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林心如在哪集被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

2018-09-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0年2月15日正值除夕,人们满怀喜悦地忙着迎接猴年之际, 又一件喜事临门:停刊14年的北京晚报复刊了!这对于晚报的百万粉丝来说,是个大好消息,也为新年添上了一份好礼.在电脑.手机还没有出世,电视远没有普及的年代,下班后看晚报"五色土",已成了人们最快捷.最便宜的文化食粮.半生缘林心如在哪集被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而在"文革"中,不仅是物质食粮贫乏,文化食粮更少的可怜,就连这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晚报也停刊了.当时对于我

1980年2月15日正值除夕,人们满怀喜悦地忙着迎接猴年之际, 又一件喜事临门:停刊14年的北京晚报复刊了!这对于晚报的百万粉丝来说,是个大好消息,也为新年添上了一份好礼。在电脑、手机还没有出世,电视远没有普及的年代,下班后看晚报“五色土”,已成了人们最快捷、最便宜的文化食粮。

半生缘林心如在哪集被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

而在“文革”中,不仅是物质食粮贫乏,文化食粮更少的可怜,就连这份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晚报也停刊了。当时对于我这个天天必读晚报的文学青年来说,很是失落。人们在文化沙漠里熬了十多年,终于盼来了她的重生。

半生缘林心如在哪集被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

非常巧合的是:今年是晚报创刊60周年, 其复刊日2月15日,又是个大年除夕,你说巧不巧?

那还是我在门头沟区文化馆任文学组长的事。1981年6月上旬,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文学座谈会,请来了刘绍棠、林斤澜两位文学大师,还请了北京多家报刊的副刊编辑。北京晚报的刘孝存、日报的王阵容、郊区版的王保春等老师都来了。

半生缘林心如在哪集被 【我与五色土】董梦知:我与“五色土”的半生缘

与会者主要是本区20多位业余骨干作者参加,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并和媒体建立联系。为期三天的会上,除了文学大师讲课外,各报刊编辑都结合本报宗旨、审稿要求与作者座谈。刘孝存老师详细介绍了“五色土”栏目的内容,还结合稿件的要求畅谈了散文的写作技巧。

会后不久,8月22日我的一篇报告文学《“百家熟” 破案记》在“五色土”上发表了。写的是一个熟透本片区百家情况的民警几小时就破获一件伤人案的故事。从此,我与晚报结缘。

那时向报刊投稿只有两种渠道,一是邮寄,既费事又费时;再是直接送稿,及时又保险,但要跑腿劳力。好在我家居城里,还算方便。一次去送稿,编辑部里坐着几位编辑,都在阅稿,有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编辑,主动抬起头来和我说话:“你是门头沟文化馆的?你们那里风物名胜很多,多给我们写写这方面的稿子。

”就这样我结识了李凤祥老师。回来后我想:有多少名家、大家都在“五色土”上发表作品,但他却向我一个业余作者热情邀稿,令人感动,这也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从此,我在“谈北京”中不断刊发一些与北京史地风物有关的小文及诗歌。

1985年我调入北京市文联, 与凤祥联系多了。和许多作家谈刭他时, 都说他是个难得的好人。他用稿, 只看稿件不看人,无论是熟人生人、名家草根,取舍只凭稿子质量, 从无旁门左道,因此他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文坛新人。

后来凤祥担任了副刊主任,晚报副总编辑。他虽然身居要职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有一次我给他寄的稿件上称他李总编,他回电话说:“梦知啊,以后别这么称乎我,都是老友,还是叫凤祥好。”他愈是这样,人们对他愈遵重。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我俩在各自岗位先后退休。

退休后,我们作协会上还经常见面。一次聊谈中,当我感谢他对我多年的支持时,他却诚恳地说:“要说支持,首先是你的稿件支持了我,我们报刊应该谢你。”他说的是心里话,不是客套话。这种诚恳的语言让我心里暖暖的。多年来,我就仅向他表达了这么一句谢意,他还要和我“共享”--这就是他的人品。

退休后,我在写书,与晚报联系少了。但天天读报的“恶习”不改。现在晚报发展极快,每日几十个版面 ,像一本书,看不过来,只粗览一遍。但“五色土”我是每版必看且全看的,它栏目众多,文山艺海,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每天花两个小时阅报,等同于读书,从中知识充电、吸取营养,自然是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