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后人现状 乔致庸的历代后人
乔燕和的祖父乔映霞,是乔致庸的孙子。乔致庸有6个儿子,他最后看中三儿之子乔映霞的能力,于是乔家再次出现隔代掌门。19岁,乔映霞就从乔致庸手里接过乔家的事务。
乔映霞早年也受过多年家塾教育。乔燕和说,祖父的少年时期正值康梁维新变法风靡一时,因此他对康有为、梁启超非常崇拜,对西方文化也非常倾慕。乔映霞曾经在老家祁县乔家堡创办私塾、小学堂,创办童子军,还聘请了拳师,向乡邻子弟传授国学、新学和武学。
乔燕和特别指出,《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借用了乔家宅院,但故事与乔家毫不相关。与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全然相反,乔映霞制定并严格执行所谓“六不准”的家规:“一不准纳妾,二不准虐仆,三不准嫖妓,四不准吸毒,五不准赌博,六不准酗酒。
”虽然乔家在辛亥革命中损失惨重,但乔映霞对孙中山却颇为推崇,还参加了同盟会,在祁县积极提倡兴办教育,改革陋习,并在民国二年被选为祁县第三区区长。后来甚至为了禁种鸦片,在威吓聚众反抗的农民时行为过激,不慎打死一人,被多方官员敲诈而逃往天津法租界避难,并在后来将家人搬迁到天津。
无论是乔燕和还是武殿学、朱秀海等人都公认,乔映霞是乔家继乔致庸后最有光彩和能力的。“早在青年时住在老家乡下,别人都是长袍旗袍,我爷爷早就穿着西式衣裤了。那时乡下的中国人都还穿缅裆裤,大家都笑话他穿着个裤子站着尿尿。”民国五年袁世凯死后,乔映霞终于摆脱命案的阴影返回老家祁县,开始专心整顿家族事业。在对包头复字号,祁县大德恒、大德通等商号大力整顿后,乔家的生意迎来了最后的辉煌。
乔家另一位后人对记者说,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小时候,曾在一本50年代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上看到过对乔映霞和乔氏家族在天津商业界的介绍。多年来,乔氏家族在清光绪十年创办的大德通票号一直设在老家山西祁县,后来迁往北京,并在全国另设分支机构40多处,主营汇兑业务,兼营存放款业务。
由于天津分号地处当时北方最繁华的通商口岸,因此全国40多处资金调拨均由天津分号办理。1915年后中国商人的票号迅速衰败,到1921年,更仅有乔家的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硕果仅存。
当年大德通收缩各地分号,仅留天津一处改为大德通银号继续营业,此银号在30年代又改为钱庄,持续经营到1948年。这座位于今天天津赤峰道74号的大德通分号和乔家旧址,正是乔燕和的出生地。这栋建于20年代的西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是乔映霞在1930年购入的。“当时一楼是乔家的大德通分号,我们家就住在二楼”,乔燕和说。而在不远的赤峰道78号,正是张学良在天津的旧居。
今天的赤峰道74号大德通分号旧址上还写着“乔铁汉先生旧居”。乔铁汉是乔燕和的大伯。1938年日军入侵山西后,乔映霞把乔燕和的父亲乔铁民和大伯乔铁汉——在乔家大院出生并长大的最后一代带到北京、天津等地。200多年历史的山西商家乔家,终于离开了创造了显赫历史的家乡,把根扎向了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