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的演员 家国情怀陈赓大将与他的妻子王根英
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纪念馆里,有一张被放大的黑白照片,一位留短发的年轻俏丽的妇女,蹲在地上,怀里搂着一个男孩,这位父母就是王根英。中共早期党员陈庚大将的第一位妻子。照片上的小男孩是陈庚大将的长子陈知非也是陈庚大将与王根英唯一的骨肉。
王根英出生在上海市郊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那年为生活所迫进纱厂当童工,1925年,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斗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认识了此后与她命运休戚相关的陈庚并结为夫妻,当年陈庚24岁,王根英20岁。
陈庚这位开国将帅中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将。在黄埔军校时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曾在战场上两次救过蒋介石的性命。早在1916年,13岁的他就入伍参军,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129师386旅旅长。自从踏上革命道路。此后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三十年间,他凭着超人的机智和勇敢多次化险为夷,闯过难关。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被传为佳话美谈。
这对革命的夫妻他们更是互敬互爱,情深意长。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在生活中互相体贴,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他们临危不惧,并肩作战,为革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38年12月7日,陈庚率386旅主力下太行山,奔赴敌后,开赴冀南。王根英时任129师供给部指导员也随军到冀南一带。正直腊月天气,天寒地冻,北风发出刺耳的叫声,比在大山里还冷。在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陈庚身上多处受伤,虽说已治愈,但每当受寒还隐隐作痛。
作为妻子的王根英心里非常的清楚。她用自己的津贴从老乡家里买了棉布和粗布,在战斗的空隙给陈庚做了件绵坎肩等陈庚见到夫人接过坎肩时。深情地抚摸着说“知我冷热者,王根英也,谢谢王根英同志兼夫人。”说着向妻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随师供给部驻在南宫县的王家村。这天敌人进攻冀南军区驻地。师供给部被敌人包围了,王根英把组织给自己的骡子给伤员骑,自己徒步随警卫部队突出重围。她冲到存外刚喘了口气,突然发现装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便毅然独自向村中奔去。
大家想拦但也没拦住。他外驻地将挎包取出,不幸在出村时与敌人遭遇。同志们清楚地看见她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中倒下了。等大家组织好队伍冲到村边来接应她时她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
鲜血染红了她身下的泥土。大家上前准备背她突围时,她用低微的声音说“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了,你们快冲出去吧,转告陈庚,让他狠狠地消灭日寇,记得,转告陈庚”她呼唤着丈夫的名字永远地走了,那一年她只有33岁。
王根英牺牲的时候,陈庚正率386旅越平汉西进。他当天知道了这个消息。平日里叱咤风云,横刀立马,只能淌血,不流眼泪的猛将。当时泪流满面,嚎啕大哭。他那大拳头往桌子上狠狠地一咂,桌上的电话机被震得老高。大声吼到“根英,我一定给你报仇,日寇杀我同胞,杀我军民,杀我妻子,我们要与日寇血战到底”。
他猛的拔出手枪,冲着天空“怦怦砰”射出几发子弹,以倾泻心中愤恨。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到“今天是我最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以后的日子里他中断了日记的写作,还对战友说“我要为她守节三年”果然,陈庚在王根英牺牲三年后才重新考虑重组家庭。
与亲人一次又一次生离,乃至死别。似乎是那个时代每一位革命者,每一个革命家庭都必须面对的命运。对于王根英这位曾经的革命战友,加革命伴侣,陈庚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铭记着。
《悬钟石鼓》头条号发布的全部是原创作品,盗用必究,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悬钟石鼓》将继续为您奉献革命战争年代的涉县故事及清漳两岸的风貌及人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