
从离职的历程,也体现了陈一丹的“稳”。他在离职邮件中透露,两年前已经有了离职的想法,并且与其他创始人进行了沟通,在征得其他创始成员的同意后,才着手安排自己卸任的步骤。经过两年的安排,业务稳定,团队成型后,陈才达成离职。
而i黑马注意到,在陈离开后,腾讯并没有再设立首席行政官(CAO)一职。原来陈的工作全面由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接了过去。郭2002年加入腾讯,自2007年9月起负责公司行政、法务、政府关系、公共关系、基金会、采购等职能系统工作以及北京、上海及成都等各分公司的职能管理工作。
张志东:技术天才
张志东此前一直相对低调,很少见之公众场合。据公开资料,张志东是一个绝对的技术天才,在深圳大学,张志东和马化腾都属于计算机技术拔尖的一拨,但张志东是其中最拔尖的;即便放大到深圳整个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张志东都是其中的翘楚性人物。
张志东是个工作狂人,基本没什么业务爱好,唯一的兴趣是喜欢下象棋,工作空隙会抽空上网杀上一盘。张志东个子不高,比马化腾和曾李青要矮上一个头,圆脸,说话总带微笑,但讨论技术问题时会有些偏执,有时也会激动的脸红脖子粗。熟悉张志东的人都把张志东叫冬瓜,取张志东的东字的谐音,也与其身材有一定的暗合。但随着腾讯的长大,张志东也逐渐位高权重,旁人逐渐把称呼改成瓜哥或喊他的英文名Tony以示尊敬。
张志东也很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的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十年过去了,用户数从之前设计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整个架构还在适用,真的难能可贵,甚至说不可思议。
据腾讯内部人员介绍,tony除了在即时通讯基础构架上做了巨大贡献外,在微信,以及其他产品层面同样贡献巨大。张志东值得尊敬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们纷纷在澳洲买别墅,开游艇,高管集体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的中档车。
对此,一位张志东的多年密友解释说,瓜哥不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的确不需要靠这些来证明自己。张志东是腾讯第二大个人股东,他上市之初持有的股份超过6%,按照腾讯最高市值1200亿港币计算,张志东身价理论上接近70亿港币(实际不到,因为他不断做着套现,但应该也是数以10亿港币计)。
根据腾讯官方描述,张身兼执行董事和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本集团专有技术的开发工作,包括基本即时通信平台和大型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显然张作为腾讯主要的创始人和第二大个人股东,又有过去10年把QQ做成全球最大的的IM的骄傲,让他正值壮年——40多岁的时候退休,其实说不过去。
但从腾讯现有情况看,微信的风头早已盖过QQ,整个腾讯现在疯狂地以微信为基础,整合大众点评、京东等平台来抢夺O2O的机会,试图颠覆阿里。这样,张主管的“基础即时通信平台”受到的重视程度下降,而微信其实外界都知道是张小龙的功劳。
而张志东主管的另外一块——大型网上应用系统的开发,也有得力干将可以HOLD住。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卢山,2000年加入腾讯,历任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平台研发系统副总裁、运营平台系统高级副总裁,现在是腾讯公司技术工程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负责公司技术及运营平台的搭建等管理工作。
张小龙和卢山的上位和发挥顶梁柱的作用,估计难免让张产生“英雄迟暮”,现在的江湖是年轻人的感觉,以“休息”为借口离开可能最舒服的。而据江湖传言,小马哥准备安排张志东去搜狗、京东、大众点评等腾讯刚战略投资的公司,享受他们新IPO的红利。如果真是这样,那小马哥对张真没得说,IT工程师之间还是有爱啊!
许晨晔:笃定
现在还留在腾讯的腾讯5个联合创始人之一是腾讯首席信息官,许晨晔。他和马化腾、张志东同为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与张志东一样,许晨晔在深圳大学毕业后进修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则进入深圳电信数据分局工作,与曾李青是同事。他最大的爱好是与人聊天,兴趣则多种多样。
在许晨晔及少的发言之中留有一段珍贵的讲话,许谈起了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许晨晔在谈起创业时候,脸上带着习惯性的微笑,笃定地说:“虽然我们毕业之后接触并不太多,但是我们知道各自的风格,我虽然不知道要做的事情能到怎样的程度,但是我知道大家肯定是认认真真地去做,不会说是打打闹闹玩一会儿,做来做去没有下文的那种人,所以这个事情我就值得参与。
当时并没有其它特别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个事情做了不会浪费时间。所以当时大家都很爽快地答应了。”
现在腾讯官方对许晨晔的描述是: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网站财产和社区、客户关系及公共关系的策略规划和发展工作。许和陈一丹一样,是腾讯5个创始人中股份最少的两个,其负责的事情也多偏内部和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