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堂百科 科技向善 一念天堂。

2019-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张小龙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龙哥讲的东西,那么多大V都评价过了,我就不点评了.今天讲个稍微冷门点的,这周五,也就是1月11日,也是腾讯公司,腾讯研究院搞了一个科技向善年度论坛,我觉得,还是蛮值得关注的.一念天堂百科 科技向善 一念天堂.科技向善2019:20岁的中国互联网,价值创造进入刷新阶段,这是人家官方报道.为什么要提科技向善?由张志东领导的腾讯研究院前年提出了这个话题,其实并不是说,科技公司要做慈善,要大爱无疆.而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企业不仅应该关注短期的财务收益,更应关注长期的可持续

最近张小龙的演讲刷爆了朋友圈,龙哥讲的东西,那么多大V都评价过了,我就不点评了。今天讲个稍微冷门点的,这周五,也就是1月11日,也是腾讯公司,腾讯研究院搞了一个科技向善年度论坛,我觉得,还是蛮值得关注的。

一念天堂百科 科技向善 一念天堂。

科技向善2019:20岁的中国互联网,价值创造进入刷新阶段,这是人家官方报道。

为什么要提科技向善?

由张志东领导的腾讯研究院前年提出了这个话题,其实并不是说,科技公司要做慈善,要大爱无疆。而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企业不仅应该关注短期的财务收益,更应关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向善,不仅仅说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也更是企业能够长期持续前进的保障。如果我们科技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不能提升社会的效率,降低社会的运营成本,不能带来人类的进步,我们的科技企业自身也很难维持长久的生存。

一念天堂百科 科技向善 一念天堂。

突然发现,这个话题又落在了我的旧文里。

旧文一篇变坏其实很容易

旧文又一篇所谓数据驱动,这个锅技术不能背。

今天的腾讯科技向善年度论坛上,做出这样一个总结,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至暗时刻,滴滴的安全问题,特斯拉的安全问题,Facebook也是焦头烂额,各种隐私问题,谣言问题,伪科学的泛滥。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在承担科技失控的风险,特别是,当科技为商业利益所左右的时候,这种风险就被更加放大了。

一念天堂百科 科技向善 一念天堂。

再翻一篇旧文触目惊心的互联网流量劫持

这里提到了一句

所以腾讯来挑这个头,倒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在商业社会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决策者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在很多关键决策中,那些科技巨擎们,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

1、尊重隐私 VS 贩卖隐私

我的知识星球里也经常有人跑来问,我有多少多少什么样的用户资料,如何快速有效变现。

有一点资源就想着变现,有一点用户资料就想着变现,但怎么说呢,你要是拿着资料不去变现,就会被各种业内人士嘲笑,没本事,不懂数据。

实话说,我以前做数据分析,怎么做数据分析,用户的浏览日志,用户的搜索日志,用户的点击记录,确实,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用户的行为轨迹,并揣度其产品使用时的心理特征,包括游戏调优,搜索调优,电商转化率调优,其实很多领域都需要这样的日志追踪和行为分析,那么,你说不碰隐私数据,可能数据分析这碗饭就没了,怎么碰?数据脱敏,我只知道这是个典型用户,他是谁,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更不应该拿到联系方式,用户个人资料,或其他敏感信息。

而数据分析的成果,应该被用于产品的整体优化,或者一个适用于全平台的推荐策略,而不是因为知道这个用户是谁,就采取价格歧视,或者出售用户隐私,或者其他伤害用户权益的所谓个性服务,比如强制捆绑等等。

2、迎合人性 VS 克制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如果完全放任,各种投其所好,长大会变成怎样。做个思想实验,各种投其所好的AI推荐算法,在各种资讯平台,以点击率为王道的目标推动下,迎合人性投喂下的新一代,其价值观和世界观会是怎样的,其实这个事情其实已经发生了。

风生水起的新贵字节跳动,就是迎合人性投喂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希望他们也能认识到这一点,能否多一些克制。

Facebook和腾讯也都面临这一挑战。在对张小龙和微信的各种点评中,克制这个词经常被提及。

至于百度新闻最近的调整,我已经对此表示无语,没有想到用文明用语点评的词汇。

技术真的无罪么?

3、商业利益 VS 社会责任

商业公司,应追求商业利益,本身无可厚非,但商业利益的边界在哪里,举例来说,一个广告位置,合理的商业价值是30万,可以让平台运营方赚钱,但现在有人出50万要这个位置,你卖不卖?你说,我的广告位当然值50万,人家出钱,我干嘛不卖,但什么生意能让30万的位置赚50万呢?

