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太极13势 王宗岳祖师13势

2018-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以意念引导气息循行大.小周天,引导下丹田元气,运行周转,即可以使意到气随.在练习时不用大呼大吸,采用细.匀.深.长之呼吸.凝神静虑,深沉着实,屏除急燥.虚浮须用意不用力.练习时采用深长之呼吸,使上下推,将丹田所积聚的元气透过海底.尾闾.三关,分布肌骨之间,收敛骨,凝为骨髓.王宗岳太极13势 王宗岳祖师13势成为太极拳之内劲.以气运身是指将丹田之元气运行全身,行达四肢.气随意行,务必使其舒畅,毫无阻滞.气沉丹田,运行无阻周身舒适灵活,就可以无往不利心所欲.精神为行行动之本,有精神即可以启发作用,

以意念引导气息循行大、小周天,引导下丹田元气,运行周转,即可以使意到气随。在练习时不用大呼大吸,采用细、匀、深、长之呼吸。凝神静虑,深沉着实,屏除急燥、虚浮须用意不用力。练习时采用深长之呼吸,使上下推,将丹田所积聚的元气透过海底、尾闾、三关,分布肌骨之间,收敛骨,凝为骨髓。

王宗岳太极13势 王宗岳祖师13势

成为太极拳之内劲。以气运身是指将丹田之元气运行全身,行达四肢。气随意行,务必使其舒畅,毫无阻滞。气沉丹田,运行无阻周身舒适灵活,就可以无往不利心所欲。

精神为行行动之本,有精神即可以启发作用,周转才可以得当,自无迟重之弊病,则可以不碍于行功。因而,必须做到虚领顶劲,头顶若悬。提起活泼之精神,才不会有迟重之虞。意与气之重要,虚实之变化,相联并运,通仗意气转换灵敏,才可以取得圆活之妙,才能随机乘势,无少阻滞。

王宗岳太极13势 王宗岳祖师13势

因而,虚实更以分析则,转变不难清楚。转变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少滞。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以上悉指凡有伸屈开合、进退转换、曲直虚实都是根据轻灵贯穿园活缥缈,致使对方无从琢磨。

王宗岳太极13势 王宗岳祖师13势

此为太极拳发劲之要决。以发必有中的观念,应有相当的准备才可期收实效。其准备什麽呢?即是将身与心合运起来、将体与用共同一致,则心与气合,劲由内生,而达沉着平时的气概,然后松开四肢,沉净内劲以求完整,无分毫拙力,乘机乘势,专注对方的重点。

倘立身偏倚,不守中定之法,赜精神立即涣散,而意气亦必难以完整,沉着松静更难以兼顾。若中盘失去了中正安舒,则下盘必现浮而不实,机势则失,反成背势。必须中正不倚,上松下实三上轻下重,重则有根,根基既固,乃可支撑一切,应付各方。

行气与运劲,名分实合。行于内为气,即道家所谓小周天,能治自身疾病。运于外者为大周天。可以用掌内流出之气治疗别人疾病,亦可用以击敌名为内劲,实是身心合运中劲。法以腹部丹田之呼吸,由意引导鼓荡其气,而运行周身,犹如珠曲九转,随处可达。

运转四肢似同著活。太极为负阴抱阳之圆体,随之以化,随之以发,左右随机,上下逢缘,理明则艺亦精。劲经百炼而成钢,则无坚不摧。盖柔能克刚,太极行功以柔为出发点,所为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柔能随意绕转旋化,虽遇坚而不易折,反而有乘虚蹈隙 之机,故能摧坚,此也谓柔中有刚。

轻浮躁动,为习太极拳之大戒。人所共知,但一有不慎,既於不只不觉中而流搂无疑,故特提出要静如山岳的沉重不浮,动如江河的周流不息,以为遵守之谱。

蓄劲、有收转引化的作用,比喻张弓,愈慢则力愈足愈猛,且可使得敌功力落空,而我能以顺借其力,以制彼于背势,此即张弓引满放箭之意义。拳经云:“引进落空合即出,妙处全凭能借力”即是此意。

