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教法。1、说教材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涵,汲取有益启示,培养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字词的训练和朗读的培养,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理解故事内涵。教学难点为: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由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采用的主要教法为: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资源教育法及想象体验法等作为辅助教法。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故事(全篇只有119个字),且故事性强,文言词句方面的障碍少,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了以下学法:
1、朗读理解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质疑提问法。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又顺势而导的引出吕蒙,启发学生思考:为何吕蒙由当初的“吴下阿蒙” 变得让人“刮目相待”?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听配音朗读、赏教师背读、学生齐读等形式多样,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学生获得对文章最初的印象和认识,能做到读准字音,读出挫顿。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精读:读懂文意,合作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对于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我对学生没有持犹豫态度,这篇课文理解翻译并不难,学生能够利用课下注释,联系语言环境,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攻克难关。事实证明: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打消了对文言文的恐惧感。何乐而不为呢?
四、品读:读出语气,质疑探究。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把握了重点语句的朗读要求。教师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读出古韵古味。
五、悟读:读出情味,拓展延伸。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口吻、情态、语气、身份、地位等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边演读,边细细品味,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轻松的突破了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了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文中有多处留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教师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着力探求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即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等,进行再创作活动。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用欣赏的眼光予以学生鼓励和肯定,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基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对《孙权劝学》的解读,我不揣冒昧,填词一阙,与诸君共勉--《减字木兰花》江东旧梦,士孕三秋飞彩凤。抱乘明公,里社陈平赫赫功。 大河才舞,聚墨齐书兰蕙圃。始唤蒙吴,虎踞龙盘锦绣图。
谢谢各位专家的指导!
侯晓旭
[《孙权劝学》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