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是明君吗 曹睿到底是不是一个明君? 为什么他见人就杀?
《虎啸龙吟》是部难得的好剧,但曹叡杀画师的桥段是个败笔。导演可能想表达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凸显了一个暴君形象。曹叡在历史上并非一个滥杀的皇帝,他对得起名字里表示通达、睿智的“叡”,以及谥号里意为“照临四方”的“明”。
曹叡以法治国却并不提倡重典,曾多次下诏删减死刑,减轻鞭刑,并要求量刑从宽。重大刑事案件他都亲自听审,以防错判,为此还把平望观改名为听讼观。曹叡也不是没杀过人,寿春一个农妇自称天神,说饮其圣水能治百病,曹叡好吃好喝招待结果病没好,一怒之下杀了她。不过曹叡从不杀知识分子,这点比他祖上以及后来者都强——曹操杀了孔融、杨修,曹丕杀了丁仪,司马懿杀了何晏,司马昭杀了嵇康。
剧中表现曹叡思母的情节很传神,值得点赞。曹叡继位后对母亲改葬、祭祀,以及对母舅一系的关照、爱护,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建祖庙时挖出了一块写着“天子羡思慈亲”的玉玺,曹叡持玺动容,情不自禁,跟剧中看画像的情节很相似。
曹叡的生母甄皇后被曹丕赐死,自己也前途未卜,孤独压抑还没安全感,情感表现细腻而脆弱,这从他的诗歌中也能窥知一二。比如《步出夏门行》有“弱水潺潺,叶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的诗句,读来忧伤而凄凉。
曹叡能得到曹操的喜爱、曹丕的皇位,都证明他有过人之处。他名气虽不如父祖,历史评价却不低。陈寿说他“有君人之至概”;孙盛说他“君人之量如此之伟”;裴松之赞他为“一时明主”;刘晔则说“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前三人评价应该都算中肯,刘晔是曹家三朝元老,说曹叡超过秦皇汉武有马屁之嫌,但也绝非谬赞,高级黑的罪名他可担不起。
“沉毅好断”几乎是各朝史学家对曹叡的共识,他继位没多久便政由己出,没两下子是做不来的。打败吴、蜀有司马懿等人的功劳,也有曹叡的功劳,《通鉴》所谓“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不是没来由的。曹叡的智商非常高,官员档案过目不忘,而且还很勤政,批阅文件不知疲倦。其他诸如访贫问苦,尊儒贵学,以及抑制浮华,考科选人等等,都不失明君之举。历史上对曹叡毁誉参半,是因为他执政后期贪图享乐,大兴土木,这的确是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