欲求直以后发力击人,必须先要曲蓄其劲力,才可便利使用,且曲是松化人劲,人劲即被松化则随化转身,就可以成一直线,而得顺势,乘机发放。

力分内劲力与拙力。拙力出於生来就有,是有限的力量;内劲力蕴藏於丹田,由内气的鼓荡而发出,是无可限量的力。然而不经常锻炼,则无从而出生。故练功愈久,则劲力愈大。力由脊发、人的脊背是气脉交通的要道。上自脑、下至尾闾,循脊而行,达於四肢之际,则根於脚、发於腿、而腰、而脊,再由脊运发於两臂两手,仍需完整一气,乃可随心所欲。

步随身换、是指身动而步亦随之而动,上下相连,内外合一,切守中定之姿时。顺而温,是神舒气畅,当可支撑八面。

收是粘化,放即是攻发,收至尽时,似断实乃以转攻转发。不是断而后复连吗?这於蓄而后发的意义意义并无差异。收是吸气,以蓄其劲,乃是走化,以引敌劲於落空。而正合我的吸气已满,适时呼出以放之。这就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与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变化莫测一原理。

两手相粘,展转循环不已。谓之往复、折叠乃是手臂相粘;互相翻覆,虚实而为转变。翻云复雨,就是折叠的变相。两手故如是说。而两臂两肩,以及胸腹亦莫不是同样有往复、折叠以分虚实。折叠与转换犹相依为用的必要,因转为转身、换为换步,乃上有折叠而下必须有步法的转换,以取随势。其分量的大小必须因势以制宜。凡有往复、必须要用折叠;凡有进退、必须要用转换,此乃身法步法配合之一致。对此研究有所得,才可以言变化。

3000年前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其至柔者,乃为至刚。运用柔软以制刚的方法,前已选有论例。如人刚我柔谓之走,粘即是走即是粘;化既是打,随屈就伸,舍己从人等等,都是以柔克刚的秒诀。倘若柔软的行动,已到炉火纯青,周身轻灵贯串,以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若一经行气运身鼓荡以发内劲,能不有百炼之钢,遇坚不摧吗?

能呼吸者是与一般的呼吸有所区别,一般之呼吸只有肺部的吐纳,而与腹部的丹田无关。此呼吸乃经丹田中运转,息息归于腹部与太极拳配合行之,久久纯熟则渐实而有力,气聚丹成,故能提放自如,开阖便利,且呼吸与意气,相通运用,乃是灵活的本源。

气之为用,遍于宇宙而为人身所本有,善能调养,而又善于运用者,则为圣为贤。成大功立大业,能延年宜寿,能摧坚振弱,此即气以直养的秘诀。真谓正当顺宜,以正当顺宜所养的气,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

又如“持其志,无暴其气,及气体之充也”。都足以证明善养其气而无害的道理。倘若舍正气而不养,则化为乘戾,转成嗔暴之气,此为害之巨?就莫可喻啦。戒此害,必须持其志,无抱其气,为初步功夫。

继以平心静气,依据呼吸,以意导气的方法,存养於丹田气海之中,运行於筋骨脉络之间,温存抚育,即道家所谓水火相济的功用。久而久之,乃成坚固之质,意动气随,既可以运行精劲。拉劲须曲蓄,才可达到有余不尽的意义。

曲系曲折,钩环盘纡,犹如河流之湾湾曲曲,深远而流长,方可以形容其滔滔不绝的蓄劲。太极拳的奥妙,一举一动莫不浑如球形,处处成圈,以腰如车轴;活似车轮,身依意转,随屈就伸,断而复连,圆无边际。使人难以捉摸,然非功夫纯技艺高者,不易到此境地。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

