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杰因丑杀人案 大学生因丑杀人案 曾世杰
分析曾世杰对陌生路人施暴的理由,是发泄自己的某种社会情绪,用暴力的方式,对自己的遭遇表达不满和报复。这有点像南平凶杀案的凶手郑民生,为了发泄自己对前女友和领导的不满,把暴力强加在了无辜的小学生身上。在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下,一个人随意杀人,就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
曾世杰跟马加爵一样,都是本科大学生,懂得杀人偿命的道理,但他们为什么还要干出这种万人痛骂的恶事?虽然格桑们试图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会尊重生命,但这样的事件还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屡屡发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惨案,探究曾世杰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产生这样的变态心理?才是值得引起深思的社会问题。
引发曾世杰们非得要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这样的一代人,从小在宠爱和蜜罐中长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得批评和打击,遇到挫折易走极端。由于过度自我,导致他们非常在意自己,遇到矛盾总是指责对方,不能与同学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曾经有心理专家对马加爵进行心理测试,发现其“情绪压抑、人生观扭曲”。
总结
仔细分析曾世杰们的社会行为心理,其实是社会现实在他们身上的映射。一个人的行为,往往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他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他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我们无从了解曾世杰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财富程度,但诸多社会现象对他的个人行为的影响,是有着深刻背景的。
比如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群体事件,在这些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心里投下阴影,以为校园就是社会的另一个版本;比如充斥他们生活的网络暴力和色情游戏,也让他们容易把真实的社会当作虚拟的网络,以为随意拨弄鼠标就可以在校园里翻云覆雨;比如社会不公、分配不均、拜金主义、就业难等,极易让这些学生们迷失人生的方向,形成反社会性人格。
当他们遭遇不公,心底的愤懑和压抑就会爆发。这样的人,就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
有人说校园就是迷你型社会,是有道理的。特别是在网络发达、信息无法掩盖的时候,学生们提前知晓了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没有把课堂知识与社会衔接起来,却把社会上的诸多阴暗事件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所以,曾世杰在做出疯狂举动之前,一定充满了压抑、冲动、绝望,把自己提前送上了审判台。曾世杰在一手制造悲剧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走到了终点。
曾世杰的悲剧发生后,有网友借此指责高等教育,说这是一个培养变态者和失业者的乐园。其实这很不客观,单纯把责任强加在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老师身上,都是片面和有失公允的。面对急剧扩招的学生和足够少的就业岗位,高校是无能为力的;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问题,格桑们是力不从心的。
是社会的病理性障碍,导致了无数校园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