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真迹值多少钱 《兰亭集序》真迹究竟在哪里?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兰亭集序》版本均为摹本,真迹从唐代就已失传。而有关《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绵延千年,至今争论不休。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绍兴市西南部一个叫兰亭的地方聚会,一边喝点小酒,一边吟诗作对。王羲之将诸位朋友在聚会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以流传后世,并作序一篇,来记述这次聚会,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当时王羲之拿起鼠须笔,乘着酒兴,现场一挥而就,“天下第一行书”就此诞生。这篇序文共324字,凡字有复重者,用笔和结体都变化不一,比喻序文中出现了二十一个“之”字,但字字写法不同,各具美态。王将军大概没想到自己信手随笔的一副书法作品竟让后世学书者顶礼膜拜、望尘莫及,的确是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
《兰亭集序》自诞生后就备受书家们的推崇,到了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更是王羲之的铁粉,李世民几乎否定一切书家,独尊王羲之,并令大臣们四处搜集王羲之真迹,在搜集来的众多书法作品中缺少了神品《兰亭集序》,这让李世民很不愉快,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兰亭集序》的寻找。
终于李世民打听到《兰亭集序》很可能在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手里,李世民顺藤摸瓜就摸到了智永那里,但此时智永早已作古。李世民又打听到智永的一位徒弟辩才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临摹一卷神秘书法,据推测这卷神秘书法很有可能就是《兰亭集序》真迹,于是李世民又打起了辩才的主意。
皇帝李世民召见了辩才,辩才拒不承认,说自己临摹的只是师父智永的摹本,不是真迹。李世民没有强行索取,他决定智取。李世民派出“卧底”萧翼。萧翼乔装为一名书生,从洛阳随商船来到浙江,抵达辩才所在的永欣寺。
萧翼来到寺里,假装看寺里的壁画,引起了辩才的注意,跟辩才搭上了话,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自此《兰亭集序》便到了李世民手里。
据传李世民遗诏中要求将《兰亭集序》枕在脑袋下面,要永远拥有这件挚爱的宝贝。李世民驾崩后,人们一直以为真迹埋在昭陵,但历史的一个插曲又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唐末五代时期,一个叫温韬的盗墓人带领手下打开了昭陵,不过在温韬的盗墓品目录里,并没有《兰亭集序》的记载。
后世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温韬不通文墨,将《兰亭序》真迹损毁了;有说温韬把《兰亭序》真迹盗出,流落民间。此后历史上时不时就爆出《兰亭序》真迹现世的消息,当然大多是哗众取宠。
除了《兰亭集序》真迹陪葬昭陵的说法外,另外一个最主流的说法就是真迹埋在乾陵。有文献记载,当年陪葬昭陵的只是《兰亭集序》的一个摹本。真迹让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调换了,陪葬在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之中。因为温韬盗墓事件,使得很多研究者对于《兰亭集序》陪葬昭陵产生了怀疑,而乾陵又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被盗过的陵墓,埋存《兰亭集序》的可能性最大。
历史上曾有很多人想挖开乾陵,但均无功而返,连乾陵的影子都没找到,直到1958年国家修公路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乾陵的墓道口,远在北京的郭沫若得知后,连夜赶写《乾陵挖掘计划申请》,据接近郭沫若的人回忆称,郭沫若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睹“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这可能是郭沫若当年“顶风”申请挖乾陵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周总理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表示婉拒,毕竟技术条件不够,以免文物受到破坏。
如果有一天《兰亭集序》这件旷世奇作的真迹现世,必将轰动全世界,又或许它早已被毁坏了,不过都没有关系了,因为它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早已取之不完、用之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