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升弟弟 毛泽东1917年游学的唯一同伴萧子升魂归何方?

2018-10-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青年毛泽东1917年在长沙读书时搞过一次游学活动,与他一同游学的唯一同伴就是萧子升.毛泽东成了一代伟人,而萧子升却名不见经传.他的人生状况如何呢?       萧子升,字旭东,后改名为萧瑜,1894年8月22日生于湖南湘乡萧家冲.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萧子升弟弟 毛泽东1917年游学的唯一同伴萧子升魂归何方?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

       青年毛泽东1917年在长沙读书时搞过一次游学活动,与他一同游学的唯一同伴就是萧子升。毛泽东成了一代伟人,而萧子升却名不见经传。他的人生状况如何呢?

       萧子升,字旭东,后改名为萧瑜,1894年8月22日生于湖南湘乡萧家冲。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

萧子升弟弟 毛泽东1917年游学的唯一同伴萧子升魂归何方?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萧子升弟弟 毛泽东1917年游学的唯一同伴萧子升魂归何方?

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萧子升的父亲叫萧岳英。萧岳英是湘乡有名的教书先生,在省里也有名。萧岳英留过洋,人很开明,有人喊他假洋鬼子。他1907年到东山学堂教书的时候,把他儿子也带到东台山下的东山学堂,该学堂当时是新式学堂。

萧子升弟弟 毛泽东1917年游学的唯一同伴萧子升魂归何方?

   毛泽东到东山学堂那年是宣统元年(1909)年,刚好萧子升毕业。毛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萧子璋)关系很好。对毛泽东影响很大的一本书--《世界大英雄传》,就是萧三借给他的。毛泽东和萧子升这个时候,应该就互相认识了。

       1911年,萧子升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来到省城长沙读书。没过多久,毛泽东也来到了省城,他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1913年也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总之,这二人又成了同学,开始了他们关于中国未来前途的多次讨论和争辩。

      萧子升考入一师的时候,一师那时候还不叫一师,而是叫着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到1914年才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而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他在那里读了大约半年时间,后来这个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

当毛泽东进入第一师范的时候,萧子升已经在一师学习了快三年了,而蔡和森则是与毛泽东同一年进入湖南一师的。虽然,毛泽东与萧子升并不是一届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成为好朋友。

      萧子升应该说得上是传统的好学生了,他的各门功课就很优秀,当然,也是以文科最为出众,书法亦不错。毛泽东的字以奔放豪迈闻名,而萧子升的字却如同他的为人一般,飘逸灵秀,透着一股很浓的儒雅之气,深得老师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关于毛泽东“偏科”这件事情,萧子升也曾劝过毛泽东,而毛泽东依然钟爱着他的文学历史。

      1915年秋,萧子升从湖南一师毕业,与毛泽东同校两年多,他们与蔡和森一起,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后来与他们经常在一起的还有著名的“周南三杰”。周南三杰指的是长沙周南女中的三位才女,她们分别是向警予、陶毅和蔡畅。

       从湖南一师毕业后,萧子升到长沙修业学校任教,后又转到楚怡学校任教。这两首学校乃是当时长沙声誉最好的两所中学,一般师范生是进不去的,萧子升也是经过徐特立老先生的推荐才得以进入修业学校,后来才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楚怡中学。

就在这座湖湘首府长沙,萧子升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的生涯。而当时的毛泽东还在一师读书,直到1918年才毕业。这时候的毛、萧二人,虽然彼此之间的距离远了,但他们仍是很好的朋友,互相通信不断,并且毛泽东也经常到楚怡学校去看他。

两位朋友之间无话不谈,甚是亲密,交换着对国内外重大事物的看法以及读书的心得,即使偶有争执,也不会影响这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据后来萧子升回忆,在当时,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即:自修之道、中国的改革、以及课本和最近的新闻。