很多巨头的广告部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很多广告主为了抢位置,那么高的佣金比例,那么高的广告价格,能支撑的起正经业务么?稍微有点商业常识,简单算算就知道推销的都是什么玩意。但为了当前的kpi,谁在乎呢?

甚至,有些巨头的销售团队,为了自己的业绩考虑,帮助明显违规的广告主做假,伪造合规手续,不出事就闷声发财,出事的时候装无辜,人家手续都是合规的,我们也不知道这里有问题。

商业行为中,一方面是你是否有能力判别问题广告,资金盘割韭菜,以及欺诈行为,另一方面,是你是否有意愿做这样的判断,砍掉有问题的收入,这个决心不容易,我说句刻薄的话,很多巨头不是没有能力,是没有意愿。

4、安全至上 VS 野蛮生长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无论是业务层面的安全,还是技术产品层面的安全。

在智能设备越发普及的今天,信息安全不仅仅可能导致我们财产的损失,更有可能带来人身健康和生命的风险。而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可能维护自己客户,用户的安全。

今年的部分信息安全事件中,最让人震惊的不是安全事件个案的出现,而是整个业务和技术流程中对安全的淡漠,以及补救措施的匮乏。

5、价值增长 VS 零和游戏

关于商业模式的设计。

信息产业,很多人觉得不能增加社会财富,但如果能一定程度的提升沟通效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其实本身也是有相当的价值,而新的智能科技对传统企业赋能,也是当前的热点,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人类,提升社会效率,降低企业决策,运营成本,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也有很多商业模式,不过是零和游戏的延伸,用噱头和一些包装,想办法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兜里来,而且,还冠以所谓高科技的名义。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所谓的资金盘游戏,人们购买某种物品或者某种资源,不是为了使用,消费,而是为了能赚钱,但赚什么钱呢?新入局者的钱。

从打着各种技术革命为旗号的ICO到区块链领域各种赌博类dapp的泛滥,从三级分销的社交电商到某些智能设备连锁加盟,比如复盘,一个纸巾机创业项目是怎么失败的这里提到的某些商业玩法。现在连一些知识付费平台也搞多级分销,看到一个所谓教人赚钱的大V说他的学员有个成功赚钱案例,如何成功呢,拉了很多下线来学他的课程。这种资金盘游戏全都披着新经济新模式的外衣。

以上,其实科技进步,从来都是伴随着妖魔化和全民恐慌,但从业者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用自己的智慧释放出来的,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看有报道说美国硅谷那边有一些当地居民开始打砸无人驾驶汽车,一部分是担心无人驾驶技术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另一部分则是担心更多的人会因此失业。大家对新的科技依然心怀恐惧。

20多年前,为了鼓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所谓避风港原则被确立,技术无罪的观点被广泛接纳,技术平台卸除了相当多的责任,从而轻装上阵,蓬勃发展,这个原则本身不能说有问题。但20年过去了,国内一些巨头也存在滥用避风港原则,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遮掩,推脱。

技术无罪,我的理解是这样,由于技术不完善,不够严谨带来的一些业务疏漏,比如盗版问题,审核问题,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免除责任,毕竟要承认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允许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分辨对错。

但如果已经发现了问题而依然不去纠错,不去分析,不去认真的解决,躺在避风港里数着钱说自己无罪,这就不是无罪,而是无耻了。我们愤而声讨的,不是那些偶然的过失,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样的问题上重蹈覆辙,并且为了某些利益,对问题视而不见,死不悔改的行为。

最后,我分享个个人的真实感悟,20年前,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互联网被传统媒体妖魔化的年代,我母亲大人跟我说,少看网上的东西,网上写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我当然不以为然,网络给我开了新的视野,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20年后,我的母亲大人每天用微信给我发各种养生伪科学,各种惊悚夸张的猎奇八卦谣言。现在轮到我对我母亲说,少看网上东西,网上写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前段时间有个投资人跟我说,他们投了一个厉害的AI项目,设置几个关键词,就能快速自动洗稿,批量群发到各大内容平台吸粉。。。

其实往好处看,现在科技还是有很多向善的进展的,比如AI人脸识别技术成熟后,张学友演唱会才能大量抓捕逃犯;厦门有个朋友创业做的掌通家园,现在覆盖了几万个幼儿园的视频监控,相信会极大减少虐待儿童事件的发生;旧文提到的创业项目量子力学与创业也是腾讯参与投资的,对药物研发有极大的帮助;确实有很多这样有意义的项目,正在推进社会的正向发展。

对于创业者,对于巨头的决策者,其实我们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应该如何选择,所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下篇预告,会跟这个主题有相关,分享一个关于智能时代的守护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