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圣三部曲 魏德圣将拍“台湾三部曲”:三部片同时拍省钱
本届台北电影节以"就是要这young"为主题,除了在3家戏院一连三周放映国际青年导演、城市(斯德哥尔摩)、台北电影奖等数十部专题电影之外,也以"台湾新电影30而立"为主题,举办论坛,上午由影展总监胡幼凤主持,邀请张毅与魏德圣展开《跨世代追梦人》专题分享。尽管两人时代不同,却异口同声提出电影对创造民族文化的价值。
导演张毅在演讲中回顾自己踏入电影之初,受到世新电影科主任罗学濂的启蒙,带给他电影的国际观与经营理念,更藉着在电影科任教的陈耀圻导演的教导,把整个美国加州大学(UCLA)的电影教育方法搬到世新。张毅在修电影"基本习作"课程中,练习三人一组拍片讨论,他几乎目瞪口呆的看见"电影还能有这样体面的可能性!"
然而张毅也感叹台湾社会文化中,看不见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底蕴,他说:"我们的文化,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有没有助力?"为了参加这场座谈会,他还曾去拜访萧万长,请教政府几十年来怎么看待文化产业?
魏德圣导演在回顾自己的导演生涯时表示,他原本很迷恋导演这个位子,等到他真正当了导演之后,他开始问自己:"我那么努力拍片,难道只是为了给大家娱乐?"魏德圣希望他电影的价值,具有50年、100年的价值。让观众可以在电影中得到慰藉、发酵,甚至改变自己的观念。
谈到拍片的痛苦,张毅说,电影作为一个产业,不能只知道创意,也要懂得"三点半"(银行每天轧支票的时间),因为电影是跨在产业与文化之间。他说,他印象中最焦虑的时候,是当年拍"我这样过了一生"电影时,因费用超支,曾一度被喊停,他非常担心会赶不上当年的金马奖报名。
回想美好的往日,魏德圣说了追随已故导演杨德昌拍片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杨导在制片厂大骂一位执行制片,让那位执行制片决定走人,他亲眼看见制片余为彦跑去拦住那位执行制作,恳求他不要走。魏德圣叹道:"那个年代,环境那么恶劣,每天被骂,竟然大家还能留在一起,真令人怀念。"如今,魏德圣承认自己有与杨导竞争的心情:"当年他撑得过去,我也要撑过去!"
张毅也说,杨德昌常强调"志气"二字,"假如我们都同意文化对社会的意义,那么我们经营文化的决心又在哪里?"张毅举例说,当年陈耀圻拍的"源"一片,片长三个多小时,剪成两小时上片,如今连底片都不见了。告别了匮乏的年代,"相形之下,这一代电影人承受的压力已经少很多了。"张毅说。
张毅透露,他的A-ha动画工作室已经投资10年在本土动画上,从事动画短片的创作,还没有任何回收,但他依然坚持着要让下一代可以看见从自己的文化中孕育、撷取出来的养分。
魏德圣则说,他下一部要拍的"台湾三部曲",打算以横切面来呈现三个故事,但为了省钱,三部片子会同时进行拍摄。针对外界批评他"很会乱花钱",他也喊冤说:"每天都要出去借钱的人,当然是最会省钱,怎么会乱花钱呢?"
魏德圣说,不用担心他的资源太多,"我不会有一毛钱放进自己的口袋,我的房子还在付贷款!"他叹说,大家都认为政府的资源都给了他,但是"为什么大家不一起把资源做大呢?"
魏德圣最后建议,政府不要用"补助"电影的心态,应该用"投资"电影的心态,"让大家一起承担电影的盈亏!"张毅则感叹:"电影是遗憾的艺术(高达语)。"台湾土地太小,资源太少,整个电影产业面临被边缘化的压力,才是大问题。他最后也提醒电影人,这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时代,要懂得用麦克风,在新媒体时代争取自己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