       1917年夏,已为人师表的萧子升突然萌生一个看似很古怪的想法,那就是想过过叫花子的生活,不知是为了寻求刺激还是喜欢过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总之,他的这个想法一旦萌生出来,便是要付诸行动的。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暑假,萧子升与毛泽东便有了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旅居国外的萧子升还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和毛泽东一起行乞记》。这本书是因台湾林语堂先生的一再恳求之下萧子升才写的,其政治性我们尚且不论,但就内容的真实性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尤其是这其中讲到他们一同外出行乞的故事,甚是有趣。

       后来,经毛泽东口述,埃德加史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中,毛泽东也对其长沙时代的学生生活曾有下面的一段回忆:“于是第二年夏天我们步行湖南全省,走遍五县,和我一起的有一个名叫萧瑜的学生。我们走遍了五县,不费一文钱。农民们供给我们饭,供给我们睡觉的地方。”这里的萧瑜指的就是萧子升了,而这五个县分别指的是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

      他们在乞讨时还写诗送人:“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谒学尊。途见白云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饿身。”这首诗是毛萧合写的,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首诗写得好,讨一碗饭吃应该绝对没有问题。

等他俩把信和诗递进一大户人家,没过多久户主刘翰林就将他们请了进去。当他看到这两人的打扮之后,不免有些吃惊,想能写出这样好诗的青年才俊,怎么会是这副模样呢?然而终究还是给了他们不少的铜板。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好友何叔衡家中歇息了两晚,之后,又到了宁乡县城,去了沩山以及密印寺,再后来他们又到了安化县。那首“归国谣”和疑似毛泽东诗作《云雾山》手稿,可能就是毛泽东在安化写的。接下来,他们又去了益阳,经益阳再到沅江,最后返回长沙。

      说到萧子升就不得不提新民学会,新民学会的创办与发展同毛泽东的个人成长与共产党的诞生存在密切的历史联系。

       回长沙不久,他们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萧子升当选为总干事。至此,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成立了!当时的主要人员除了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之外,还有何叔衡、向警予、陶斯咏、蔡畅等。

       有些文章说新民学会是毛泽东一个人创建的。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应该讲,是毛泽东和萧子升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刚准备创建的时候,萧子升取的名字是“新民会”。 “新民会”的名字来源于四书中的《大学》。《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么一句。毛泽东取的名字是“新学会”。他们两个名字综合起来,就是“新民学会”。

      新民学会第一次开会是在蔡和森屋里,长沙河西新民路旁的周家台子(不过那时可没有新民路哦)。当时萧子升的威信比毛泽东还要高些,所以,开会选举,萧子升是总干事,毛主席是干事。解放后有些人讲,是毛泽东让萧子升,应该不是。

      新民学会成立后,萧子升、毛泽东、蔡和森一起组织湖南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缺少劳动力。最早发起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是蔡元培和李石曾。蔡元培是华法教育会会长,李石曾是副会长。他们看中了萧子升的才华,要萧子升做秘书。萧子升做了华法教育会秘书后,和毛泽东一起组织了五百多个学生去法国。

     图1  当年旅法新民学会会员合影(前排居中为萧子升)

      1919年,萧子升与蔡和森等赴法国留学。萧子升的弟弟萧三也去了,他妈妈把陪嫁的田卖掉给他们兄弟做路费。毛泽东则在长沙继续发展壮大新民学会,发展了一百多名会员。这时的新民学会成为毛泽东在湖南宣传苏俄共产主义理论的政治团体。此外,在主持新民学会工作之余,毛泽东还创办了湖南近现代史上著名的进步报刊——《湘江评论》。

       蔡和森也去了法国。受苏联革命影响,蔡希望中国向苏联一样。萧子升呢,是个改良派,希望靠教育改造中国。他们都给毛泽东写信。毛的想法和蔡和森一样。从这个时候开始,毛泽东和萧子升有了重大的政见分歧。

