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伤真有其事吗 “打虎”之后要敢于“刮骨疗伤”肃清余毒
一段时间以来,领导干部落马后,河北省、国家能源局等一批案发地区、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都积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查摆问题,研究整改措施。(8月3日,人民网)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毫不动摇,建立健全监察制度,坚持全国范围的来回巡查,坚决打击敢于顶风作案的“老虎”、“苍蝇”,党的政治生态进一步改善。“打虎”固然能获得民众的一致叫好,但被打的“老虎”多长期处于领导岗位,“打虎”之后,更应该彻底肃清余毒。
能否借“打虎”之机,深入彻底的肃清余毒,事关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大局,事关党在新时代完成历史使命的队伍保证。因此,在“打虎”之后,要坚决彻底的肃清余毒,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彻底的肃清余毒,要召开民主生活会,弄明白“余毒是什么?”、“余毒的危害是什么”“余毒在其他同志身上的表现是什么”,要敢于说真话,言之有物,要让被批评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只有剖析到根源本质,才能振聋发聩,对党员干部起到提高政治站位,预防作风腐败的作用。只有从严较真,才能使受到破坏的政治生态尽快恢复,使党风、政风迅速好转,从而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执政为民的工作作风。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十八大以来,全国范围的“打虎”行动赢得民众的一致支持,但被打的“老虎”多身居高位,长期作为地区、部门、单位的决策人员,因此,这些“老虎”被打之后的余毒往往具有危害性大、时间性长、影响面广等特征,例如,这些地区、部门、单位由于长期处于“不清明”的政治生态下,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麻木不仁,养成了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负责的坏习惯;一些公务人员,在领导干部被处理后,仍不收手,继续违纪违法、顶风作案;一些地区和单位选人用人长期风气不正,“为官不为”问题严重;一些敏感领域,依旧政商关系不清,利益输送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表明,“打虎”之后,政治生态并不会得到立竿见影的有效改变,必须“刮骨疗伤”,坚决彻底的肃清余毒,才能治病救人,改善政治生态。
沉疴之下,需用猛药。问题干部所在的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建设,纠正不正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政治意识、政治责任、政治担当立起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责任担当、改进思想作风等方面得到全面进步,以“看得见”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以实际行动正本清源、勇于担当,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克己奉公的政治生态环境。