此为十三势行功提纲契领的主要指示。佛说万法唯心,为人生的主宰。故特以心为令,以使全身四肢百骸无不受其指挥调遣。如响肆应,唯命是从。而复以气传达的使者,称谓旗,亦是前人所谓令旗。传达其命令于实行战斗之主的腰,则称其谓纛。以此比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使臂肘手作用的要素。

开展与紧凑势虽不同,而实有联合之意。开、是开张展布,有张罗采捕之状。紧、是紧靠。凑、是凑聚,有投荀入毂的恰当,而达於缜密,有间不容发之势,与伸缩进退同一理解。刚开始行功,必须舒展松开,如肩腰髋膝足掌拳腕肘等关节,都不可用丝毫拙力。处处含有用意行气,运转柔软如绵的神态。久练即收敛入骨坚实如刚。

以彼不动来,己不动,是以逸待劳,静以观变。但须沉着以蓄劲,待机以应变是舍己从人的要决。彼微动,而己已先动,是彼一微动,已露出有方向,而已即先发制人,顺其势,乘其机,而争取主动。是松非松,即将收未收,是柔中有刚。将展未展,即将放未放,是开展中存有紧凑之意。劲短意不断者,是劲虽未发,而意仍贯串不舍,此即不粘随之曲蓄,有余不尽,待时乘机的主意。

先在心,后在身,即是心为全身的主宰。后在身,即是身受心意的指使,有所行动,如影随形,是心为主动,身为被动。腹松净,是腹内须松开沉净,无丝毫拙力拙气,而先天之气腾然,才会此从丹田升起而收敛入骨髓。神志即须舒畅,身体更宜安静,时刻留意存心,勿稍放纵。一动无有不动,是不动则已,如有一处要动,则周身上下无不随之。一静无有不静者,亦如周身上下无不随之而静。此即完整一气的要义。

牵动是牵着动而动的行动,亦是沾连不丢,往来旋回的转动。如果仅用两手的拙力,是无从发挥其内劲。倘若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身使臂,内劲速至随著周身上下一致发出的,才是真正的内劲。内固精神,即内心沉着,全神贯注,气不散乱,犹如扑鼠之猫。外示安逸,是中正安舒,气静神恬,使人莫测高低,似若扑兔之鹘。

猫的行动,是灵活不浮,即轻又快,而又步步踏实,故有仿效的价值。倘若注意起左足时,先强体重移於右腿,而重心落於右足心。此即谓中定。然后提左足向前迈出并须垂直身体,勿稍偏移。则有胜于猫行动。以气运身,乃谓运动,是由丹田发出的内劲。每值运用伸屈开合的时候,须要审势,灵活均匀,状若抽丝。切忌时紧时松,忽断忽续,尤以精神贯注,勿稍懈怠,而呆笨沉滞的弊病,留意去除,才可绵绵不断,一气哈成。

太极拳的全部意义,上以精神意气为主干,骨肉为辅佐。不在气,是在精神。在气则滞、是指后天用力运出的拙气,浮躁及嗔怒暴发之气,其气必不顺。则周身板滞不灵,足即立现虚浮,失去重心,所以,有气者无力,是指此后天之气。

若能发自丹田先天之气,是由呼吸鼓荡运育之元气,则气必充顺,清而且平,能平则和,和则畅达,畅达者通行无阻。周身舒适灵敏,则无处不可蓄劲,则无处不可发劲。此均有赖於善养其气而已,乃有养气者纯刚之比喻。

气之流转运行,犹如车轮,极形其圆活灵敏,随屈就伸,方圆并用,所谓气行如九曲珠无微不到,真是透彻的比喻。腰似车轴者,因为腰系全身之枢纽,发劲之主宰。故又称之为纛。腰动则先天之气,似若车轮,随着腰而旋转,这就是气便全身不稍滞的证明。

注:行功心解,是道家的术语,练气修心的方法。行功是属于外型用功的作法;心解是属于内心的修养。外行运动则健身,内以澄然寂静以修心,是内外双修的太极拳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的养生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