  萧子升与毛泽东、蔡和森,被称为“杨门三杰”,只不过,杨昌济老师临终向章士钊推荐的救国人才中,却没有萧子升。杨昌济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关心并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欲栽大木拄长天”。

   1920年9月,萧子升从法国回来。第二年春,他喊人在老家桃坞塘的祖山上栽了很多杉树。栽完树,到长沙。从3月到7月,经常和毛泽东争论。一个要改良,一个要革命。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1920年冬,萧子升由法国巴黎回到北京,次年3月返回长沙。当时的毛泽东正秘密组织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活动,并出任第一师范附小的校长。就在这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间,毛泽东与萧子升在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进行过多次探讨,彼此都希望能够说服对方。

然而他们谈得越多,意见分歧就越大,彼此之间的距离就越远。此时的毛泽东已完全对“新民学会”性质与状态感到不满,他主张解散新民学会,至于新民学会的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而萧子升则坚持主张保留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为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

   图2   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左七)与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合影

       直到1921年7月他们还在争论,于是,他们一起搭船离开长沙,在船上继续争论。萧子升回忆说:“那是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同床而睡,一直谈到黎明,毛泽东一直劝说我加入共产党,他说,如果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30年至40年的时间,共产党就能够改变中国。”

历史证明,毛泽东的预言极为精确,但当时的萧子升却认为,这不过是天方夜谭。

那天乌云密布,山雨欲来,两个赤诚的朋友从洞庭湖出航沿江而下,毛和萧共处一个舱室,毛睡下铺,第二天一早,萧子升醒来时,他发现下铺空着,当他走出舱室,看到毛泽东独自站在甲板上,手里拿着一本书——《资本主义制度大纲》。

        图3  “资本论”提纲

       萧子升在武汉中途下船,替李石曾办事去了,而毛泽东则继续航行去了上海,毛、萧二人从此分道扬镳。

       此番分手,地老天荒,萧子升后来说:“多年之后我方才知道,那次毛泽东去上海,是为了参加一次重要的会议,而这次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年底,萧子升又去了法国。3年后回来,在国民党北平市党委编《民报》,以后一直在国民党那边做事,不过和毛泽东还是经常有信件往来。1926年,段祺瑞政府的黑名单,李大钊排第一,萧子升排第二。

       国共完全闹翻,大约是1926年后,萧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不过杨开慧1930年在长沙被抓后,萧子升想办法救过,没成功。抗战期间,萧子升又去了几次法国,以后长期在国民党政府任职。

      毛泽东1921年7月23日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来在湘赣边发动了秋收起义,并最终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而萧子升后来长期旅居海外,成为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看客。

      1945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经过25年的浴血奋战,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力量。4月21日,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面对着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党的精华,毛泽东引用了《庄子》中的一句话,如此感慨万千地形容了中共一大:“其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而当时的萧子升在国民政府任职。李石曾在法国办了个中国国际图书馆,萧子升是馆长。这个图书馆1951年搬到乌拉圭,萧子升也跟着去了。1959年,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和毛泽东一起行乞记》,这本书使萧子升有了些名气。

       1976年,82岁的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魂滞异国他乡。

       纵观萧子升一生,似乎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启示:

       第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信仰、政见、才华与机缘。

       第二,年少时的杰出才华固然可傲,但关键是后来的磨练与造就。否则,年少之优秀只是一片浮云,昙花一现而已。

       第三,中国革命的一群领袖人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方面是他们具有坚定的信仰和杰出才干,另一方面是跟对了英明领袖毛泽东。这也许是一种人生发展的机缘,后世不知有多少人,想方设法追随伟人毛泽东,只恨没机会早一天与他相识。

遗憾的是萧子升最有机会却没有把握这样的机会,也许他不屑于这样做。否则,他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肯定将超过后来许多人。当然,如果他成为中国革命领袖群体中的一员,后来的政治命运是悲是喜孰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